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构造应力场

第1章构造应力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二、应力场的主要研究内容
应力场的定时、定向和定量 定时:分期、存在的时代 定向:三个主应力方向 定量:三个主应力大小
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与地应力剖面 应力场在油气勘探和找矿中的应用 地应力在油气田开发和地质工程中的应用
3.1994-1997年开展《地应力测量技术及其在油田 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全国性攻关研究:
(1)多种地应力测量、计算、模拟、解释技术方 法(地震局、地质力学所、北大);
(2)储层裂缝延伸方位、密度测量技术与方法 (石油大学);
(3)地应力场演化与油气运移、聚集(石油大学、 地震局、地质力学所);
(4)地应力与油田开发(辽河、北京院、廊坊分 院、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胜利)。
学时 3 2 5 3 9 5 2 3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论
一、应力场的基本概念 二、应力场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应力场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应力场的研究现状与主要进展 五、应力场的研究意义 六、储层裂缝的相关概念 七、储层裂缝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八、储层裂缝的研究意义
提出了运用节理、断层和褶轴等构造变形形迹, 恢复构造应力场的地质方法。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70年代为显微分析大发展阶段:
70年代,随着显微测试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 构造应力场研究的显微技术方法,使构造应力场的 研究逐渐深入半定量阶段。
2.差应力值从构造活动强烈的板块边缘向内部明 显减弱。
3.现今地应力的主应力为压应力,一个主应力基本 垂直,另外两个主应力基本水平。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4.垂直应力随深度呈线性增加,垂直应力和水平 应力大小关系存在一个临界深度,在这个深度以 下,水平应力不再大于垂直应力。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五、应力场的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探讨岩石圈构造动力学机制 预测地下构造的分布规律 构造流体动力学 (Structure Fluid Dynamics) 实际意义:地质工程稳定性评价、地震预报、
矿山设计、找矿(水)探矿、石油勘探与开发、钻 井工程稳定性评价等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地壳中岩石的应力状态表示为:
∆x
=
1
υ −υ
ρ
g
z
+
1
E −υ
2
(e x

e
y)

αE 1−υ
(T

T
0)

p
∆y
=
1
υ −υ
ρ
g
z
+
E 1−υ
2
(e
y

e x)

αE 1−υ
(T

T
0)

p
∆z = ρ
应力场分析与裂缝预测
课程编号:011056 课程性质:学位课
学分:2.0
学时:32
适应专业:构造地质学、地质工程、
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田开发工程
主讲教师:曾联波 教授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课程内容 第一章 概 论 第二章 现今地应力测量技术 第三章 古构造应力场分析 第四章 应力场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五章 储层裂缝及其预测 第六章 地应力与裂缝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讨论 合计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四、应力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一)现今地应力研究概况(工程和岩石力学) 1.20-30年代为提出和创立阶段: 1912年瑞士Ham提出地应力概念(相当于静岩应力); 1932年美国首次用解除法在鲍尔德水坝建设中大胆实测。 2.50-70年代为各测试方法发展阶段(目前近20种方法): 1964年南非Leeman提出井径崩落法; 1977年美国Haimson提出水力压裂法; 70年代Shlumberge测井公司提出测井解释方法; 3.80年代中期以来为广泛应用阶段: 矿山设计(甘肃金川金矿)、水坝、电站(二滩、三峡)、
盆地内部古构造应力场研究较少,尤其是盆地内部 三维空间古构造应力场研究几乎空白。
研究时代:新生代应力场研究比较详细,中生代以 前古应力场几乎还是空白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三)地应力在油田中的应用概况
1.七五期间在大庆油田针对套管变形和断裂现象 开展井壁稳定性评价;
7.关于应力起源: 过去:地球膨胀假说、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假说;
近年:地幔对流(传送带模式)、板块边界作用力 (俯冲带上的负浮力,可达1000 MPa左右,地幔对 流牵引力约3 MPa,洋脊的推力小于30 MPa)、地 形起伏的负载作用(对现今应力影响明显)、天体 因素(陨石撞击)等。
8.近20年对现应力场研究取得了全球性的成果,根 据震源机制、水压致裂和井径崩落等大量资料,确 定了全球各板块现今应力场的主应力方向和大小。 在部分地区对中新生代应力场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 研究。至于更老的应力场研究,目前几乎处于空白 状态,尚处于探索阶段。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6、应力状态:地壳中某一瞬间某一点三个主应力 的方向和大小
σv >σH >σh (深部) σH >σh >σv (浅部) σH >σv >σh (中部) 7、应力场:某一时间在一个空间范围内应力的分布。 应力场在空间是势场,在时间上是不稳定场,在类 型上是变形应力场。 8、古应力场和现今应力场 (中更新世,0.7Ma) 燕山运动以来
4.80年代以来为构造应力场定量研究和在矿产、 油气勘探中广泛应用阶段:
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物理模拟技术和 数值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构造应力场物理模拟和数 值模拟开展,使应力场达到定量化,应力分析结果 更接近于复杂的地质情况。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4.国家973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 与分布预测》课题《中国典型叠合盆地应力场分析 与构造变形三维解析》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应力场的主要研究进展
1.构造应力主要集中在岩石圈内。在岩石圈(尤 其是上地壳),差应力达100-200MPa;在地下5060km处,在大陆裂谷带降至8MPa,在大陆拉张带 从45MPa降至5MPa;在地下100-200km处,差应力 降至15-5MPa,而围压达到2700-5500 MPa,差应力 可忽略。差应力在岩石圈之下急剧变小,非渐变。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三、应力场的主要研究方法 现场应力实测方法(现今应力) 古构造分析法(节理、断层、褶皱和其
它中小型构造等) 显微与超显微组构分析法(如石英、方
解石等矿物的光轴方位等) 实验方法(如岩石声发射) 数值分析方法 物理模拟方法(如光弹模拟) 数值模拟方法(如有限元模拟)
研究范围:涉及板块、大陆、大洋等地区,尤其是 地壳上部区域,探讨现今地应力和古应力状态,研 究岩石圈动力学(包括大陆动力学及盆地动力学)。
研究技术与手段:现今应力测量和古构造应力场方 向、大小的研究技术方法和手段越来越多,日趋先 进,使应力场研究由定性推向半定量化阶段。
古构造应力场研究处于地表二维半定量水平。研究 领域多集中在活动动构造带、地块边缘。
g
z

αE 1−υ
(T
−T
0)

p
式中,Δx、Δy、Δz分别是三个方向的有效应力;ρ是上覆 地层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T和T分别是地表和地下z深度的 温度;P是流体压力;E、υ和α分别是岩石的弹性模量、泊 松比和热膨胀系数;e和e分别是x和y方向上的应变。地壳的应 力状态可以通过减少重力、增加构造作用、温度和流体压力 等力源来改变。
90年代初国家地震局在渤海湾地区开展现今地 应力场实测和综合研究,并将结果开始应用于油 田开发方案部署中;
2.八五期间总公司开展《储层裂缝识别与定量预 测技术》储备技术研究;
九五期间在《中国油气成藏模式定量研究》项 目中,提出从三场(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 研究油气运移与聚集分布;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几个基本概念
1、应力(Stress):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2、地应力(In-Situ Stress):地壳中的应力总称为 地应力,由地壳中的构造运动力及其它因素的力而 引起岩石内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
构造应力(Tectonic Stress):∆σ=σ1-σ3 静岩应力(重力) 热应力 孔隙流体压力
地震预报、 油田压裂和井壁稳定性评价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二)应力场研究概况 1.40年代为提出和创立阶段:
我国由李四光教授40年代首先提出,从区域构造 形迹的成因出发,提出了用构造形迹反推构造应力 场的地质分析方法。
苏联格佐夫斯基也提出了研究构造应力场,并提 出用赤平投影求解主应力轴产状的方法。 2.50-60年代为地质方法分析阶段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