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v 企业
v 个体经济组织——雇佣7个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 (若7人以上的是个人独资企业)
v 民办非企业单位——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 营利性社会服务的组织
v 国家机关——除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招用工 勤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
v 事业单位——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中除公 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或法律特殊规定,需签订劳 动合同的人员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对人的进一步明确
排除以下人员 v 以上用人单位中的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
作人员或法律特殊规定的人,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条例》 v 家政服务人员(为家庭提供服务),个体工匠雇用 的帮工、学徒,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受雇人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几类特殊人员
v 农民 v 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受雇人 v 家庭保姆 v 个体工匠雇用的帮工、学徒 v 大学生 v 退休反聘人员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在校学生从事勤工助学,与用单位之间是不是 劳动关系?
v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 题的意见》——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 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v 由此分析——在校学生从事勤工助学,与用单位之 间不是劳动关系
v 但为保护大学生,各地又有一些规定,如北京市 《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活动规定》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三、我国劳动立法概况
v 建国前(1949年之前) 工人生活悲惨——开展一些工人运动,1922年拟定 《劳动法大纲》,但未得到当时政府的确认——迫 于工人运动压力,政府于1923年公布《暂行工厂规 则》,劳动法颁布的开始——19世纪30、40年代, 共产党颁布一些
v 建国后(1949年之后) 文革前颁布多部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革期停滞。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三、劳动关系的分类
➢ 以劳动时间为标准 全日制用工 非全日制用工
➢ 以劳动者是否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为标准 标准用工 劳务派遣
➢ 以符合法定模式为标准 合法劳动关系 不合法劳动关系
➢ 以构成形态为标准 个别劳动关系 集体劳动关系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纲要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 第二节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 第四节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 第五节 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几个概念
从劳动的权利出发,适当调整,分章节讲
劳动就业权、职业培训权——劳动就业与职业培训 生命健康权——劳动保护 劳动报酬权——工资法律规定 休息休假权——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社会保险权——社会保险 结社权——工会、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劳动争议处理 为保证以上权利的需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度 为保证劳动者权益政府还需——劳动监察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一、劳动法的概念
v 劳动的概念 1. 劳动为谋生的手段 2. 提供有偿劳动,而非基于道德范畴的义务劳动 3. 基于劳动合同,为履行法律之义务 4. 劳动具有从属性,双方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一、劳动法的概念
v 劳动的概念——法律意义 1. 从事劳动的人具备法定条件 2. 取得劳动报酬,满足自身及家庭需要 3. 对象是除本人和家人以外他人 4. 建立在雇佣关系基础上,从属于一定的用人单位或
雇主,服从管理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一、劳动法的概念—— 第二宪法
v 广义: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劳动法学中通 常所讲的劳动法属于广义上的概念(我们这里所要学 习,实际对劳动者管理所运用的)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我国的劳动法律体系
v 社会团体——除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招用签 订劳动合同的人员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对人的适用范围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v 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 基金会,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
v 用人单位的分支机构——取得营业执照(可以订立)
以订立)
——未取得(受用人单位委托可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一、劳动法产生的前提
v 大量劳动关系存在和建立 v 社会矛盾激化、劳资双方强烈要求、政府缓和社会
矛盾 v 产生于19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国家 v 20世纪得以进一步发展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二、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三个阶段(资本主义自身发展阶段) v 原始积累时期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内容
v 劳动者的义务 1、完成劳动任务 2、提高职业技能 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v 与劳动者的义务和权利相对 v 二者必须共同指向同一对象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
1. 主体特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2. 内容特定: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创造价值 3. 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4. 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劳动关系的定义
定义: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 单位的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劳动而 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一、劳动法的主要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
劳动者的劳动具有从属性 存在许多问题,雇主逃避履行一些职责(如不签劳
动合同,不提供报酬等) 为此法律作出规定(如“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
社会保险法(2011年7月1日)
劳动合同法及其实 施条例、劳动争议 调解仲裁法
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
开始劳动法律制 度建设
劳动法(1995年1月1日)
对劳动问题作 出明文规定
宪法(1954年9月20日)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纲要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 第二节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 第四节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 第五节 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几个概念
1.宪法:最高法律依据 2.劳动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通过并颁布的劳动
方面的法律
3.行政法规:中央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部门规章:由中央所属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地方政府制定有关劳动方面的规
范性文件
6.其它法律中有关劳动方面的规定:如《刑法》 7.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 法概述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纲要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 第二节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 第四节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 第五节 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几个概念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学习目标
v 了解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v 理解劳动、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体系框架 v 掌握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的概念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纲要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 第二节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 第四节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 第五节 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几个概念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
(一)劳动的概念 ❖ 中国传统教育:劳动最光荣 ❖ 劳动是一个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概念 ❖ 马克思: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创造价值) ❖ 这里所讲的劳动是什么范围?
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二、劳动法的体系框架
1. 劳动就业法:《就业促进法》 2. 劳动关系协调法:劳动关系运行协调化 3. 劳动基准法:劳动者权益基准化 4. 劳动保障法:《社会保险法》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纲要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 第二节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 第四节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 第五节 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几个概念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二)劳动关系中的劳动
v 从主体上看:劳动者以职工(雇工)身份所从事的 劳动
v 从目的上看:劳动者作为谋生的手段的职业劳动 v 从性质上看:劳动者的劳动受用人单位的支配、约
束和管理,是被动的从属劳动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劳动关系的定义
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 权利义务关系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案例分析
v 家庭保姆不属于劳动者的条件 v 双方的雇佣关系不是劳动关系 v 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 双方为劳务关系 ❖ 双方纠纷属于民事纠纷 ❖ 应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 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v 下列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 1、家庭或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 2、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3、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
圈地运动——农民成为“自由”劳动者——”劳工法 规”强制农民被雇佣——《学徒法》强制工人接受 苛刻的劳动条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劳动立法) v 自由竞争阶段 适用契约自由、平等自愿原则处理劳动关系——资 本家凭借自身经济优势可以直接规定工人的劳动条 件——工人联合起来反抗,斗争激烈——政府介入, 缓和劳资矛盾,立法限制资本家(“工厂立法”) v 垄断阶段
v 改革开放后(1978年之后)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三、我国劳动立法概况
v 建国前(1949年之前) v 建国后(1949年之后) v 改革开放后(1978年之后)
经济发展,带来劳动关系的变化——劳动法制建设 取得重大进展
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
我国主要的劳动法律
规范社会保险关系,将劳 动保障上升至法律层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