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县“两会”精神聚焦富民强村推动乡村振兴聚焦富民强村打造水岸家园澄潭镇党委书记吴亚峰谈贯彻落实县“两会”精神记者俞伟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县将聚焦富民强村,推动乡村振兴,这其中重要一环就是做强现代农业,县农林局局长石炜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县农林局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我县农林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石炜瑶说,2018年该局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的总体思路,着力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实现“田园变景区、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
以鲜果采摘游、茶乡体验游和花卉观光游为主线,积极拓展农业休闲功能,全力推进美丽茶园、美丽果园、美丽田园“三美”产业建设。
以森林古道和休闲游步道为纽带,重点发展森林休闲养生业,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抓手,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推进“森林新昌”建设,使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6.26%,森林蓄积量395万立方米,林地保有量8.2万公顷。
积极创建“十大休闲观光基地”,建设森林特色小镇,加快培育森林人家,把区位和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优势、产业优势。
重点培育一月一镇一主题农事旅游节会活动,形成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助农的节会旅游品牌。
同时,县农林局将指导建设农产品营销中心,做好农特产品包装、销售工作,开展农特产品精美化、精致型、便捷式包装竞赛活动,促进农特产品进超市、上微店、入民宿(农家乐、酒店),丰富旅游市场,助力强村富民。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是持续优化农业科技服务,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
石炜瑶表示,该局将结合省农业厅技术项目实施方案,强化落实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供需对接和成果转化。
紧抓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县和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县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业科技应用。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创建,落实农机安全生产各项行动,推动“平安”农机建设,切实推进“机器换人”发展步伐。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重点扶植钢架大棚、玻璃温室等设施农业。
积极培育壮大农机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规范化、规模化,推动农业高效化发展。
新型农业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能。
石炜瑶说,县农林局将结合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建设,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和继续教育工作;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规范发展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积极吸纳工商资本、社会资金投资农业,不断增强农业主体实力;在完成土地确权扫尾工作的基础上,鼓励整村整组采用委托流转、股份合作流转等多种形式开展连片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等经营方式,加快产销一体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做强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县农林局局长石炜瑶谈贯彻落实县“两会”精神记者俞佶婷《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点线面结合,积极推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加快让农村变成大花园。
对于报告中提出的新要求,澄潭镇党委书记吴亚峰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澄潭镇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千年古镇、水岸家园”的建设目标,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建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富裕文明、幸福和谐的活力古镇。
乡村振兴离不开村美民富。
“经济是基础。
”吴亚峰说,推动乡村振兴,必须下大力气发展和壮大农村经济,千方百计让农村先富起来、农民的口袋鼓起来。
为此,澄潭镇将持续转型升级,深化实施产城融合。
继续推进小城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加快实施沿河工程等系列镇园融合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500余万元完成西花园水库环线道路提升工程。
加快三花商贸综合体建设进程,投资1200万元完成东瓦等6个村的土地开发项目,继续做好控违拆违等工作。
同时,抓好工业经济提升,发挥园区综合优势和杭绍台交通优势,拉大园区发展框架;助推服务业释放活力,推动民宿、农家乐等乡旅项目的发展。
在做好新商回归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奔跑招商、以商引商等多种形式,促进集镇产业布局,增强集镇发展后劲。
“村美,既要有颜值,也要有气质。
”吴亚峰说,让乡村变美不仅要抓好“面子工程”,还要体现在内涵上。
澄潭镇在去年大力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后,城镇环境有了质的提升,还涌现出了一批“五星达标、3A争创”明星村。
在新的一年里,澄潭镇将继续做深农旅结合文章,依托来益生态园等现代农业基地,打造精品农业旅游线路;发展壮大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里丁、泄下村等2200米的节水灌溉渠道,整治山塘1座;完成坑下、横联等6个村的自来水改造。
同时,打造精品美丽乡村,以“五星达标、3A争创”为总抓手,开展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河道、美丽公路“四美”创建活动,推动农村创先争优,全年力争所有村都完成五星达标,创建东丁、棠村等10个A级景区村。
深入推进垃圾分类、“三治一提升”等重点工作,落实河长制,完善农村污水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剿灭劣五类水成果,实现从“治理”向“提升”转变。
吴亚峰说,澄潭镇还将进一步拓宽富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做好项目规范监督,增强经济薄弱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民宿经济增长,切实提高农民收入;鼓励开设新昌炒年糕示范点,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早日实现村美民富的和谐愿景。
全力打造美丽镇村新气质大市聚镇党委书记周明江谈贯彻落实县“两会”精神记者高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美丽乡村要坚持点线面结合,积极推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加快让农村变成大花园。
大市聚镇名山簇拥,碧水环抱,亦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地段,人文积淀深厚,在美丽镇村建设中,有着一定的“先天优势”。
近年来,该镇以“湖韵小镇、养心胜境”为主题,在镇村环境提升、推进全域旅游等方面卯足干劲,整体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新的一年,大市聚镇又将如何谱写美丽建设的新篇章?大市聚镇党委书记周明江表示,将坚持以全域旅游为引领,拉大镇区建设框架,全面提升镇村环境,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东部新城。
2017年,大市聚镇以镇村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34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街长制”、“街长日”活动扎实推进。
农民集中居住区置换工作全面开始。
同时,通过定期召开“三治一提升”现场会、污水终端提升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控违拆违行动、空倒房试点等工作的推进,镇村魅力逐步凸显。
“环境面貌的不断提升使得乡村旅游也在蓬勃发展。
”周明江说,目前,大市聚镇建成了2个美丽庭院示范点、4个A级景区村庄,东郑村与西山村被列入县第一批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名单,盐帮古道路线和工业旅游也在不断拓展。
回顾一年,大市聚镇在美丽镇村建设上给出了靓丽的成绩单。
“2018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步伐。
”周明江说,今年,大市聚镇将从集镇出发,统筹建设管理,6月底完成环镇南路、打通一路、二路施工,完成新街口停车场建设和象西线镇区段绿化、景观小品、景观墙建设。
重点抓好乱停放整治、占道经营管理、卫生长效保洁等工作,优化集镇环境;从镇村出发,美化人居环境。
抓好劣V类水剿灭工作,清理淤泥10万方,推进“三改一拆”,全镇预计拆违面积15万平方米,持续深入推进“三治一提升”和“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大力开展美丽乡村、美丽河道、美丽公路、美丽田园、美丽庭院“五美创建”,不断提升镇村环境;从生态出发,打造宜居小镇。
完成相关村污水终端全面提升改造工程,做好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生态涵养景观带,发展休闲观光果园,打造彩色景观林等,塑造美丽镇村新气质。
推进城乡融合建设美丽乡村县农办主任王伯平谈贯彻县“两会”精神记者吕建刚如何做好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拓宽增收渠道、推进乡村振兴的这篇大文章?日前,记者采访了县农办主任王伯平。
王伯平说,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农村百姓有更多获得感为目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切实做好打造精品亮点、强化环境整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积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五篇大文章,奋力谱写新时代新昌“三农”工作新篇章。
王伯平说,要打造精品亮点。
大力开展美丽乡村、美丽河道、美丽公路、美丽田园、美丽庭院等“五美创建”,创建“五星达标,3A争创”村达260个、省市级精品村10个、省级历史文化村13个、美丽庭院1000户,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更好地推进全域旅游。
要强化环境整治。
继续实施“三治一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农村“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
开展农村“三线”整治,对农村蜘蛛网式架空线全面整治,2018年整治30%以上规划保留村,实现“三线”架设规范整齐、安全有序。
开展空心村整治,盘活农村闲置土地。
要彻底根治污泥浊水,坚决打赢农村劣V类水剿灭战。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和考核,重点提升27个长诏水库周边村处理终端的整改提升工作。
提升改造农村公厕,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确保2022年实现村分类处理基本覆盖。
王伯平说,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扎实开展农民培训,开展以乡村旅游经营者、新昌炒年糕师傅等有新昌特色为重点的就业培训,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大力发展新昌炒年糕,发展炒年糕示范店100家,标准化年糕加工企业2家,举办炒年糕师傅培训班10期。
加快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闲置农房激活、完善产权交易体系,推行股份合作等途径,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收入。
同时,还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研究制定新一轮低收入农户帮扶政策,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全面小康行动计划。
要通过开辟公益岗位、发展来料加工、电商等形式,促进低收入农户“造血型、持续性”增收。
并深入实施“万名干部联万户”结对帮扶,让农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
王伯平说,要积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我县将围绕市提出的到2019年底全县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20万元村的目标,整合政策,“一村一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县级启动新一轮60个村参与的集体经济发展基金项目,同时做好动态监测,进一步巩固消除总收入10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成果,抓好全县11个规模型扶贫项目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