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货币发展史


6、代用货币与金属货币相比优点在于:成本低廉、便于携带和运输、便于 节省金银以移作他用。 7、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的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 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 8、信用货币已经成为主要货币形式,可以以个人信用、商业信用和国家信 用为基础。例如,商业票据、国家发行纸币、现代银行存款等。 9、商品货币作为一般媒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 二是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 10、信用货币形式主要是流通中的现金与银行存款。 11、信用货币特征: A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与黄金已经完全脱离; B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经济中的现金和存款是银行的负债。 C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通过法律手段确定其为法定货币;银行可以通过 发行货币,强制社会向他提供信用。 D信用货币具有管理货币的性质。现在经济中国家可以通过中央银行来控 制和管理货币的流通。 12、信用货币的发展趋势:电子货币。由真实货币演变成虚拟货币。
﹙五)唐高祖改革币制
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唐高祖对钱币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废除 五铢钱,铸通宝钱。通宝钱仿五铢钱,每枚重2铢4 纍,直径8分, 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成色以铜为主,掺以锡和白镴,钱 面铸“开元通宝”4字,钱文用隶书。自此,在中国历史上行用 了数百年的铢两货币被废除,进入通宝钱阶段。 这次钱币改革是对以前近千年钱币形制的总结。(1)再次肯定了铜 钱外圆内方的形状和5铢的重量,规定了钱币的大小、成色,成 为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铸造钱币的标准。(2)这次改革使钱币名称 同钱币重量完全分离,这是中国钱币的重大变化。(3)从此,中国 钱币进入了年号钱阶段。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起源于商朝的贝币
贝壳充当货币,有以下优点: (1)它有光泽,有光花纹,当时是名贵的装饰品; (2)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 (3)坚固耐用,不易磨损; (4)便于携带。 贝币的计算单位是朋,每朋10贝。 仿制贝 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庞大。由于天然 贝来源有限,不敷应用,于是便出现了仿制贝。最初的仿制 贝是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 铜贝。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四)汉武帝改革币制
1、汉初的钱币制度多有变化,铜钱由民间自铸,十分混乱。 2、汉武帝改革币制的内容 公元前118年(武帝元狩五年),铸造五铢钱,每枚重5铢,钱面铸“五铢” 二字,周边有轮廓。公元前113年(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对钱币制度进行 整顿,采取两条措施: 一是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铸 钱,此前郡国所铸之钱一律销毁,并将铜材运交上林三官; 二是全国统一使用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非三官钱不许使用。 3、评价 汉武帝改革钱币制度,推行五铢钱,是继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中国货币史上 又一件大事。这次钱币改革为中国古代货币开辟了一个新阶段,创造了一 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五铢钱继承了半两钱的形式,其重 量又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才确立,适宜使用,便于流通,是最为理想的封建 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媒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直到唐初, 700余年时间而不衰,成为中国主要的货币。这次钱币改革确立了中央政 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禁止私铸,这有利于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稳定, 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安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七)元朝的纸币及其管理
1、元世祖统一纸币 1276年(至元十三年),元世祖对币制进行了一次改革,收兑江南当时流通的纸 币,即南宋的关子、会子,禁用铜钱,中统钞也由木版印刷改为铜版印刷。这样, 全国的纸币就统一了。 2、元朝的纸币管理制度 元朝初年,政府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纸币管理制度,并由政府在法律方面作出规 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纸币条例。 关于发行方面的规定: (1)交钞、宝钞为法偿货币,严禁金、银、铜钱的流通和使用。 (2)设立发行准备金。 (3)中统钞、至元钞均分为不同面额、两种钞票并用。 (4)百姓随时可以用旧钞换新钞,用破钞换好钞,并收取一定手续费;有阻碍和刁 难者,定罪。 关于流通方面的规定有: (1)交钞、宝钞不限年月,通行流转。 (2)各地设立平准行用库,负责买卖金银,平准钞法,维持钞值。 (3)严禁私自买卖金银,违者治罪,告发者赏。 (4)严禁伪造交钞宝钞,伪造者死,告发者重赏。
(六)宋朝的币制与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宋朝货币制度的特点 第一,宋朝的币制以钱为主,即以通宝钱为主,通宝钱十分复杂,种类繁多,每 隔几年就有一种新钱种面世。除铜钱外,还有铁钱,二者并行。 第二,货币流通的区域性,有的地方专用铜钱,有的地方专用铁钱,有的地方二 者兼用。这些钱币在一个地区流通,不准运钱出境。 第三,流通混乱。铜铁钱各分大小,铜铁钱之间、大小钱之间作价不一,致使流 通无序。 2、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方面的: 第一,宋代商业发达,要求有大量轻便的货币,铜铁钱都因区域限制而不敷应用, 且笨重不便,极大地阻碍了地区间商品交易的发展。 第二,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达,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第三,宋王朝为防北方辽、夏、金人的威胁和侵略,被迫养重兵以为备,军费开 支庞大,财政非常困难,依靠发行纸币以称补开支,也促进纸币的进一步发展。
室工1401 第三组
中 国 货 币 的 起 源 及 分 类
古 代 货 币 的 发 展
古 代 信 用 的 发 展
人 民 币 的 发 展
中 国 货 币 史 上 的 六 大 演 变 特 征
起源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 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 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 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 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 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 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 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 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 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 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 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 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 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 成时期。
(三)秦始皇统一货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接着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中央集权 的措施,统一货币就是其中之一。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统一的货 币分黄金和铜钱两种,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钱为下币,按枚使 用,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禁 止其他财物作为货币流通。 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意义: 1、货币的统一是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促进封建国家统一的重要措施。 2、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3、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货币立法,半两钱对以 后历代钱币的形式有深远影响。 4、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又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
(九)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
白银在宋代已具有货币的各项职能,到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 银行的流通更加广泛。1436年解除银禁,实为在法律上准许用银,白银的流通便 公开化,且更普遍,朝野上下都使用白银,白银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 基本职能,成了正式通货。到了嘉靖年间(1522—1566年)政府又规定了白银 同钱的比价,还规定大数用银,小数钱,白银遂取得法定通货的地位。 清朝承袭明朝的币制,仍用白银和铜钱,但以白银为主,也是大数用银,小数用 钱,白银成为一种主要货币。白银的单位仍然是两,清朝习惯上将银和两合用, 称银两,银两就成为清朝白银的单位。银两在使用过程中,慢慢发生变化,分成 实银两和虚银两。实银两是交易时收授的现银,虚银两则是记账的单位。
货币形态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关系: 可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
1、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执行货币职能时是货币,不执 行货币功能时是商品。作为货币用途时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用途时的价值相等,故又 称足值货币 2、商品货币两种形态: 实物货币:货币发展形式中最原始的形式。例如,羊、斧头、贝壳等。 金属货币:典型的足值货币。具有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大量小、耐久性、 均质性和可分性等特征。后来的金属铸币,一般在一国内流通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 通功能。 3、商品货币作为足值货币特征:本身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既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消 费,也可以作为货币流通;以其内在价值量大小来决定交换比例。 4、代用货币是代表实质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一般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货币 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参加到流通领域中。代用货币的发行流通,以背后充足的 金银货币或等值的金银条块为保证,代用货币持有者随时可同政府或银行将其兑换 成金银货币。 5、代用货币的使用最早出现在我国北宋年间,是用树皮做成的货币,即“交子”
2、黄金、郢爰 战国时,黄金被大量使用,开始发挥货币的某些职能。此时黄金 作为货币,还是称量货币,按重量行使,它有两个单位,一个是 斤,一斤合16两;另一个是镒,一镒合20两。 郢爰是楚国的货币。
3、春秋战国时代货币的特点 (1)货币单位已分成等级; (2)没有统一的货币铸造制度; (3)多种货币同时并存。
(二)古代货币的早期发展
古代货币到了春秋战国,进入了早期发展时期。
1、铜铸币的发展及其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这一时流 通的货币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 布币:是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的农耕地带。布币 的基本形状如铲,在此基础上变化多端,按具体形状又分若干种。它的 演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布、空首布和平首布。 平首布一般都有文字,多数的文字是地名,以表明出处,但也标明重量 的,如“一两”、“十二朱”、“朱”、“两”都是货币单位,可谓最 早的铢两货币。 刀币起源于渔猎地区和手工业地区,是由实用的刀演化而来,基本形状 如今日之大刀。 环钱大概是由纺轮演变而来,圆形、中心有孔。孔又有圆形和方形,故 有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的区别,内外边缘又有有轮廓和无轮廓两种。环 钱多数都有文字,或标地名,或标重量和单位。环钱是铜钱的原型。 蚁鼻钱专指楚国的铜贝,又称为“鬼脸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