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情
(一)国土与资源概况
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中国的季风气候十分显著,大半个中国都受季风气候影响。
主要有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等部分地区的热带季风性气候。
另外,中国的西北地区由于身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
而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温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国能源资源结构是以煤为主(75.2%),水力居次(22.4%),油气为辅(2.4%)。
各地区呈现明显的差异。
就省区而言,北方大多数省份以煤炭为主,而南方一些省份则以水力资源为主。
在省内能源结构中水力比重在80%以上的有西藏、浙江、湖北、四川、福建,50%~80%的有广西、广东、青海、江西、湖南和云南。
能源资源结构具有综合性特色的省份很少,但油资源占相当比重(超过10%)的有黑龙江、山东、辽宁、吉林和京津冀
(二)我国的人口与民族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的1/5。
老龄化社会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国家和地区。
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总人口的1/3。
预计在“十二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将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从“十一五”年均净增480万提高到“十二五”的800万左右,在2015年总量将突破2亿。
我国人口的分布很不平衡,以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一线为界的东南地区,国土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到全国的94.4%;而面积超过国土一半的西北地区,人口只占全国的 5.6%。
我国人口的构成特点是农业人口占人口的比重大,但在工业化进程中,大批农村人口将逐步转变成城镇人口。
预计在“十二五”时期,城镇人口将突破7亿,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城乡人口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十二五”期末,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3.9亿左右。
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为46.6%,不仅远低于高收入国家70%以上的水平,而且低于世界50%的平均水平。
我国15-64岁的劳动适龄人口达到9.75亿人,占全部人口的比重73%。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三十多年来,一共少出生了3亿多人口,我国的人口总量由原来占世界人口的1/4降为1/5。
不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目前我国每年净增人口仍然有1400万,计划生育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基本人口政策。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国民族关系实现了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
我们党明确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
发展”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为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们党把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概括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明确指出,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
把和谐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
实践证明,这一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巩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祖国统一,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三)综合国力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
我国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8万亿美元和8.3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
据海关统计,2010年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4.7%;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同比减少6.4%。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钢、煤、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
2010年全年粮食总产10928亿斤,增产312斤,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七连增”。
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800元,实际增长10%左右。
国家统计局分析,
(四)外交政策
1.中国外交五项原则
中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1954年,中国同印度、
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五项原则的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几十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友好合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2.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
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