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对行政责任的认识及中国的行政责任相关问题

浅析对行政责任的认识及中国的行政责任相关问题

浅析对行政责任的认识及中国的行政责任相关问题
程旭晖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2级,陕西西安)
摘要:行政责任作为人类社会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其生成和发展的必然性和条件。

在现代社会中,行政责任愈来愈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使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主义的行政责任制度是中国行政责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制度的不断自我完善,我国政府的行政责任制度已经基本确立,并也取得一些成效,但同时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之处。

关键词:行政责任、行政责任制度、责任追究、完善发展、重要意义
一、浅析对行政责任的认识。

(一)行政责任的含义
行政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律法规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行政责任是指因为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是政府及其公务员因其公共权力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就是行政责任制。

所以,行政责任制度是关于行政主体执行国家行政权力应该承担的政治、法律和道义责任制度。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行政责任指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对国家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即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应由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所履行的社会责任。

因此,广义的行政责任意指政府的社会责任。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行政责任指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代表国家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因其违法或未履行相应职责和义务时所应承担的否定性的政治的、行政的以及法律的后果。

因此,狭义的行政责任意味着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违法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和谴责。

(二)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1)行为主体:行政责任主体是构成行政责任的必备条件之一。

行政责任主体即行政责任的承担者。

由于行政行为的实质是一种国家行为或政府行为,所以,一般情况只有代表国家或政府实施行政行为的主体才有可能成为行政责任的主体,而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则不会成为行政责任的主体。

(2)行政责任:现代法治社会,不仅要求权利、义务的法定,而且要求对责任的承担也
必须有法律依据。

因此,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内容等都应当由法律规定。

(3)责任能力:行为主体不具有法定的责任能力,即使其行为构成了行政违法,也不被追究或者承担行政责任。

对行政主体来说,只要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是被法律、法规授权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就行;而对行政相对人中的公民而言,法定责任能力的认定必须是达到法定的年龄、具有正常的智力等,否则即使有行政违法行为存在也不能追究行政责任。

(4)损害事实:只有当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造成特定的损害后果时,才产生实际承担行政责任的问题。

第一,行政机关或其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特定的可引起行政责任的损害后果。

第二,损害性后果与行政机关或其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二、中国的行政责任相关问题。

(一)现存问题
(1)缺乏完整的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体系的法律制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实生活中的行政责任难以确保、宪法原则在一定意义上停留于形式的状况。

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纵容或助长了政府内部的某些不负责的官僚主义现象和侵害人民的行为。

(2)行政权力和责任的统一难以在立法过程中实现。

现阶段,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推行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还要前进的一个重要阶段就是在立法中完善对执法责任的设定,目前情况法律对执法责任的笼统规定使执法责任落实成为难点。

(3)监督体系还比较薄弱,监督机制乏力,对违法行为的制裁不力,各种滥用权力的现象比较普遍。

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与政府序列的监察机构逐步实行合署办公,这对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监督功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监督的力度、范围和有效性仍有待商榷。

(4)对公务人员的失职和违法行为惩处制裁不严。

惩处制裁是行政责任制的本质要求,是对政府公务人员行政行为的一种控制手段。

违法不究执法不严,就等于没有法律没有制度。

行政实践中往往由于现行的惩处规定原则化的东西多弹性大,难以操作,对政府公务人员的不当行为的归责和责任追究容易过宽过轻,软弱无力。

(二)完善发展
(1)加强教育,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强行政道德建设。

就政府行政责任机制的具体措施而言,加强对公务人员的责任观念教育,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一要加强其自身的修养,官风正则民风淳。

二要倡导和督促,加强教育,倡导为人民服务、为公众谋利益的行政道德价值追求目标。

三要借助一定的法制手段,使公务人员的行政道德合乎规范。

(2)在政府职能上,应当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权力政府的转变。

一是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纠正国内市场的宏观失控和微观失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提高市场效率。

二是运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方式协调国内和对外经济贸易,减少和防止国际市场失灵对国内经
济的冲击。

三是兴办公益事业,提供公共服务。

四是分清政府机关、中介组织和市场机制的功能,各负其责。

(3)完善中国行政责任制度,就要把依法行政落到实处。

进一步健全法制,搞好政府行政责任的硬件建设。

对担任政府和各部门负责人的公务人员,尤其是对政府管制经济的前沿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尽快出台一些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廉政责任监督条例,如干部财产申报、收入申报、招待费使用情况、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管理等,都要纳入依法规范的轨道。

三、行政责任的意义总述。

行政责任作为人类社会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其生成和发展的必然性和条件。

在现代社会中,行政责任愈来愈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使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重要意义。

第一,行政责任能够限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滥用行政权力。

一方面强化政府职能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又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必要限制,以维护公众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解决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二,行政责任能够提高减少政府工作失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在行政组织内部建立起职权与职责相一致的工作责任制度,使行政组织内部各个层级、部门以及公务人员责任明确,从而保证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克服官僚主义,减少行政失误,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谢斌.行政管理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
[2]邓生庆,吴军:公共行政学[M].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王辉,段华洽等.公共行政学[M].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
[4]昂永生.论我国行政道德责任的重构[J]. 中国行政管理,2002.
[5]李汪洋,顾爱华.论中国行政责任制度体系[J]. 中国行政管理,2002.
[6]周敏,王忠.我国行政责任制度的完善与行政道德建设[J]. 行政论坛,2003.
[7]顾爱华.中国公共行政责任与追究制度探讨[J]. 辽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汇编,2008.
[8]刘祖云.当代中国公共行政责任理论研究反思[J]. 江苏社会科学,2005.
[9]范梅芝.中国行政责任制度的再思考[J]. 改革与开放,2009.
[10]行政责任百度百科.物联网[EB/OL][D].,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