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题类型及解答汇总

遗传题类型及解答汇总

**遗传题解题方法归纳**一、一般方法:1、审题。

根据题意初步确定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

2、构建模型。

将题中的杂交过程写“遗传图解”的模型。

3、拆分法。

单对分析题中每对性状: ①是否与性别有关;②性状分离比。

子代性状①显性隐性比例\ 子代性状②显性隐性比例♀\ ♀♂\ ♂二、“9:3:3:1”的变式:题中子代出现“9:3:4”、“12:3:1”、“15:1”、“9:6:1”、“9:7”的性状分离比。

1、“基因互作”的结果: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一种类型的相对性状)2、F1YyRr (自交)→F2:9(Y_R_):3(yyR_):3(Y_rr):1(yyrr)虽然子代表现型比例不是“9:3:3:1”,但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不变。

三、纯合致死、配子不育。

如,某基因型个体致死、某基因型的花粉不育。

等,从而影响子代表现型的比例。

可以通过遗传图解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进行分析。

四、“家族遗传系谱”试题的解答技巧1.遗传系谱题的解题步骤(1)定性: 若为两种病,用“拆分发”,应先逐一分析,再综合。

判断显隐性;“无中生有—有为隐”,“有中生无—有为显”。

(2)定位: 判断基因的位置;“隐性遗传找女病,女病父(子)正非伴性”,“显性遗传找男病,男病母(女)正非伴性”。

判定顺序一般是: ①伴Y ②伴X ③伴常(3)定型: 依题意写出相关基因型。

①隐性个体基因型确定,显性个体则待定;②从隐性个体切入突破。

(4)定量:计算子代个体发病率。

计算时注意“整体”的变换,如“患病女孩”和“女孩患病”的区别。

五、设计杂交实验,判定基因在细胞中存在的位置(一) 基因在细胞中存在的位置(二) 判定依据1、细胞质中基因遗传具有_母系_遗传的特点,子代性状总是和母本的性状保持一致。

2、常染色体上基因遗传,子代性状与__性别__无关。

3、性染色体上基因遗传,子代性状与__性别__有关。

(三) 基因在染色体中存在位置的判定方法1、判定基因在细胞核(染色体上) 还是在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中):设计实验: 第一步: P进行正交和反交第二步: 观察子代F1的性状和性别预期结果:①若正交与反交得到子代的性状都和母本一致,则是细胞质遗传。

②若正交与反交得到子代的性状不表现出和母本一致,则是细胞核遗传。

2、判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设计实验: 第一步: P进行正交和反交第二步: 观察子代F1的性状和性别预期结果: ①若正交与反交的F1中,雌性与雄性的性状和比例相同,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②若正交与反交的F1中,雌性与雄性的性状和比例不相同,则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3、判定两对基因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两对染色体)上,还是连锁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设计实验: 1、P___ ×___ →F1YyRr(自交)→F2 。

2、观察统计F2的性状及比例。

预期结果:①若F2的性状及比例为9:3:3:1,则两对基因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两对染色体)上。

②若F2的性状及比例不是9:3:3:1,则两对基因基因连锁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训练题】1、.在普通的棉花中导入能抗虫的B、D基因(B、D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抗虫)。

已知棉花短纤维由基因A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D的短纤维抗虫棉植株(B、D基因不影响减数分裂,无交叉互换和致死现象)自交子代出现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2∶1∶1,则导入的B、D基因位于A.均在1号染色体上B.均在2号染色体上C.均在3号染色体上D.B在2号染色体上,D在1号染色体上2、某转基因植物的体细胞内含有两个抗病基因,具体位置不明。

如果该植物自交,子一代中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15/16,则两个抗病基因对应的位置正确的是3、.有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得F2,表现型如右图。

若将F2中的红色植株花粉授给蓝色植株,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A.蓝色:紫色:红色=4:4:1B.蓝色:紫色:红色=1:2:1C.蓝色:紫色:红色=2:2:1D.蓝色:紫色:红色=9:6:14、某种鼠中,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尾(B)对长尾(b)为显性。

基因A或b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

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互间独立遗传。

现有一对表现型均为黄色短尾的雌、雄鼠交配,发现子代部分个体在胚胎期致死。

则理论上子代中成活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A.均为黄色短尾B.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6:3:2:1 C.黄色短尾:灰色短尾=3:1 D.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5、下图是先天聋哑遗传病的某家系图,II2的致病基因位于1对染色体,II3和II6的致病基因位于另1对染色体,这2对基因均可单独致病。

II2不含II3的致病基因,II3不含II2的致病基因。

不考虑基因突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II3和II6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若II2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I3不患病的原因是无来自父亲的致病基因C.若II2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I2与某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则子女患先天聋哑的概率为1/4D.若II2与II3生育了 1个先天聋哑女孩,该女孩的1条X染色体长臂缺失,则该X染色体来自母亲6、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A、a)和乙病(设基因为B、b)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1不携带任何的致病基因.请回答:(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乙病的遗传方式是.(2)Ⅲ﹣6的基因型为,如果Ⅲ﹣1与Ⅲ﹣5婚配,生出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3)若Ⅲ﹣4含有乙病致病基因,请判断该致病基因来自Ⅱ﹣4还是Ⅱ﹣5,用遗传图解表示(表现型不作要求).7、某种动物的性别决定为XY型,其毛色、眼色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如图是研究该种动物毛色、眼色性状遗传的杂交实验,请据图分析回答:(1)眼色基因(B/b)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

(2),F2表现型的种类有_________种,基因型共有种。

(3)若让F2中灰毛红眼雌性个体与灰毛白眼雄性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杂合雌性个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8.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A、a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现选择两只红眼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如图所示,请回答:(1)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2)F1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雄果蝇能产生种基因型的配子。

(3)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已知这对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

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

为了探究T、t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让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不含T基因的纯合白眼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观察F2代性别比例。

①若,则T、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则T、t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9、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 ▲____。

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

(2)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 ,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

F1中Ee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

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_____▲_。

(3)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

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

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

(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Ee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③请写出由于染色体缺失所引起的亲本产生F1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用E-或e-表示缺失相关的基因)。

10、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

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则该推测成立。

并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杂交过程。

11、藏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 和 a,B 和 b)共同控制,生化机制如下图甲所示。

为探究藏报春花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13︰3(1) 根据 F2中表现型及比例判断,藏报春花色遗传遵循定律。

亲本中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2)图乙中 F2白花藏报春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白花,这样的个体在 F2 代白花藏报春中的比例为;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

(3)在上述不发生性状分离的白花植株子代中,偶然发现了一株黄花植株,欲知道此黄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缺失所致,可以用观察,可以选取该黄花植株的细胞观察。

12、芦笋(2n=20)属于XY型性别决定植物。

芦笋种群中抗病和不抗病受基因A、a控制,窄叶和阔叶受B、b控制。

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两株芦笋杂交,子代中各种性状比例如下表:F1不抗病阔叶不抗病窄叶抗病阔叶抗病窄叶雌株3/4 0 1/4 0雄株3/8 3/8 1/8 1/8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分析芦笋的核基因组,需要至少研究条染色体;若一株芦笋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Y,可能是亲代中(填“雌”或“雄”)性植株的减数分裂发生异常所致。

(2)亲代母本基因型为,父本表现型为。

子代表现型为不抗病阔叶的雌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3)科学家发现芦笋雌雄个体中既有矮茎植株,也有高茎植株,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确定高茎基因的遗传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