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ppt
❖ 第2
❖ 违反道德规范的后果是行为人要受到社会舆论 的谴责,以及行为人自身的自责、内疚、忏悔 。
❖ 违反法律规范的后果,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追 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互利)先利人后利己(成全他人) 或不利己(有时有损于己)只利人的 境界。
❖ (三)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 一个古老而长青的法哲学命题——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 法律的功能主要在于惩戒,震慑人的坏心与贪欲,却
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犯罪。
❖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规范的制度化实践。 法律有赖于道德的存在,道德支撑着法律制度的建立 ,维系着人们对法律制度的普遍认同感。一般情况下 ,与道德规范相一致的法律规则才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而更具有生命力。这样的法律制度才更加稳定。
2、心理素质:信心、勇气、毅力。每个人在从事某 个事业或某个行业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信心、勇气、毅力 。
3、精神素质:穿着打扮、风度礼仪。
一、道德--最重要的素质
(一)道德概念由来
道德是古代哲学和伦理思想的一个基本范畴 ,在古代典籍中,道德最早是分开使用的两个概 念。
先秦思想史上,道主要是指一种支配自然和人 类社会的规律。表示自然的运行规律称为天道, 如天道酬勤,吉人自有天相等。表示社会生活准 则的称为人道。“德”字最初意义是对祖先神的 祭祀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 做事。
第四,道德具有很大的稳定性。(沉淀的文化传统)
❖ 如“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 这个核心有它的层次结构。至少有三个层次:
❖ 最基本的层次----“做好本职工作,人人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或凭诚实劳动取得报酬。
❖ 较高层次----努力地为人民多办实事、多做好事, 不计个人得失。
❖ 最高层次---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地工作和劳动,即 无私奉献。
❖ 再如,集体主义原则,其精神实质,是个人利益 ,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统筹兼顾,相互结合 。如兼顾不了,结合不成,则以集体利益或国家 利益为先,个人利益自觉地服从集体或国家利益 。如果把集体主义简化为“公私”利益关系。那 么集体主义的原则,可划分如下三个层次:
❖ 底线伦理即公私分明,绝不以私犯公;
第三,做道德高尚的人。如同传统道 德中的理想人格,“君子”、“贤人” 或“圣人”。
做道德高尚的人,是识大体,顾大局 ,义以为上。善于关怀他人,帮助他人 ,努力为社会做贡献。把有限的生命投 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人。
❖从行为层次看依次为 ❖自私自利境界, ❖利己境界(不损人的利己) ❖利己又利人的境界
职业道德规范
课时: 2节课 教师:
一个文明社会,应该首先 是一个“德”的社会。一个 社会把什么东西当成最值得 追求和尊敬的,决定了整个 社会的价值取向。
❖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 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 85%归于他表达思想、领导 他人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 ” (卡耐基)
❖这种能力是以优良的品德为 前提的。
❖ 中线伦理则为公私兼顾,以公为先;
❖ 高线伦理则为因公弃私,或公而无私,或大公无 私。
从人际关系上说: 第一层次-------------“为己不损人”。 第二层次------------“为己又为人” 。 最高层次------------“屈己待人”或“舍己为
人” 。
正当的利己,合情合理合法的利己,应当肯定, 应当允许。利己又利他,主观利自己,客观利他 人,或者主观利他人,客观利自己,都要肯定, 都要承认他们的合理性,合道德性,至少合乎大 众功利主义的要求。 先人后己,或“屈己待人”或“舍己为人”,不 但应肯定,表扬,还要歌颂。这是一种很高尚的 行为。
❖ 从人格层次上说。 ❖ 第一,做知法、守法的人。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
一切行为均应合法,因此要树立法制意识。不做违 法之事,犯了法,要坦诚面对,承担法律责任。
❖ 第二,做善良的人,即做有道德的人,恪守社会公 德与个人的的私德,不做缺德的事,不做伤天害理 的事,不做亏心事,为他人为社会,多做好事。
❖
如,德高望重,积善成德,德才兼备等。
2、道德的定义: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
理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个人和自然之间各 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自律的行为规范。
简单地说,道德就是讲人的行为“应该”怎样 和“不应该”怎样的问题。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1、父慈子孝,尊老爱幼。 2、立志勤学,持之以恒。 3、自强不息,敢于革新。 4、仁以待人,以礼敬人。 5、诚实守信,见利思义。 6、公忠为国,反抗外侵。 7、修身为本,严于律己。
孟子提出了“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以屈”的 为整体献身的大丈夫 精神、民族的利益 ,强调一种为整体而尽 忠献身的精神。
❖ 道德底线---你可以不高尚,但 是不能无耻。要做到这个要求,就 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这 就是道德底线:诚实守信即诚信、 互利、平等、责任,不损害对方的 利益等。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法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道德则是不成文的法”。
法律与道德是两种不同行为规范,它们的产 生原因、调整对象、调整范围、表现形式、调整 机制、评价标准等方面各有不同。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为 后盾的行为规范。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而道德 则不以国家的产生为前提,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 有了道德的存在。在法律消亡之后,道德依然存 在。
社会中的不道德现象
社会中又有那些道德高尚的现象呢 ?
人的基本素质
❖ 素质就是指一个人的品质、文化、道德修养、礼貌以 及对待事物发展变化的心理综合表现。
❖ 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文化素质:言行举止、文化水平、道德修养。
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不但要表现在专业文化水平上,还 应表现在实际运用中去。
(二)道德含义和特殊性
❖ 所谓道德,就是指人类现实生活中,由经济关系 所决定,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 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 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 特殊性:
第一,道德具有很强的自律性。
第二,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第三,道德具有独特的多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