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防教育作业

国防教育作业

浅析学生军训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作用
学生军训,是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军事基础知识教育和必要军事技能教练的活动,是法律赋予每个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它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储备高质量后备兵员的有效手段,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有着其它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地方政府和军事机关应将其列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给予高度重视。

国民国防观念的强弱,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象征,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和长治久安。

青年学生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有活力的群体。

知识时代,尤其是信息时代,社会的各个阶层归根到底,无一不是来自青年学生。

他们素质的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

不容置疑,现在的大中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沐浴着党的和煦春风,在较为富裕的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时代宠儿。

长期的和平环境和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对当代青年学生或多或少地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有的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崇奉西方的社会生活方式,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和低级庸俗的东西,时时处处"以我为中心",缺乏对社会的政治责任感和群体意识,进取向上的意志不强等等。

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对其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将会影响社会人才的全面发展,就很难在未来世界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青年学生这个根基,以他们的民族精神的增强来辐射、带动全社会的国防观念的增强。

学生军训是落实国防教育的极好形式,通过军训,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通过系统国防知识和国际安全形势教育,使他们增强忧患意识,激发其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政治责任感,自觉地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十几年军训试点的实践证明,学生军训是落实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治本良策,也是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客观需要、明智之举。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不仅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而且还担负着保卫祖国的光荣义务。

我国《兵役法》明确规定,学生在就学期间,应该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再进行短期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并授予预备役军官军衔。

这就明确规定了学生参加军事训练,是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

当然,公民履行兵役义务还有其它几种形式,但作为学生公民,由于受就学期间环境等条件制约,对履行兵役义务形式的选择有其局限性。

因此,党和政府抓住学生公民在校就学这个时机,以法律的手段使其履行兵役义务,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通过必要的军事训练,使其接受我军宗旨、任务、光荣传统、兵役义务教育,亲身体验军事生活,接受解放军优良传统和品德情操的感染熏陶,不断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更好地履行兵役义务的体魄和保卫祖国的政治责任感。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一系列活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强大的国防力量是一个综合性的质量概念。

它不仅包括强大的物质力量,而且还包括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包括强大的常备军,而且还包含高素质的后备力量等等。

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发生了质的变革,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

质量建军、科技强军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走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国防建设之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后备力量的强大关键在于有适应现代战争尤其是高技术局部战争要求的高素质后备兵员。

大、中学生文化程度高,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的教练,作为后备兵员储备起来,无疑对改善现役军队兵员的文化、科技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几乎是世界各
国的共同做法。

美国在全国地方大专院校中开设了500多个后备军官训练团,负责学生的军训,其旨不言自明。

目前,美军现役军官约70%由地方大学毕业生产生。

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就动用了约16 万的预备役人员和为美军提供装备保障服务的地方产业人员,而这些人员在求学期间都是经过军事训练的。

在我国,坚持走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随着常备军的进一步精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地位愈来愈突出。

尤其是如何提高后备兵员质量,与精干的常备军协调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之路,已历史地摆上了议事日程。

高技术战争需要高素质人才去驾驭。

而高素质的兵员,只有从提高后备兵员的文化、科技储备起点才能获得。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全民的文化、科技将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社会公民绝大多数将会有入大、中学校的经历。

因此,学生军事训练将在全体公民中形成越来越大的覆盖面,无疑可对提高后备兵员的整体素质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目前,全国地方高等院校有1000多所,年招收新生200多万人;高级中学(包括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24000多所,年招收新生600多万人。

显而易见,对这些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军事训练,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并通过军事训练把他们合理储备起来,从而达到寓军于民、寓军于校的目的,这是改善后备兵员知识结构,为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输送高素质后备兵员的有效途径。

从建国到今天,现役部队由550 万人精简到230 万,现役部队的不断减少,客观上要求后备力量建设必须不断加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

国家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这是国家赋予当代青年学生的神圣使命。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和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建立强大的国防。

而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对我国强大国防的构建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认真履行好国防职能,搞好学生军训工作,为国家的国防建设服好务,只有这样,我们的国防才能真正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我国,坚持走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随着常备军的进一步精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地位愈来愈突出。

尤其是如何提高后备兵员质量,与精干的常备军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之路,已历史地摆上
了议事日程。

高科技战争需要高素质人才去驾驭,而高素质的兵员,只有从提高后备兵员的文化、科技储备起点才能获得。

因此,学生军事训练将在全体公民中形成越来越大的覆盖面,无疑可对提高后备兵员的整体素质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普及学生军训,是一件利国强军,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各级地方政府和军事机关,应该用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抓好学生军训的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把学生军训工作当作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奠基工程来对待,从对国家民族长远利益负责的高度给予足够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增加投入,确保把党的人才战略和教育工作方针落到实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