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试题是近年来各地中考物理试卷中出现的一类立意和情景新、耐人寻味的开放性试题,它们成为试卷中的亮点,格外引人注目。
一、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开放性试题是指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
这些试题或条件开放,或策略开放,或结论开放,可谓千姿百态。
故此类考题的解答一般无法直接使用某个公式、原理求解,需要从多层面、多方位探索与题目有关的知识而获得解决的试题。
这类试题是以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点,从较高的尺度上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进行考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索创新能力。
从形式上看,开放性试题一般分为条件开放型、情境(过程)开放型、结论开放型、综合开放型等;从题型上看开放性试题的命题一般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与设计题以及计算题等。
二、开放性试题的解题策略和方法:开放性试题的问题中的情景,都与生活、社会、科技相联系,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的过程、结果都具有灵活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
所以,求解开放性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充分挖掘题目中的情境、图形或图象等隐含条件和重点字句进行分析、推理、比较、联想;同时有机结合所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现象等一切物理知识,寻求广阔的解题思维、方法和结论。
一、开放型填空题例1 甲、乙两辆汽车分别在平直的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且方向相同,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乙车向________运动,且v Z______v甲(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解析这是一道条件、结果开放问题。
通过审题可看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运动的方向不确定,因此要分两种可能的情况讨论。
(1)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甲车向东运动,由甲、乙两车同向运动可知,乙车也向东运动,又由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向东运动可知:v乙> v甲;(2)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甲车向西运动,由甲、乙两车同向运动可知、乙车也向西运动。
又由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向东运动可知:v乙< v甲。
答案东大于(或西小于)例 2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是(只要写出一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现象)。
解析此题开放性极强,同学们需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发挥自己的才智,答出比较完美的答案。
答案:如抛出去的物体不会落地等(其它正确答案均可)。
例3 盛夏的晚上,小明在房间感到很热,他打开电风扇,风吹到身上感到凉快。
请你就上述过程提出两个物理问题,并解答。
示例:问题:电风扇转动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答: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有题设中的“电风扇转动”除了示例中的能量转化外,还可以涉及到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风扇转动”涉及到了、“身上感到凉快”可以涉及到物态变化中蒸发吸热带走热量等。
答案问题1:风扇对着人吹,为什么人感到凉快? 答:电风扇转动时,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加快,从而加快吸收人体更多的热量;问题2:电风扇的扇页为什么能转动?答: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例4 行驶的汽车刹车后滑行一段距离停下来;从树上掉下的苹果落得越来越快;足球运动员头顶飞来的球,球飞出去;举重运动员用力将杠铃从地面举起来。
试分别说出这些现象所对应的物理过程,并根据以上四个现象所对应的物理过程概括一个结论。
⑴;⑵;⑶;⑷。
结论:。
解析题设中所列举的现象均是由于受到力的作用,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即为力的作用效果之一。
答案⑴惯性的作用滑行,摩擦力作用使其停下来;⑵在重力作用下越来越快;⑶力可改变物体运动方向;⑷在力的作用下从地面举起(克服重力做功)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例5早在100多年前,爱迪生在前人的基础上最先研制成了经济实用的白炽灯,请结合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对白炽灯的了解,就白炽灯的结构和使用过程的具体情况分析,分别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作出简答。
(1)问题:,简答:(2)问题:,简答:解析以灯泡为命题素材,首先应该涉及到的是有关电学知识。
如灯丝发光是由于电流的热效应;灯丝为什么制成螺旋状;灯泡内为什么要抽成真空;旧灯泡为什么没有新灯泡亮等。
答案 (1)问题:白炽灯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简答: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制成的。
(2)问题:旧灯泡为什么没有新灯泡亮?简答:因为钨丝受热升华,灯丝变细,灯丝电阻变大,根据ρ=U2/R可知灯丝的实际功率变小,因此旧灯泡没有新灯泡亮。
例6 如图1所示,是家用电热水器的简化电路图,当闭合闸刀开关后,发现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可能,请写出其中的三种:(1)_____________ 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电热水器发热管不发热,首先就应该想到发热管坏了,除此以外,就可能是电路的其他部分断路,如保险丝、开关、图1导线等。
答案 (1)保险丝断了;(2)温控开关坏了;(3)发热管坏了;(4)导线某处断开了;(5)闸刀开关接触不良;(6)停电;(7)发热管坏了。
例7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对材料的物理性质要求不同。
消防队员们所穿的消防服,就应具备某些特殊性质。
若让你设计消防服装,请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对制造消防服装的材料应具备的物理性质提出要求。
(至少提三项) 解析该题属设计、推理、应用方面的开放性试题,三种开放特点全具备,即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结论开放。
解答该题要求从整体到局部全方位思维。
消防队员要身处火灾、化学物品泄漏等各种极度危险的灾难现场,消防队员们所穿的消防服,就应具备相应防护性质,解答此题应设身处地考虑到增强消防服的实用性,从抗燃、耐热、绝缘、警戒色、自清洁等几个方面入手。
答案①耐热、防变形;②不善于传热;③反射光和热;④抗燃(阻燃)、熔点高;⑤黄色,便于发现消防队员的位置;⑥耐腐蚀,防化学品;⑦不导电,防电源漏电触电;⑧自清洁能力强,不沾水与污渍等。
二、开放型选择题例8 在光具座上固定一个凸透镜,使烛焰中心在凸透镜主轴MN上,如图2所示,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烛焰在B点时,成像在C点,则凸透镜位于( )图2A.A点的左侧B.AB之间C.BC之间D.C点的右侧解析这是一道过程开放问题。
题中说明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B点,若在B 点成的像为A点上烛焰的实像,则透镜应位于AB之间。
那么,根据光路可逆,烛焰在B点时,成像应在A点,而题中指出:烛焰位于B点,成像于C点。
显然B点成的像是A点上烛焰的实像的假设是错误的,则在B点成的应是A点上烛焰的虚像,则透镜应在A点的左侧。
当A 点与透镜的距离小于f,B点与透镜的距离也小于f时,若烛焰位于A点,能在B点成虚像;若烛焰位于B点,在C点也是成虚像。
答案 A。
例9 一个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F1和 F2的作用,它们的合力为F,则( )A.如果F1≠ F2,那么F的方向总是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B.如果F1= F2,那么F=0C.如果F1> F2,那么F= F1- F2D.F总大于F1和 F2的任意一个解析这是一道条件开放的问题,本题中的 F1、F2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它们的大小关系已在各选项中作了假设,但各个力的方向未说明,两个力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那么合力的情况就不同了。
答案 A。
例题10 重为100牛的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1米2,现用一个大小为20牛的力竖直作用在物体中央,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 )A.一定是200帕B.可能是1000帕C.可能是800帕D.可能是200帕解析这是一道条件开放的问题,解答本题常见的错误是选择答案A,其原因是认为作用在物体中央的大小为20牛的力方向竖直向下,而实际上题目中并没有明确给出力的方向,只是说明力竖直用在物体中央,所以该力有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两种可能。
当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F为120牛,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p1=F1/S1=120牛/(0.1米2)=1200帕;p2)=800帕。
2=F2/S2=120牛/(0.1米答案 C。
例11 如图3所示,一个重为10牛的实心金属块,挂在弹簧秤下并浸入水中(弹簧秤未画出),当金属块的体积的1/3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8牛,当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并碰到杯底时,弹簧秤图3的示数( )A.可能是2牛B.可能是6牛C.可能是8牛D.以上答案均错解析由题意已知物重G=10牛,当V排=1/V物时,弹簧秤示数F弹=8牛,则物体所受浮力F浮= G-F弹=2牛。
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ρ水g1/3V物=2牛,推得:ρ水g V物=6牛,即当金属块全部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6牛。
当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并碰到杯底时,若金属块只是与杯底接触而未互相挤压,则金属块受重力、浮力和弹簧秤的拉力共三个力的作用,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弹=G-F浮=(10-6)牛=4牛。
若金属块与杯底接触并互相挤压时,杯底对金属块有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不确定,最小值为零,即弹簧秤示数的范围为0~4牛。
答案 A。
例12 如图4所示电路中,电阻R2为10欧,合上电键S,电流表示数I为0.4安,若将电阻R2换成电阻R2/=20欧,闭合电键S,则电流表示I/为( )A.I/=0.2安B.0<I/<0.2安C.0<I/<0.4 安D.0.2安<I/<0.4 安解析这是一道结果开放的问题,原电路是一个电灯L(设其电阻为R1)与电阻R2串联的电路,总电阻R= R1 +R2= R1 +10欧,电压U=IR=0.4安(R1 +10欧),当将电阻R2换成电阻R2’后,总电阻R/= R1 +R2/= R1 +20欧>R。
根据欧姆定律,在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电流应该变小,所以电流表示数I/应小于0.4安,又因为R/不大于R的两倍,电流应不小于原来的一半,所以电流表示数I/应大于0.2安。
答案 D。
三、开放型实验题例13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