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历史备考策略的资料总结
中考历史的复习大家都学得怎么样了呢?中考历史的备考
策略你值得拥有哦。
下面由为大家提供关于中考历史备考策略的资料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考历史备考策略资料:复习准备
就目前的历史中考来说,要完全领会命题者的意图、跟上改革者的步伐,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不可能从根本上被颠覆。
所以,从学科特点出发,结合高中历史学习和中考的现状,还是能够做些准备、找到一些有效方法的。
1.梳理专题知识。
依据课标编排的各版本教材,都是专题式的。
而教材是学生的依托,因此最好通过复习教材来梳理专题,进而巩固基础知识。
所以一轮复习基本上就是专题复习(也有部分学校例外)。
2.培养通史意识。
跳跃式的专题教学打破了时序性与整体性,而历史时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
离开历史時间也就不存在历史,更谈不上历史思维。
况且,考试大纲和中考选择题
都是按通史体例编排的,故培养通史意识、构建立体历史很有必要。
至少让学生知道一个时期或朝代的起止时间,某一时期最重大的事件和最突出的特征,注意三本必修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3.注意史学理论。
20XX年的《考纲》突出了唯物史观,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但也应适度关注新史观,特别是文明史观。
了解基本的史学方法,如史料处理、史论结合等等。
当然,高中毕竟不是大学,不需要过于专业和深刻的理解,但是在学习中需要渗透,至少知道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模式、基本方法和基本结论。
4.有效整合教材。
(1)原则:一轮宜细,把书读厚,以求厚积薄发;二轮宜粗,抓主干和特点。
记住基本史实,突出重大史实;理解基本结论,了解其他观点。
(2)体系:“合纵”以梳理专题知识,“连横”以构建通史体系。
(3)版本:以一种版本为主,便于学生把握;但也要多本兼容,尤其是其他版本中一些较好的材料、观点和表述。
(4)选修:选择1至2本认真学习,为选修题做准备。
建议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作为备选之一,一是可以补充两次世界大战和现代国际关系的相关知识,二是其对应的中考选修题一般都与教材联系紧密。
其余与必修内容联系紧密的,也可以用于补充或深化。
5.平时加强训练。
(1)练能力:选择题需加大难度,强化理解运用;主观题应注意分层次,低起点、小坡度,逐步爬升。
教
学中可以典型问题(也可以是周年大事或热点问题)为小切口,做深分析或多元探讨。
(2)练效率:鉴于文科综合背景下历史考试处境不利的现状,可以稍早进行文综训练。
也可以进行历史单科的限时训练,或者题型的专门训练。
选择题平均速度大约是每题1分钟,总共耗时不超过15分钟。
主观题每题10至12分钟,40题费时可稍长。
(3)练方法:以月考或联考为参照,及时反思;利用周末文综和单科周练进行调整,训练解题能力,熟悉解题方法。
认真审题,找准方向;仔细阅读,获取信息;用心回忆,联系所学;做到“四化”(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术语化),规范答题。
文综训练还需注意时间分配和答题顺序(先易后难或以学科为序等),通过多次经验教训的积累,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题答题方法。
6.总结答题方略。
(1)材料(含图表类)阅读步骤:划分层次(注意分号、句号、引号、省略号等)或找到主题——划出关键词句(时间、地点、人物、概念、概括性或结论性的语句)或重要数据和文字说明——理解重要概念或文字提示——归纳有效信息——分析有效信息的深层含义。
(2)选择题解题要领:找准时空点,抓住关键词,用历史思维进行推理,遇难题怪题宜用排除法。
(3)简答式材料题解题要领:依据材料、依托教材,总体把握、层次分明,按题目要求、用学科语言、以事理逻辑作答。
(4)论述式材料题解题要领:开门见山,观点明确;角度多元,分层论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规范答题,卷面整洁。
(5)选修类材料题解题要领:一
看题目,无论主要学的是哪本书,不管平时习惯选的是哪道题,尽量回避生疏题;二看设问,一般而言,比较、评价类的设问难得高分,提取信息、归纳总结、因果分析类的设问较易回答。
中考历史备考策略资料:复习建议
1、重点突破的中考必考点:先秦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礼乐制度等及特点
儒家思想的发展中国古代农业、商业的发展阶段特征希腊罗马近代西方代议制新中国经济建设中西科技
2、重点培养一下学生应试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
探讨问题的能力。
3、重点突破学生的应试方法:如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的文字“陷阱”、历史现象与历史
概念的本质区别、历史事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以此事件或事物取代其他事物或事件,以防“张冠李戴”等
4、精讲讲透主干知识、重要考点、重要历史概念。
5、学生须加强识记教材,夯实基础知识。
6、每天须抽出20 分钟时间记忆、巩固教材。
(历史科急需解决的问题)
7、重要题型需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