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一章1.如何理解行政的含义?行政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管理国家内政和外交事务的职能。
1.行政是与分权理论相联系的;2.现代行政是与民主政治相联系的;3.是一种执行和管理行为;是一种服务行为;4.是一种受立法行为制约的行为。
2.行政国家的特征是什么?1.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大量增加2.行政职能大为扩张3.行政权力大为膨胀4.行政自由裁量大为增加3.如何理解行政法的含义?①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
②行政法是控制与规范行政权的法。
③行政法是难于制定统一法典的法。
4.什么是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什么是行政关系?行政关系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一、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
二、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
简单地说行政关系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三、四大类型,即: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內部行政关系。
5.什么是行政权?为什么要规范与控制行政权?如何控制与规范行政权?一、行政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力。
二、规范与控制行政权的原因:1.行政权客观上存在滥用或者违法现象。
2.行政权有扩张的趋势①行政权有向立法领域扩张的趋势;②行政权有向司法领域扩张的趋势;3.在我国,行政权內部存在职能不清界限不明的问题。
三、控制与规范行政权的措施:1.通过行政组织法,控制行政权的权源2.通过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的行使方式3.通过行政监督法,制约行政权的规范运用;4.通过行政责任法和行政救济法规范行政权的责任和义务。
6.什么是公行政?什么是私行政?一、公行政分为国家行政和非国家公共组织的行政①国家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执行和管理活动②非国家公共组织的行政是现代国家改变传统单一国家行政而适应国家和社会生活而发展起来的执行和管理活动。
二、私行政即私人企业、组织、团体的执行管理活动。
7.什么是公权力?公权力是与私权利相对应的一个权的范畴。
是人类共同体为生产、分配和提供公共物品而对共同体成员进行组织、指挥、管理,对共同事务进行决策、立法和执行,实施决策、立法的权力。
8.什么是行政法学?一、行政法学是法学的分支学科。
二、行政法学是研究行政法现象的法学学科。
三、行政法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法学学科。
9.我国行政法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一、初创阶段。
二、停滯和遭受摧残阶段。
三、重建和发展阶段。
四、发展和向新模式转化阶段。
第二章1.什么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规范。
2.如何理解依法行政原则?第一,法应作广义上的理解——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行政要依法的效力规则。
第二,依法的明文规定行政,即行政行为必须要有法的明文规定为依据;同时法的原理和原则也是行政的依据:一是社会关系和社会事务的存在和发展是无限的而法律规范是有限的,而法的原理和原则是经提升而存在并为社会所认同,行政依据法的原理和原则会得到社会的认同;二是法本身会受到法的原理和原则的支配;三是法律规范适用于社会关系和社会事务是需要解释的,而解释则需要法的原理和原则为理论根据。
第三,依行政管理法行政。
政府作为国家和社会的行政事务管理者,其主体资格、地位、职权、职责等由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事务管理者仅能在其权范围内行政,并严格依照行政程序履行义务行使权力。
第四,对行政相对人依法实施管理。
政府行政要依法,政府本身也得带头守法;政府守法和依法行政要受到社会和相对人的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会被滥用。
3.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保护相对人的财产权?一、基本要求是:①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应充分尊重行政相对人的人格。
②行政机关应积极履行职责,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各项自由权,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限制和剥夺公民的自由权,特别是人身自由权。
③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行为时不得侵犯公民的各项政治权利,切实履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义务。
④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保护行政相对人的财产权。
二、保护相对人的财产权的措施:①采取积极措施防止侵犯相对人的财产权。
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特别是实施征收征用行为时不得侵犯相对人的财产权。
③行政行为违法侵犯相对人的财产权且造成损害应承担国家行政赔偿责任。
④行政行为合法但造成相对人财产损失应依法给予补偿。
4.如何理解信赖保护原则?(一)信赖保护原则的地位一一帝王条款(二)信赖保护原则的基本含义:它是指政府对自己作出的行为或者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无常。
(三)信赖保护原则的理论来源:德国学者认为它来源于法的安定性和诚实信用原则。
(四)信赖保护原则的基本要求5.如何理解比例原则?(一)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当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如果为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行政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把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内,保持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二)比例原则的基本要求1.认定行政行为的实施是必要和必需的。
行政机关拟实施的行政行为特别是实施对行政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时,只有认定该行为对于实现行政目标是必要的和必需的才可以实施。
2.拟实施的行政行为要进行利益比较和衡量,即公益大于私益。
3 .拟实施的行政行为必须是最佳方案,其标准是三个:一是成本最小;二是收益最大;三是相对人损失最少。
6.正当法律程序的内容是什么?①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
②说明理由。
③听取陈述和申辩。
7.行政公开的基本要求是什么?①行政立法和行政政策公开。
制定前应向社会听取意见;制定后要公布。
②行政执法行为公开。
标准、条件、程序公开;涉及相对人利益的行为公开。
③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行为公开。
④行政信息,情报公开。
8.如何理解行政公正和公平?①实现了行政公正就保障了行政公平。
②行政公平主要是指平等对待,不得歧视行政相对人;行政公正要求的是行政公道正派不徇私。
第三章1.什么是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有哪些法律特征?如何理解行政机关的性质?一、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二、法律特征:①行政机关产生的根据是宪法或者行政组织法。
②行政机关行使的是行政职能,即执行法律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
三、性质:①相对于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是执行机关。
②相对于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
2.行政机关可以分为哪些基本类型?①根据行政权限范围不同将行政机关分为一般行政机关和部门行政机关。
②根据行政管理的客体和内容可将行政机关分为职能性行政机关和专业性行政机关。
③根据是否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和存在时间长短为标准划分为常设性行政机关和非常设性行政机关。
④根据行使职能的情况以及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可分为专门执法机关和普通管理机关。
⑤根据决策体制和负责任体制可分为首长制行政机关和委员制行政机关。
⑥根据行政管辖的需要、基层行政工作的需要、行政权运用的需要可分为派出行政机关与被派出行政机关。
3.行政机关有哪些基本职责?①保障国家安全。
②维护社会秩序。
③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
④保障和促进文化进步。
⑤健全和发展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⑥保护和完善人类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4.行政机关有哪些基本职权?①行政立法权。
②行政命令权。
③行政处理权。
④行政裁决权。
⑤行政强制权。
⑥行政处罚权。
⑦行政监督权。
5.如何理解我国行政机关的体系?我国行政机系由中央行政机关、一般地方行政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机关、特別行政区的行政机关构成一个统一的严密的行政体系,充分体现了我国行政体系的特点。
1.中央行政机关是指国务院及其工作部门,包括部,委,行,署,等。
2.一般地方行政机关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
3.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机关是指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的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其中民族乡不设工作部门)。
4. 现行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6.如何理解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①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一种新型的行政主体。
②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是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行政机关组织。
(1)它是指非国家行政机关组织,如高等院校;(2)它由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行使行政职能,如教育法;(3)授权行使的是特定的行政职能。
③被授权组织的条件1.与被授权行使的行政职能无利害关系,如市场管理;2.熟悉相应的法律法规;3.有相应的设备和技术。
④被授权组织的范围——五大主体1.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2.行业组织3.工青妇等社会团体4.企事业单位5.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7.如何理解其它社会公权力组织?定义:其它社会公权力组织是指法律、法规未授权行使公权力情况下的社会公权力组织。
主要指依照本组织章程规范行使社会公权力的特定的社会组织。
其它社会公权力组织主要指依照本组织章程规范行使社会公权力的特定的社会组织。
8.什么是行政委托?行政委托是指行政机关委托行政机关系统以外的社会公权力组织或私权利组织行使某种行政职能,办理某种行政事务。
9.什么是公务员?如何理解公务员的地位?公务员的权利义务是什么?一、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二、法律地位:①在外部行政管理关系中,公务员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代表,其行为由行政机关承受后果。
②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公务员不能是原告或被告。
③在内部关系中,公务员是国家公职关系的一方当事人。
④当公务员处于行政管辖关系时,是行政相对人,依法享有相对人的权利和履行其义务。
⑤在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中,公务员是一方当事人。
三、权力和义务:权利包括①执行职务权。
②职位保障权。
③工资福利权。
④工资福利权。
⑤批评建议权。
⑥申诉控告权。
⑦辞职权。
⑧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
义务包括:①守法义务。
②认真履行职责的义务。
③为人民服务和接受人民监督的义务。
④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⑤忠于职守的义务一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
⑥保守秘密的义务。
⑦遵守纪律和恪守道德的义务。
⑧廉洁奉公的义务——清正廉洁、公道正派、不以权谋私。
⑨法律规定的其它义务。
第四章1.如何理解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
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
(1)行政相对人是受行政管理的个人和组织;(2)行政相对人是行政管理法律关系的另一方当事人;(3)行政相对人是权益受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2.行政相对人可分为哪些基本类型?①根据行政相对人是否有一定的组织体可分为个人相对人和组织相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