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加快产能合作的探讨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加快产能合作的探讨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加快产能合作的探讨作者:吕佳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6年第08期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的中心,处于东盟的战略核心地带,扼守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的马六甲海峡,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市场辐射力,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国家。

马来西亚是东盟的重要成员国和创始国,也是东盟转口贸易的商品集散地。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和马来西亚加快发展双边的经济贸易与投资,也有效地推动了双边产能合作的发展。

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如何加快推进中马产能合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具体的实现形式,也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示区的具体实施措施。

一、中国与马来西亚加快推进产能合作的有利条件(一)双方合作愿望强烈政治互信是国际产能合作的基础,1974年5月31日,马来西亚成为东盟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中国和马来西亚一直保持着政策沟通,90年代中马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并取得丰硕成果。

两国高层领导人多次互访,亲自敲定了许多重大项目,层层落实,有政策保证。

加快推进中马国际产能合作,得到马政府和各界的积极回应,认为给马来西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马方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最大受惠国。

一是与马来西亚第11个五年计划(2016-2020)相契合,特别是马方计划中涉及互联互通领域的基建项目较多,如新加坡-吉隆坡的高铁,马六甲门户、关丹港口和轨道交通等。

二是国际产能合作有利于马来西亚的产业优化与升级,如钢铁、水电、光伏和红木家具等。

三是民生项目。

马方计划增加公立和私立医院的床位数量,修复郊区房屋,兴建可负担房屋和兴建新学校。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马方在建筑和工程领域放宽了外资股比限制。

这些都给我国建筑和工程承包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和机会。

马来西亚已日益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东南亚首选地。

(二)双方经贸投资发展较快中马两国1988年成立经贸联委会,2002年4月成立中马双边商业理事会。

签有投资、贸易、关税、海运、民用航空运输等10余项经贸合作协议。

2010 年 1 月 1 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推动中马双边货物贸易驶入“快车道”,双边货物贸易额从2009年的519.63亿美元增长到742.32亿美元,增长率为42.86 %。

2013年,中马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确立,为双边货物贸易注入了“新活力”,双边货物贸易刷新历史最高记录,达到1060.84亿美元,增长率为11.87%。

马来西亚在2013年、2014年双边贸易额连续两年突破千亿美元,除日本和国,是中国在亚洲第三个实现双边贸易额超千亿美元的国家,2015年双边贸易额略有下降。

马来西亚连续8年稳居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占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额近1/4(如图1)。

(三)双方投资合作的潜力较大中国是世界产能大国。

中国的优势产能和相配套的装备制造业有钢铁、高铁和轨道交通、电力、光伏、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船舶和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

这些产能的优势表现在一是产业规模大,“中国制造”,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二是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比如高铁产业,被誉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技术领先于日本、德国和法国,特别是修核心技术如隧道技术、轨道技术和桥梁建设,都是世界领先,并带动铁路机车、地铁车辆、有轨电车等全类型轨道交通装备实现升级换代。

中国高铁性价比高,有安全保证。

三是国际竞争力强。

如华为技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占全球1/3的人口。

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285位。

2016年是马来西亚第11个五年计划(2016—2020)开局之年,许多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项目开始招标,是中国与马来西亚国际产能合作的最好机遇(见表1)。

国际产能合作,根据马来西亚的国情,有条件的项目可以采用BOT(即兴建、运行、转移)、PPP(公私合伙或合营)等方式。

中国水利集团公司水电、中国中兴通讯、华为公司、中铁建设集团在马来西亚都有成功的案例和良好的口碑。

(四)马来西亚投资环境较优越马方人力资源素质较高,工资成本较低,大量当地人士精通包括英语和中文在的多种语言,为我国投资提供了很大的便捷;经济基础稳固,经济增长前景较好;原材料资源丰富;中马两国民心相通,人民友好往来历史悠久,这是中马产能合作最有利的条件;马方民族关系融洽,三大民族和谐相处,政治动荡风险低。

近年来,马方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投资法律、加强投资管理,以吸引投资进入马来西亚的相关行业。

世界银行发布《2016年经商环境报告》,该报告通过对全球189个国家和经济体进行调查,马来西亚投资和经商环境仍排名第世界18位;最具竞争力排行榜中,从去年的第12名跃升至第6名,首次挤入全球最具竞争力10强;马来西亚在获得融资领域中连续3年排行第一;在保护投资者领域连续6年排行第四;跨边境贸易排行第五。

马来西亚优越的投资和经商环境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商业登记操作便捷;第二,施工许可易于申请;第三,获得电力容易度高;第四,投资纳税税点较低;第五,跨境贸易流程简单。

二、中国与马来西亚推进产能合作发展的现状(一)两国钢铁领域的产能合作马来西亚钢铁业产能不足,2014年马方钢材消耗量约为1017万吨,其中进口钢材达到773万吨,进口自我国的钢材产品达到265万吨,占了进口钢材总量的34.2%。

由中国企业投资的联合钢铁(马来西亚),年产量350万吨,计划在2017年竣工投产。

近三年来,马方发展基础设施和建筑业,需要进口大量的钢材。

由于钢材用户过度依赖从中国低价进口,市场竞争激烈,马方钢厂只能削减生产和关闭,超过一半的建筑工程可能被推迟。

2016年5月31日,马来西亚向世贸组织通报,已分别对进口螺纹钢和盘条发起保障措施调查。

我国钢铁产能规模大,有产能竞争优势有条件在马来西亚建更大规模的钢铁企业,马方也多次表示有与我国钢铁产能合作的愿望,因此,双方只有加快推进钢铁产能合作,才能形成双赢的格局。

(二)两国光伏领域的产能合作马来西亚接近赤道,全年日照充足,具备发展光伏产业的自然条件。

由于受到美国双反税率及欧盟进口配额的重创,马方已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前来投资。

目前,马来西亚是全球第三大光伏设备制造商,堪称是被卷入光伏贸易战中最大的赢家。

2015年10月26日,晶澳太阳能(中国.)宣布其在马来西亚槟城修建的400兆瓦高性能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工厂投产;天合光能牵手了马来西亚当地伙伴,合作运营总计400兆瓦的组件厂,未来将逐步扩至500兆瓦;协鑫集成与马来西亚国家建筑工业发展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携手推动“智慧城市”项目(即包括建设800套智慧农庄和光伏建筑物一体化等);晶科能源的工厂则设立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乔治市”的槟城地区,年产能力可达到500兆瓦电池片和450兆瓦组件。

晶科产品在美国反倾销税裁决之外,2016年已经获得美国独立发电商sPower的1GW组件供应协议。

(三)两国通信领域的产能合作2015年中国-东盟年鉴显示,马来西亚目前有固定用户为374.6万,固网运营商是马来西亚电信(简称TM);移动户数达到4180万户,普及率为137%,主要移动运行商是TM的子公司Celecom、Maxis和Digi;有互联网用户2014万户,普及率66%。

马来西亚通信产业较为先进,覆盖率高、网速快,中兴和华为的合作功不可没。

例如中兴通讯马来西亚子公司于2004年2月16日正式成立,目前最大的客户是马来西亚电信(TM),中兴独家承建了TM的全网4G LTE网络,并且其国家宽带网建设中50%的设备也由中兴承建。

同时,马方第三大移动运营商Digi的全网无线设备也由中兴独家承建,其中包括了2G、3G、4G。

另外,中兴和马方移动运营商U mobile一直以来有着长期、深入的合作,正式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将为其3G及LTE网络进行扩容和优化。

承建的网络覆盖马来西亚各重要城市区域,涵盖3G、LTE、核心网、微波、电源、承载及服务等产品。

中兴每年在马来西亚的营业收入约2亿美元左右。

(四)两国房地产领域的产能合作马来西亚房地产日益成为我国地产投资的重要市场,中国人不仅是投资方,也是购买方。

“第二家园计划”源于“银发族项目”,市场反应良好,2002年更名为“第二家园项目”。

是由马政府推动的一项侨居计划,让符合特定条件的外籍人士获得多次入境社交签证,以便长期居留在马来西亚。

2013年,碧桂园首度试水马来西亚,其在新山的金海湾项目一开盘就大受欢迎,当年合同销售金额接近70亿元。

碧桂园在马来西亚的森林城市项目,位于新马第二通道旁边,与新加坡隔水相望,计划耗资2500亿元,开发周期长达20年,将是中资房地产公司在马来西亚的最大投资项目。

森林城市全球开放盛典于2016年3月6日在马来西亚举行,截止2016年2月,共有124国家的2.9万人参与马方的“第二家园计划”,其中我国以6972人排在首位。

该计划盘活了我国房地产业,有利于我国养老、双语教育、医疗行业、制造业等走出国门,将提高我国在马来西亚的实力和地位。

(五)两国产业园区的产业也涉及多领域的产业链的投资与聚集“两国双园”即中马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两国双园”是国家层面的合作建设,为两国企业实现产供应链的聚集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平台和投资环境。

中马产业园,地处中国广西市,是由中马两国政府共同开创的“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成为中国政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探索和积极实践,2012年开园奠基。

截至2015年底,已入园和即将入园项目42个,总投资可达226亿元,年产值达951亿元。

目前,中马产业园区正致力于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区、科教和人才资源富集区、国际合作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第四代开发园区。

马中关丹产业园,位于马来半岛东海岸经济特区的关丹市,是马中产能合作战略发展新平台,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示区。

关丹产业园区第一个入园项目,就是总投资约14亿美元,年产量350万吨的联合钢铁(大马),该项目将直接创造就业岗位约4000个,间接带动上万人就业,还可以带动众多下游产业发展,形成钢铁产业链的延伸与聚集。

此外,在中马双方联合招商机制推动下,瓷龙头企业仲礼集团、中科恒源科技股份公司以及杭氧集团、广西投资集团、国际电缆集团、三一重工等多家中国企业也即将入园,或者表达了入园意向。

三、加快推进中国与马来西亚产能合作的具体途径(一)加快拓展中马港口运能的建设合作港口是“海上丝路”的节点,我国与马来西亚组成了“港口联盟”,10个中国港口—、、、、、、、、和太仓,将与六个马来西亚港口—巴生港、马六甲、槟榔屿、柔佛、关丹和民都鲁进行合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