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概述一、基本分析的概念分析影响证券未来收益的基本经济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据此预测证券的收益和风险,最终判断证券内在价值的一种分析方法.二、基本分析的内容基本分析注重于证券价值的发现,力图用经济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趋势来解释证券市场上的长期来看,股票的价格由其内在价值决定; 中短期来看,股票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分析 对我国这样的新兴股票市场,股价在很大程度上由股票的供求关系决定,即由一定时期股票的总量和资金总量的对比力量决定。
(一)证券市场的供给方—股票的数量证券市场的供给主体是上市公司,由已上市的老股票和新上市的新股票构成。
股票市场供给的决定因素(二)证券市场的需求方——证券市场投资者(资金数量)1.使得证券的发行有了保证,直接融资渠道得以建立。
2.证券投资者之间的交易保证了证券市场资金和证券转换的连续性。
投资者:个体投资者;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自然人,指从事证券买卖的居民。
机构投资者:一切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的法人机构。
股票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影响我国证券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制度变革: 1. 股权分置改革2.《证券法》和《公司法》的重新修订3. 融资融券业务第一节 宏观经济分析概述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1.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2.判断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4.了解在转型经济体中,宏观经济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1.总量分析法分析对象: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如对国民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银行贷款总额及物价水平的变动规律的分析等,进而说明整个经济的状态和全貌. 2.结构分析法分析对象: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
如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结构分析、消费和投资的结构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的结构分析等.二、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变量 (一)国民经济总量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DP=C+I+G+(X-M)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一般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率,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有活力的基本指标. 2.工业增加值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与中间消耗的差额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分析意义——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
3.失业率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失业率的上升或是下降是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于潜在GDP 的变动为背景的.失业率高,意味着资源被浪费,人们收入减少,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4.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普遍、明显的上涨 .通货膨胀会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扭曲商品的相对价格,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引发泡沫经济乃至损害一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权基础.政府为抑制通货膨胀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5.国际收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经常项目 国际收支资本项目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需要避免国际收支的过度逆差或顺差;国际收支平衡可以维持适当的国际储备水平和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
(二)投资指标投资规模:一定时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再生产中投入资金的数量. 投资规模是否适度是影响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一个决定因素.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投资规模的主要变量.(三)消费指标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国民经济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城乡居民和社会团体供应的消费品总额。
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是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指某一时点城乡居民存入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储蓄资金。
用于反映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变化。
(四)金融指标第二节宏观经济分析一、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一)宏观经济与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证券市场长期走势的唯一因素,其他因素可以暂时改变证券市场的中期和短期走势,但是改变不了证券市场的长期走势。
(二)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途径二、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市场波动的关系分析(一)GDP 的变动(从四种情况分别进行阐述)1.持续、稳定、高速的GDP 增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协调增长,经济结构逐步合理,趋于平衡,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2、高通涨下的GDP 增长原因及表现:经济处于严重失衡下的高速增长,总需求 大大超过总供给,表现为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短期影响长期影响3.宏观调控下的GDP减速增长原因及表现:政府采取紧缩性的调控措施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会减缓GDP的增长速度。
短期影响长期影响4.转折性的GDP① GDP 由负增长逐渐转为正增长② GDP 由低速增长转为高速增长GDP 1.2.以上有关GDP 与证券市场关系的陈述对分析一国相当长时间内的情况比较有价值。
我国GDP变动同证券市场波动之间的关系:中国的证券市场有着“新兴加转轨”的特殊性: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格局下存在二元股权结构,使得中国证券市场有时具有一定的“政策市”特征。
(二)经济周期的波动1.经济运行周期:宏观经济的运行总是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这种周期性变化表现在许多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周期性波动上。
表现为扩张和收缩的交替出现。
衰退萧条繁荣 复苏时间2.经济运行周期的特点: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消弱经济周期的振幅,却不能根除经济周期。
3.经济运行周期的判断:经济周期不具有严格的波长和波幅,宏观经济运行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判断经济处于哪一个周期 较为困难。
经济指标分析; 目前的主要分析方法计量经济模型; 概率分析;经济指标分析法1.股 价波动是永恒的。
2.收集有关宏观经济资料和政策信息,随时注意经济发展动向。
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周期 的何种阶段,对未来做出正确判断。
3.把握经济周期,认清经济形势。
不要被股价的“小涨”“小跌”迷惑而追逐小利或回避小失,这点 对中长期投资者尤为重要。
(三)通货的变动在不存在价格管制,价格基本由市场调节的情况下,通货的变动物价的变动通货膨胀 通货的变动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2.通货紧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三、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依 据客观经济规律制订的指 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关 系的一系列方针、准则和 措施总和。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政府财政在保证各种行政和国防开支以外,不从事大规模的投资。
提高税率;减少财政支出;增发国债;减少财政补贴。
政府对过热的经济实施控制,社会总需求减少,未来经济减速增长。
证券市场逐渐走弱。
(二)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及其作用货币政策:作用于经济体的货币流通量;会直接迅速的影响证券市场。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调控作用的表现:A.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B.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水平的总体稳定。
C.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
D.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货币政策的运作 货币政策工具:A.一般性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B.选择性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控制 货币政策的运作: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调控。
产品销售不畅,资金短缺,经济运转困难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放松信贷控制。
3.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收入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宏观调控总目标和总任务,针对居民收入水平高低,收入差距大小在分配方面制订的原则和方针。
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确立资本、劳动、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收入分配中的重要问题: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
(基尼系数已突破国际警戒线) 金融市场的完善 创造条件让居民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完善收入分配体制 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四、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分析(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通过人民币汇率预期影响证券市场。
2005年7月21日,我国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一国的经济越开放,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高,证券市场受汇率的影响越大。
汇率下降,本币升值1、该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2、吸引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一国的资本市场汇率上升(本币贬值):1、该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上升2、国外短期资金迅速逃离该国资本市场3、政府为维持汇率稳定,抛售外汇,购买本币(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通过宏观面和政策面间接影响我国证券市场我国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大大提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大了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执行难度,从而在宏观面和政策面间接影响我国证券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出口增幅下降;外商直接投资下降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宏观经济环境恶化上市公司业绩下降;投资者信心下降 证券市场行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