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8、改革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总论
8、改革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总论
5
2013-7-12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949年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纲领,承认在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同时并 存;在政治上,中央政府的构成里,非共 产党员的民主人士占了将近一半的位置。 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展民主主义,就有可 能彻底消除专制主义,完成民主革命的历 史任务。但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经济 上垄断生产资料所有权,政治上垄断国家 权力,文化上垄断真理裁判权,社会领域 则垄断公民权利。这绝不是社会主义的胜 利,而是专制主义的复辟。 2013-7-12
2013-7-12 8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小平所说的,改革也
是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个命题 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咱们的改革如果 不能上升到革命的高度,事实上是不能扭 转那种倒退的(相比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所 取得的历史进步而言)。遗憾的是……咱 们的改革并没有冲着普世价值而去,相反 却是,在这些重要价值的选择方面,总是 遮遮掩掩、羞羞答答。
2013-7-12 24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当下最最迫切的改革,别无其它,那就是
真诚地去改革掉这个由一些伪精英们无耻 包装、昧心喧嚣起来的当下虚伪之改革! 真精英们可愿意去做这样的改革?可有这 份自觉、智慧怕只是出于对得起 精英这个角色光荣称号的考量,可能可愿 去积极推动这样的真改革?
2013-7-12 14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国企改革是让全国的老百姓来负担社会改
革成本,而让少部分人得利之可悲改革。 • 医疗改革是一个改革利益过于集中于少数 人,而改革成本却由社会大众承担的错误 改革。 • 教育改革是一个改革成本由全社会最为贫 穷的人的来承担的荒谬改革。
2013-7-12
26
2013-7-12 19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高度警惕马克思所批
评的原始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借尸还魂,另 一方面,也更要以正确的改革思维强化改 革的进程,而其原则就是回归邓小平,更 重要的是回归马克思、和现代资本主义的 精神。我们当然允许社会一部分人先富起 来,但其他人不能更贫穷。
2013-7-12
11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革命的宗旨、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是不
是游戏规则、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真正 之转变?是为广义之革命。 • 依据这样的革命之根本标准,怎样正确理 解革命、改革与建设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 内涵?三者是否属于同一革命(从纵向外 延上讲)进程中的不同阶段?建设可不可 以称为第三次革命?
2013-7-12
23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最后的结论:
• 咱们30年的改革不仅不是社会主义的自我
完善,而且正好相反,还使社会主义愈来 愈远离了咱们。根本原因就是,完全掷普 世价值、尤其是其中的公平于不顾。一句 话,咱们的改革已经偏离正确方向近20多 年了,必须以改革的精神,使改革尽快回 归正确航向,舍此绝无出路!
2013-7-12 25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
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求自己的益处, 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 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 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 引自《新约· 哥林多前书》第1 3章
2013-7-12
2013-7-12 10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激进的推翻一切就是革命?革命就是革他
者的命?革命的真假?判断标准?革命应 该存在哪些不同的层面(从横向内涵上来 讲)?能否笼而统之地讲什么告别革命? 应该尽力告别什么层面的革命?怎样才能 真正告别之?荆轲不再刺秦而去刺孔就叫 作告别革命?秦需不需要刺?由谁刺?怎 样刺?中国真正缺少什么层面的革命?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教学要点:
• 1、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 2、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改革。尤其是?
2013-7-12
1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思考要点:
• 1、怎样正确认识理解社会主义改革? • 2、怎样正确评价这整整30年的改革?
2013-7-12
2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6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邓小平在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提出来可
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大家一定要 注意,这可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其他人不 能变得更贫穷是一个必然的前提。而一个 资本主义的结晶------《微观经济学》的 思维理念,竟然和社会主义的思维是一模 一样的。“帕累托改进”,一个基本原则 就是公平一定是在前头的。这的确是非常 耐人寻味!
• 1、怎样正确认识理解社会主义改革?
义本质、基本思想原则的前提下,探求社 会主义之中国特色。 • 江泽民: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最关键的是要搞清楚什么是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其道理何在?如果就连社会 主义的本质、基本思想原则都丢弃了,可 还是在改革?这个命题可还有道理? 2013-7-12
2013-7-12 17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公平是什么?恐怕首先就是一个初始条件
以及过程规则的公平。所以不论是以社会 主义或者是以现代资本主义观点来看,公 平就是一个起点再加一个过程,只有在这 样的公平之上才能谈效率,而公平产生效 率是一个不容争辩、不容讨论的事实,这 是邓小平所提出来的,同时更是社会主义 理念,当然,也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精神所 在。请注意:历次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诱 因,就是缺失底线的公平。
9
2013-7-12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如何正确理解革命?狭义、广义的革命。 • 列、毛革命是否为革命?均为历史错误?
有种观点认为:为了救亡图存,新民主主 义革命还是有道理的,那么社会主义革命 压根就是一种错误?如何正确理解在当时 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这种政权、制度层 面革命(狭义)的现实、深远意义? • 新民主主义革命可只是有点道理?而社会 主义革命是否只是有点现实的紧迫意义?
2013-7-12
21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综上所述,完全可以这样讲:
• 邓小平只是讲了一半,那就是可以让一部
分人、地区先富起来。注意他讲话的场合 可是在一个以社会主义作为目标追求的国 家,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平性是绝不允 许任何人来挑战的。 • 也即,另一半是无需赘言的。否则,就只 能是假社会主义改革、伪社会主义目标。 • 小平的这个“总经”应该说是下面给有意 无意地念偏了。没有一个好的约束制度, 阳奉阴违是常见的事情。
2013-7-12 4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回顾中国一百多年的民主革命的历史,由
于存在着两千多年的中央皇权专制的深厚 传统,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展显得十分 曲折、十分艰难。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和 解放战争这三次以暴力斗争为主要形式的 民主革命,在取得革命胜利以后,都出现 了专制极权势力的复辟。 即便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立之后,依然未能幸免。尤其是 到了50年代末左倾、极左泛滥之后。
15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当然,还有很多改革都值得我们批评和关
注,包括农业改革、房改,金融改革、银 行改革,其共同特征就是改革由少数既得 利益者独享改革成果,而改革成本由全社 会负担。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更是一言 难尽! • 不去实事求是地深入探究各种改革存在的 潜在显在问题,这才是改革的最大危机之 所在。究竟谁才是真正深化改革的阻力? 是一味赞美改革者还是理性批判改革者? 2013-7-12
2013-7-12 22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所以,是在每一个人不能变得更加贫穷的
情况之下,邓小平才提出我们可以让一部 分人先富起来,结果自然得到全国老百姓 的一致的支持。他的这个理念不但符合马 克思主义,同时也非常符合现代资本主义 的精神。这个伟大的价值取向,应该主导 中国的改革开放。然而,结果却是!
2013-7-12 7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具体而言,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取
代国家政权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垄 断,实现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 自由化、社会平等化。民主自由平等公正 等等,这些都是普世价值所要求的。新时 期的改革,本质上就是应该去实践这些普 世价值,从而回到真正的社会主义。 • 将普世价值之争,归结为改革与反改革之 争,以及改革方向之争,甚至是真社会主 义与假社会主义之争,应该说是非常有道 理的。(徐景安与打假大师司马南之争)
2013-7-12
20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一句话,所谓正确的改革思维,关键就是
坚守公平、起码底线公平的理念! • 一个不能再出让的绝对命令底线:在改革 进程中,可以允许受益的不同但不能是少 数人受益大多数人受害;可以接受承担改 革代价成本的不同,但不能是少数人不承 担任何代价成本、大多数则包揽全部。
2013-7-12 18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为什么两种不同的主义都认同起点过程的
公平之上才有效率的铁律呢?这是马克思 主义一百多年来冲击着原始资本主义的结 果。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正是马克思主义 对原始资本主义的有力冲击,而造就了现 代资本主义的大历史进程。坚决反对学术 界以少数既得利益者独享改革利益,而改 革成本由全社会负担的错误改革思维。学 术界这种错误的改革思维不但违背了邓小 平思想、马克思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的精 神,更误导了政府的改革方向。
6
改革篇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因此,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并不是社会
主义的自我完善,因为56年尤其是66年之 后的中国社会,从本质层面上讲,压根就 不是什么社会主义社会,我们的社会主义 因素远远落后于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事 实上,新民主主义的因素早已经在社会主 义革命的名义下被淘汰了。 • 因此,真实的情形,恰恰是要通过改革开 放摆脱专制主义的羁绊,回到民主革命的 道路上,最终才可能走上真正的社会主义 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