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经典名人 (1)

文化经典名人 (1)

历史文化名人汇编盘古:盘古(混沌初开的时候),是中国历史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祖先,他竭尽殚精,以自己的生命演化出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

在开天辟地的传说中,蕴含了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文化、科学和哲学等内涵,是研究宇宙起源、创世说和人类起源的重要线索。

而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更是人类精神的至高境界,历来为仁人志士所效尤。

炎帝、黄帝:炎帝神农氏(新石器时代),相传炎帝神农氏率领其部落作耒耜,教种五谷、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日中为市,首倡交易,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创始者。

黄帝轩辕氏(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的功绩则在于率领其部落养蚕制丝、始作农裳 伐木构材、筑造宫室,创造文字,制造历法并发明指南车,艰难拓殖,将中华原始文明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

几千年来,炎黄二帝作为中华民族始兴和统一的象征,对于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和增强凝力、向心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也成为了维护民族大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感情纽带和精神力量。

伏羲:伏羲(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传说伏羲皇发明网罟,教民渔猎,创八卦,别姓氏,倡导彩陶文化、玉石文化、龙文化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他用爻片创作的"日月三爻图"是中华文字与数字的开端,也是中华易学的开端。

因此,伏羲皇被历代中华儿女尊称为“人文始祖”。

伏羲皇首创的龙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精神纽带,成为民族传统、民族感情、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

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他的一系列学说都深深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并具有深刻的意义。

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他大大发展了春秋以来的民本思想,其中,最突出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

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2—公元前278)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他的作品《楚辞》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秦始皇: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大帝国,兴修万里长城,成为了后世王朝连绵不绝的一项重大国防工程,一直修到明末。

这直接影响了中国农耕地区与游牧民族的关系发展。

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汉字、货币和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统一。

这大力的促进了大一统思想的形成,贯穿并影响了秦朝之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司马迁: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

张骞: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张骞出使西域,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

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由于我国历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称边疆少数民族为“夷”,所以张骞出使西域成为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

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

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进,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

曹操: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在建安文坛上具有重要地位,他重视乐府诗歌的创作,他提出了具有开创性的文学思想观点:尚实、尚尽、重实录和反对浮华的文学思想;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写上了重重的一笔,表现出他卓越的文学创作才能和独特的文学思想,对后世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陶渊明:陶渊明(公元356年—公元427),是东晋末年的田园大诗人。

陶渊明在诗歌、散文、辞赋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

在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

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

王羲之:王羲之(303年 --- 361年),这是处于一个书法艺术变革的时代,是时代成就了王羲之,也是王羲之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他最大成就在于行书,从两汉三国的隶书,发展到楷书,进一步发展出行书,在王羲之身上达到了巅峰。

后世名家各取羲之一技,而自成一家,形成缤纷繁复的各种书体。

他最大成就在于行书,从两汉三国的隶书,发展到楷书,进一步发展出行书,在王羲之身上达到巅峰。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对现当代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当前的书法界也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

李白: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他的诗文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杜甫: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1072年)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苏轼:苏轼(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是个突出的人物,他是个全面发展的人物,是个通才、全才,诗、词、文、书、画皆是大家,而且有鲜明的个性。

他的散文成就很突出,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姣姣者,词是豪放的开山祖。

书法是宋四家(苏黄米蔡)之首者。

亦工画,而且赏鉴能力很强,题画诗独具慧眼。

他懂得音律,而不屑于迁就它。

他在北宋文坛上,是第一位人物,第一流成就。

对北宋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有极大的影响。

朱熹:朱熹(公元1130年—公元1200年)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学术思想,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

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

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两宋时期,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

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

王阳明:王守仁(公元1472年—公元1529年),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罗贯中:罗贯中(约公元1330年-约公元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

罗贯中不仅是公认中国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历史演义”类型的开山作《三国演义》的作者,而且分别被认为开创了章回小说中“英雄传奇”和“神魔小说”类型的《水浒传》和《三遂平妖传》的作者都有包含罗贯中的说法,由此可以认为,罗贯中一人担当了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四大主要类别鼻祖,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

曹雪芹:曹雪芹(公元1715?~公元1763?),清代小说家。

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才气纵横。

曹雪芹也是一位诗人。

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

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黄宗羲:黄宗羲(公元1610年-公元1695年),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鲁迅:鲁迅(公元1881年-公元1936年),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