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肠神经官能症

胃肠神经官能症

发病原因
有关本症的发病机制,迄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精神因素在本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 的作用,如有过度劳累、情绪紧张、家庭纠纷、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等,若长期得不到合理 解决,均可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由于 各人对外办刺激的耐受限度和反应方式不同,因此本症的类型和表现各异。暗示显然是重要 的发病因素。此外,胃肠道器质性疾病痊愈后,少数可后遗胃肠道功能紊乱。 中医认为, 七情郁结,思虑过度,会导致人体气血紊乱,气机失调,肝木克土,可引起肠胃功能的减退, 而造成本病的发生。
(四)神经性 嗳气 (吞气症)患者有反复发作的连续性暖气,企图通过 嗳气 来解除 患者本人认为是 胃 肠充气所造成的腹部不适和饱胀。事实上是由于不自觉地反复吞入大量 空气才暖气不尽。此症亦有 癔病 色彩,多在别人面前发作。
(五) 神经性厌食是一种以 厌食 、严重的 体重减轻 和 闭经 为主要表现而无器质 性基础的病症。西方青年女性中患病率为 10%。患者常因害怕发胖破坏体形而节制饮食甚 至拒食,在情绪上孤立,回避亲属,虽然 体重减轻 仍认为自己过胖,避免饮食,进行过度 的体育活动,通过服药抑制食欲,甚至服利尿剂和泻药。 体重减轻 甚至达 恶病质 程度。 患者常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表现为 闭经 、 低血压 、心动过缓、体温过低以及 贫血 水 肿 等。据 Mayo Clinic 研究组报道 神经性厌食 病人有多种 胃 电生理和神经激素的异常, 如 胃 节律障碍的发生增加, 胃 窦收缩受损,固体食物的 胃 排空明显迟缓,这些紊乱可 能与患者餐前饱感、早饱和餐后不适 胃胀气 等症状有关。
起病大多缓慢,病程常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有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以 胃 肠道症状为 主,可局限于咽、食管或 胃 ,但以肠道症状最常见,也 可同 时伴有 神经官能症 的其他 常见症状。\r\n 以下分述几种常见的 胃肠道功能紊乱 :
(一)癔球症 癔球症(glo bushyste ri cus)是主观上有某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或团块, 在咽底部环状软骨水平处引起胀 满 、受压或阻塞等不适感,很可能与咽肌或上食管括约肌 的功能失调有关。祖国医学称为“ 梅核气 ”。此症多见于绝经期妇女。患者在发病中多有精 神因素,性格上有强迫观念,经常作吞咽动作以求解除症状。实际上在进食时症状消失,无 咽下困难,长期无 体重减轻 的表现。检查不能发现咽食管部有任何器质 性病 变或异物。
(二)弥漫性食管痉挛 是食管中下段同期强烈的非推进性持续收缩,引起的弥漫性狭 窄。典型症状为无痛性的缓慢或突然发生的咽下困难和(或) 胸骨后疼痛 。进食场合有其
他事情干扰,或饮食过冷或过热均易诱发症状。症状多短暂,持续数分钟到十分钟,喝水或 暖气常可缓解。 胸痛 可放射至背、肩胛区和上臂,偶有心动过缓和 血管迷走性晕厥 ,有 时难与 心绞痛 区别。X 线吞钡检查可见食管下 2/3 段蠕动减弱,有强烈不协调的非推进性 收缩,食管腔呈串珠样、螺旋状狭窄。食管测压在吞咽后食管上中下段出现同期收缩、重复 收缩和高振幅非推进性收缩波,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多正常,可以弛缓。治疗可用钙离子通道 拮抗剂如 硝苯吡啶 、 硫氮卓酮 等以及 硝酸甘油 类。内镜下用气体或流体静力扩张器对 食管强力扩张,可使食管蠕动恢复正常,大多数病例不需要 功能障碍为主。
易发人群
胃肠道功能紊乱相当常见,目前国内尚缺乏有关发病率的精确统计。在各种脏器的神经 官能症中,胃肠道的发病数最高,多见于青壮年。
并发症
严重营养不良、 神经性厌食。
中医对胃肠神经官能症的研究:
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以胃肠道功能失调而发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特 点是病变中心是以胃肠道功能紊乱为主线,如胃脘痞胀、嗳气纳差、腹中鸣响、大便或稀或 干、症状时作时止、总觉腹中上下左右有不舒服的感觉等,但真用现代医学仪器检查又查不 出什么器质性的病变来。
可做 X 线及相关部位的 B 超检查,必要时可以做 CT 及 MRT 实验室诊断
血常规、免疫因子检查,肝肾功能,必要时做或组织病检
预防
从以下四方面去预防此病,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重视心理卫生,解除心理障碍,调整脏器功能; 其次注意饮食卫生,吃饭时一定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在口腔内得到充分的磨切,并与唾 液混合,减轻胃的负担,使食物更易于消化,尽量少吃刺激性食品,更不能饮酒和吸烟; 第三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参与娱乐活动,学会幽默可以减少心理上的挫折感,求得内 心的安宁,增加愉快生活的体验; 第四是生活起居应有规律,少熬夜,不过分消耗体力、精力,主动适应社会及周围环境, 注意季节气候变化及人际关系等因素对机体的不良影响,避免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生或发 展。 治疗 一般治疗 胃肠道功能紊乱治疗重不在药物,而在于平常的饮食生活。只有通过精神调适和改变行 为等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调整胃肠道功能紊乱。传统治疗上应用饮食疗法、营养支持疗法、 镇静安眠、缓痉止痛综合治疗为主,医生可根据病情对症使用理肠调胃安神剂、谷维素、消
一;是以消化不良为中心如厌食,不思饮食,脘中痞闷,嗳气,形瘦,脉弱等; 二;是以肠道症状为主如慢性腹泻,大便稀薄,腹中鸣响,腹胀,腹中上下左右游走状 疼痛等; 三;是以中医气水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如腹胀肠鸣肠响,有时甚至腹中响声如雷,水声 不断,也可伴有腹泻、纳差等; 四;是以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临床表现如失眠,多梦,心悸,气短,胸闷,面红,手足 多汗,精神紧张,性情急躁,或表现为有幻觉感,如诉负重有包块、有肿瘤、或有脏东西等, 而实际检查什么也没有等。这些临床症状在病者叙述起来,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有时甚 至有不好辩证之感,这就要求我们医者,抓住主要症状,或主要症候群,对一些琐碎支离之 症状,暂时放弃,抓住其中最主要的症状或症候群,即抓住其中的一点,这样才能有效地进 行辩证治疗,否则是开不出什么好的方剂来的,当然临床也很难达到较好的疗效。
化酶、维生素 B1、胃达喜、吗叮啉等治疗。对具有明显精神症状的患者,给予抗焦虑或抗 抑郁药,解除心理障碍。重要的是采用心理治疗,其方法一般是解释、安慰、疏导、分析、 认识、积极暗示和情绪转移,让患者真正认识病情、主动调节情绪、消除思想顾虑,提高疾 病治愈信心。
(三) 神经性呕吐常发生在青年女性,由精神因素引起的慢性复发性 呕吐 ,常于进 食后不久突然发生,一般无明显 恶心 , 呕吐 量不大,吐后即可进食,不影响食欲和食量, 多数无明显 营养障碍 。可伴有 癔病 色彩,如夸张、做作、易受暗示、突然发作、间歇期 完全正常,因此也称为 癔病 性 呕吐 。精神治疗对部分病人有效。
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组以胃肠道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80%的患者往 往随着病者的神经功能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病情的起伏是以病者的情绪波动而变化。病者 之消化系统症状是客观存在的,但具体检查又查不出别的器质性的病变。病发加剧,往往是 随着病人的情绪不好时,而在病者心情情绪较好时则很少发病。由于本病的发病与患者的精 神情绪有关,其疗效往往不仅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易掌握,反复性大,有时眼看着病情逐渐 好转,但一遇精神情绪上的问题,马上又症状加剧,甚至从头再来。所以这就是求医者治疗 此病时,要有耐心、有信心,决不能抱有速战速决的思想。
什么是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道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症,是一级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多有精神因素的背景,
以胃肠道运动能紊乱为主,而在病理解剖方面无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也不包括其他系统疾 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主要在胃肠道涉及进食和排泄等方面的不正常,也常伴 有失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神经过敏、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临床上建议运用 理肠调胃安神剂治疗,可取得快速理想的治疗效果。
消化系统疾病: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炎、溃疡病、急性胃肠炎、便 秘;
饮食因素:不规律的饮食习惯。 精神心理因素:对于成年女性、脑力劳动者、性格内向者、常处于神经过敏状态的人等 胃肠道功能紊乱易感人群。
症状
胃肠功能紊乱(胃肠神经官能症)起病多缓慢,病程多缠绵日久,症状复杂,呈持续性 或反复发作性,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胃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连 续性暧气,咽部异物感,两肋和胃脘部的胀闷、串痛,及胃内无以言状的不适感,无饥饿感 或时而食欲旺盛,时而无食欲、胃内上冲上逆,打嗝、口干、口苦、胸闷、喜欢出长气、反 酸、嗳气、厌食、恶心、呕吐、剑突下灼热感、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每遇情绪变化 则症状加重。肠神经官能症又称肠易激惹综合征,为胃肠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以肠道症 状为主,患者常有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和便秘、左下腹,痛时可扪及条索状肿物,腹痛 常因进食或冷饮而加重,在排便、排气、灌肠后减轻。腹痛常伴有腹胀、排便不畅感或排便 次数增加,粪便可稀可干等症状。过去称此为结肠功能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 结肠炎、粘液性结肠炎、情绪性腹泻等。
临床诊断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 X 线、内镜检查、胃液分析与粪便化验等手段。必要时应行超声、 CT 等检查以排除肝、胆、胰等腹腔脏器病变。
1、胃肠道 X 线检查,显示整个胃肠道的运动加速,结肠袋加深,张力增强,有时因结 肠痉挛,降结肠以下呈线样阴影。
2、结肠镜检结肠粘膜无明显异常。
诊断鉴别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特点,特别是病情常随情绪变化而波动,症状可因精神治疗如暗 示疗法而暂时消退,提示有本症的可能性。必须强调指出,在诊断此症前必须排除器质性疾 病,尤其是胃肠道的恶性病变。以 IBS 为例,多数患者情绪紧张、就医时述诉繁多,滔滔 不止,有的将症状写在纸上,唯恐遗漏。医生首先应耐心听取和分析患者的陈述,仔细进行 体格检查和常规化验,包括血常规、血沉、粪常规、粪隐血虫卵和细菌培养、纤维结肠镜及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除外结肠癌、炎症性肠病、憩室炎、痢疾等。有持续腹痛伴体重减轻者 应作全消化道钡餐摄片除外克隆病,餐后持续上腹痛者作胆囊超声,怀疑胰腺疾患时作腹部 CT 及淀粉酶测定,怀疑乳糖酶缺乏症时应作乳糖耐量试验;小肠粘膜活检除外小肠粘膜疾 病;结肠粘膜活检除外结肠炎。初步诊断为此症后,还须密切随访,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确 保诊断无误。神经性呕吐须与慢性胃病、妊娠呕吐、尿毒症等鉴别,还应除外颅内占位性病 变。神经性厌食须与胃癌、早期妊娠反应、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鉴别。 影象诊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