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jdj909

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jdj909

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规范
目录
一.总则 (3)
二.综述 (3)
三.基本原则 (4)
四.主要目标 (5)
五.建设内容及要求 (5)
(一) 布线 (5)
1.建设目标 (5)
2.功能要求 (5)
3.建设要求 (6)
(二) 证据展示 (6)
1.建设目标 (6)
2.功能要求 (6)
3.建设要求 (6)
(三) 庭审笔录 (7)
1.建设目标 (7)
2.功能要求 (7)
3.建设要求 (7)
(四) 音视频管理 (8)
1.建设目标 (8)
2.功能要求 (8)
3.建设要求 (8)
(五) 庭审管理 (9)
1.建设目标 (9)
2.功能要求 (9)
3.建设要求 (9)
(六) 灯光音响 (10)
1.功能要求 (10)
2.建设要求 (10)
(七) 集中控制 (10)
1.建设目标 (10)
2.功能要求 (10)
3.建设要求 (11)
(八) 同声传译 (11)
1.建设目标 (11)
2.功能要求 (11)
3.建设要求 (11)
六.审判法庭信息化应用 (11)
(一) 远程音视频应用 (12)
(二) 案件信息服务 (12)
七.审判法庭信息化保障 (12)
八.方案参考 (13)
(方案一) 基本功能型 (13)
(方案二) 简约功能型 (13)
(方案三) 标准功能型 (15)
(方案四) 扩展功能型 (17)
一.总则
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是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保障审判活动公开、高效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法庭专用设备配置的意见》、《人民法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技术规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决定》等法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和最高法院发布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在执行本规范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本着科学、经济、实用的原则,既要满足审判工作的需要,又要考虑社会发展和技术发展对审判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水平,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经济适用,适度超前。

本规范适用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新建、扩建、改建的审判法庭。

原有的审判法庭可根据实际状况参照执行,逐步完善各项功能。

专门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参照本规范执行。

人民法庭信息化建设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基层人民法院审判法庭的中、小法庭执行。

各高级法院应当通过演示、评测、招标等方式,统一组织确定辖区法院法庭信息化建设合作伙伴的入围范围。

本规范中方案一是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应达到的基本配置和基本功能。

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范围和功能,由各级人民法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审判工作需求确定。

原则上高级人民法院应在4个以上,中级人民法院应在2个以上实现方案三中的各项功能,基层人民法院争取在1个以上审判法庭实现方案二中的各项功能,实现多媒体证据管理和庭审音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应用,并为审判监督、绩效考核、审委会讨论、庭审转播、案例指导、上诉审等应用提供翔实、全面的信息。

本规范由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负责解释,并根据信息技术发展和审判工作需要适时修订。

二.综述
庭审是人民法院诉讼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法定形式,又是向社会公开展示法院审判活动的一个窗口。

随着我国社会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更多的社会纠纷以诉讼方式进入法院,法庭越来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
点”。

如何打破时间和空间因素对庭审活动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规范庭审活动,提高庭审效率,为法官、当事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一直是国内外法庭信息化建设所关心和致力解决的问题。

在数字信息技术发展相对成熟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近年来相继出现了科技法庭,如美国费城州法院的625高科技法庭、加拿大温哥华高等法院的20号法庭、香港高等法院的科技法庭等等,都利用各种现代化设备和科技手段,使视听证据展示、数字录音、可视远程质证等成为可能。

2003年,基于审判流程管理日趋成熟,最高法院提出了案件信息管理从审判流程信息管理向审判实体信息管理转变。

由此,证据管理和庭审音视频等信息管理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成为案件管理的重点。

几年来,各级人民法院在进行网络系统、审判业务管理等系统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最初,通过监控系统保障了庭审安全,通过投影等设备为各类证据展示提供了可能。

随后,加强了庭审音视频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并通过集中控制系统对大量电子设备进行集中控制。

近来,在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软件和硬件的有机结合,越来越重视庭审管理与案件信息管理的结合。

但是,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和审判工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布线等基础建设还不到位,庭审记录编码方式还不统一,庭审信息管理和应用还有待于加强。

为规范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提高庭审效率,促进审判信息资源共享,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三.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
为确保为庭审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庭审音视频信息管理及其在审判监督、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各级人民法院应按照《规范》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统一制订本院及辖区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负责指导、协调、检查和监督。

2.经济实用
法庭信息化建设要以审判工作为中心,从庭审活动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讲求实用、适用,追求系统应用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要立足审判实践,正确处理一次性建设和长久发展的关系,不能追求形式,不能脱离法庭的基本功能,不能脱离案件信息管理的整体需求。

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