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足口病教师培训课件

手足口病教师培训课件


传染源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 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 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从粪便中排 出病毒。
传播途径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 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 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 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 播。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 传播; 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预防手足口病
华光幼儿园
主要内容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 预防控制措施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
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 的斑丘疹、疱疹; 少数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脑膜 炎、脑炎、脑脊髓炎等临床表现,个别 患儿可发生死亡。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 率最高

流行特点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 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 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 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 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 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

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 防控的重点场所
日常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二)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 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三)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 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四)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回校(园)上学条件:通常要手足口病的症状 消失后或自发病之日起2周,并经过当地的社 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防疫医生核实,开具健康证 明才能复课。


谢 谢!
日常的预防控制措施

(五)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 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 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六)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七)对保健医生和老师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 培训。
Leabharlann 隔离和解除隔离时间
小孩患病后必须在家里隔离,不能回校或回园 上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