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大量投入使用 化肥农药农膜 等化学投入品
农业资源过度 开发,生态系 统遭到破坏
农村环境不堪 重负,资源环 境已经亮起了 “红灯”
走乡村善治之路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要全面推进并完善 基层民主治理和依法治理
1
2
以人民为中心
自治 有机 结合 德治 法治
走乡村善治之路
农村的治理离不开党的领导
“党管农村工作”这个传统不能丢。党管农 村,既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在岗有责,也需要基 层党组织形成战斗堡垒,共同发挥好团结带领 作用,把党的富农政策原原本本落实好。
共同创造 现代农业 发展新局面 新型 经营 主体 通过统一服务带动小农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 承包 农户
发挥新型经 营主体
对小农户的
带动作用
通过代储代销带动小农户抱团闯市场
大力发展直接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深入实施信贷支农行动和农业大灾保险试点
3.走质量兴农之路
1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
农业有效供给 跟不上
2035年 基本实现 现代化
2050年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
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迈进第二个一百年目标: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 最大的潜力和后劲在农村
第二章
乡村振兴战略的宗旨与原则
1.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2015
必 要 性
党的领导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发 挥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肯定不行

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农业生产的规模与效益 农业的生产与生态功能 两个市场两个资源的利用 各类经营主体发展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依旧是短板
突出短板 在“三农” 大头重头 在“三农”
基础在“三农”
2020年 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
农村是全 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 短板
最薄弱环节
农业 农村
最突出矛盾
城乡居 民收入
最大的不平衡
城乡 不平衡
差距大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
五个 不平衡
五个 不充分 农业的质量发展 农业效益的实现 农业的生态功能发挥 农业国际市场和资源作用发挥 小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
过去:农业的生产和 增产主要以资源、劳 动力等投入为主 现在:依靠科技、人 力资本、劳动力素质 等因素
农业增产的原因一多半是基于科技,
并非基于种植面积的扩大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
三个没有变:
最明显的短板
三农
农业在国 民经济中 的基础地 位
农民是最 值得关怀 的最大群 体
生活 富裕 治理 有效 拓宽增收渠道 推进农业产业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结合
5.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资源合理流动渠道未完全打通
平等交换的机制未真正建立
农村优质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未根本改善
农村长期处于“失血”、“贫血”状态 需要更多支持,反哺农村
5.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健全体制机制
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 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 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
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如果没有真正做到这“四个优先”,
就没有抓住大局,乡村振兴就可能陷入空谈。
3.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乡村是农民的立足之基、生活之本 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
过去
现在
处理好农民问题 我们才不断走向胜利
1.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推动:
新型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 现代化
信息化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形成: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促进农民增收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 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走共同富裕之路
重点难点在农村
1 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
城乡收入绝对差距不断扩大
2017年达2万多元
关键在农民收入
3
农民增收:
传统动力有所弱化
增长速度逐年放缓
2.走共同富裕之路
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 和退伍军人返乡
带去互联网思维 将文化创意引入农业生产 利用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 [视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多举措支持农民工等返乡下乡创业
狠抓“招才引凤” 培养“三农”队伍
群体 分布
“无业可扶、无力脱贫”&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
目标
“两不愁”&“三保障”
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01
03 集中发力
提高脱贫质量 放首位
02 扶智相结合
扶贫同扶志、 扶贫领域源自深度贫困地区04 强化责任和监督
05 专项治理
《乡村振兴,顺应亿万农民新期待》
高云才等 《人民日报》2018年1月14日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张蓝图干到底
遵循自身发展规律 注重地域特色 挖掘文化遗产 保留特色风貌
第三章
乡村振兴的实施与路径
乡村振兴的实施与路径
1.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在市场自发作用下:
农村
土地
资金
劳动力
城市
2
基本公共服务
在过去:
农村:农民积累 造成:农村公共产品短缺 城市:政府提供
城乡隔离的二元户籍制度 不同的福利政策

《时事报告》杂志社
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时事报告》杂志社
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时事报告》杂志社
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时事报告》杂志社
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坚持乡村全面振兴
总要求
关 键 重 点 保 障 基 础 根 本
4.坚持乡村全面振兴
统筹保护建设 内外、城乡共同发力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产业 兴旺
生态 宜居
加强资源环境保护 改善基础设施。
乡风 移风易俗、文明进步 文明
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
总要求
2.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很快超过1万美元 城市人口比重将很快超过60% 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进一步下降
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变
大量农民生活在农村的国情不会变
要采取超常 规振兴措施
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
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
2.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3
走乡村善治之路
自治为基础
自治
法治为保障
法治
德治
德治为支撑
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1
六个 精准
扶持对象精准 项目安排精准 资金使用精准 措施到户精准 因村派人精准 脱贫成效精准
2
五个一批
1.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2.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
3.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4.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5.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改革城乡二元制度
打通城乡资源
合理流动的渠道
推进资源流向农村, 吸引各界人才到农村就 业创业定居
带动资金、技术、管理等 流向农村,增强农业农村 发展活力
6.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任务
一不能
追求速度下指标, 刮风搞运动
二不能
大拆大建 千村一面
三不能
把乡村搞成 缩小版城市
7.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
《时事报告》杂志社
“形势与政策”专用


乡村振兴的背景与意义
目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宗旨与原则

乡村振兴的实施与路径
第一章
乡村振兴的背景与意义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业农 村现代化的新起点新征程
我国农业连续13年实现丰收 2013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
01
02
应坚定不移推进:
质量兴农 绿色兴农
品牌强农 02
03
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
01
推动农业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优化农业产品结构、 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结构
3.走质量兴农之路
2
01
大力发展农产品 加工业
目前: 我国农产品 加工产值比较低
农产品加工 加工业与农业 转化率 产值比
中国 65% 2.2:1
美国 >85%
2.走共同富裕之路
大力培养新兴农业经营主体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60%
60%的耕地面积由 2亿多农户经营 生产关系已经发生变化
40%
40%的耕地面积由270万 农业新型主体经营
农业生产很大部分 依靠农业新型主体
2.走共同富裕之路
狠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着力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 流转、土地互换、土地入股 等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又以服务的规模化带动经营 规模化
60周岁以上领取养老金 的人数已经超过1.5亿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参保人数超过5亿人
农民收入增速连续5年
快于城镇居民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业农 村现代化的新起点新征程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2017年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6% 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达95%
2004
2009
2014
2017
平均每个人消费十只家禽
每3条人工养殖鱼有2条 是中国养的
水产品
肉蛋奶
每出产2个苹果就有1个 是中国种出来的
棉油糖
果菜茶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业农 村现代化的新起点新征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