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害密度监测情况报告篇一:紫云县2011年病媒生物密度调查报告紫云县2011年病媒生物密度调查报告前言:鼠、蚊、蝇、蟑螂(以下简称“四害”)是城区重要的病媒生物,既可传播病原,危害人体健康,也可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开展“四害”密度调查和监测,掌握其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可为虫媒和鼠传疾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警信息,也是评价病媒生物控制效果的重要步骤,根据安顺市创建卫生城市“四害”监测密度监测要求,县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于2011年8月1日至2010年8月15日在统一培训后分组对县城进行了为期半月的鼠、蚊、苍蝇、蟑螂密度的抽样调查,以了解紫云县城“四害”生物密度及分布情况。
为创卫工作中消杀“四害”提供理论数据支持,及对消杀后效果评价作对比。
材料方法: 为了确保我县“四害”密度调查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和监测数据真实、可信,依据全国爱卫会《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GB/T23795-23798)制定方案并行抽样调查,抽取紫云县城东南西北中各有代表性的点开展病媒生物密度调查。
具体结果:1、鼠密度监测:鼠密度调查抽取外环境包括:建筑工地(客车站、金桂小区在建工程)、公共绿地(格凸大道及大园盘)、2个农贸市场。
单位或居民区院内、紫云宾馆后面至农贸市场之间任何一段河沟两岸各100米延长线,共计400米延长线。
采用目测鼠迹法。
记录外环境400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单位为“鼠迹数/100m”。
外环境鼠迹阳性数=鼠迹数/4。
结果:表1表1.外环境鼠迹表环境类型延长米(m) 鼠迹阳性(处) 鼠迹数/100m建筑工地100 3 3公共绿地100 1 1农贸市场150 6 4居民区院内 501 2合计 400 123内环境包括重点单位:2个农贸市场、沿格凸大道的饭店、(松山、紫云)宾馆、饮食店、屠宰场、红十字会医院、县医院、民中和二中学校学生食堂、车站等,监测面积折合房间200间(15平方米折算1间,以实际监测到的面积计算房间数,下同)。
检查重点单位的门窗、下水道(地沟)及通风口等处防鼠设施的合格情况。
一般单位及居民住宅:民中和二中学校学生宿舍,百货商店:小红超市、华联超市、恒新超市,监测面积折合房间150间。
采用粉迹法。
将粉块布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按照晚布晨收的方式进行,每个房间布粉块2块,记录阳性粉块数。
鼠密度计算公式:鼠密度,=阳性粉块数/有效分块数×100,。
结果:表2。
表2.室内鼠密度表单位布分块数有效粉块数阳性分块数鼠密度(%)(块) (块)(块) 餐馆 294290 181 62.41宾馆 37 328 25.00饮食店 25 249 37.50副食品店30 2813 46.43学校食堂18 1410 71.43农贸市场76 7660 78.95医院 20 19 4 21.05合计 500 48328559.01 由表1.表2.可看出农贸市场鼠密度最高2、蚊密度监测:蚊的密度调查抽取县城居民区20个点、企业10个点、事业单位10个点,选择遮阴处为监测点,在当地蚊虫刺叮高峰期,监测者暴露一侧小腿,静止不动,记录30分钟内停落在小腿上并被拍死或用电动吸蚊器捕获的蚊虫数量。
记录诱蚊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地点。
成蚊密度只/×小时=停落在小腿上并被拍死或用电动吸蚊器捕获的蚊虫数量/(诱蚊人数×诱蚊时间)。
结果:表3表3.成蚊密度表环境类型诱蚊人诱蚊时间诱蚊数密度 (次) (分钟)(只) (只/人×小时)居民区 20 30463 46事业单位10 30236 47企业单位10 30213 43合计 40 90912 46外环境抽取了亘旦水库、木桥边水沟(穿城河)进行调查。
用500ml长柄勺取水,检查记录有无蚊幼虫(或蛹),每隔10米取1勺,不少于20勺。
密度单位:蚊幼虫(或蛹)的勺数/总勺数。
结果:表4表4.外环境蚊幼虫密度表环境类型取水(勺) 阳性(勺) 密度(%)沟渠 20 10 50水库 50 13 26合计 70 23 333、苍蝇密度监测:蝇的监测堕机抽取外环境生活垃圾存放容器(箱、桶、通道)40处,居民区外环境1000延长米,农贸市场2个,公厕10座,采用目测法。
记录公厕、垃圾中转站内外环境和居民一楼楼道中视野范围内存在的成蝇数。
成蝇浸害率%=(n只以上/视野)/观(本文来自: 千叶帆文摘:四害密度监测情况报告)察总单位数(个)。
结果:表5表5.外环境苍蝇密度表环境类型单位 3只以 3只以 10只以20只以上3只以10只以20只以成蝇浸(个)下/视野上/视野上/视野上/视野上/视野上/视野上/视野害率(个)(个)(个)(100%) (100%) (100%) (100%) 公厕10 01 010 090 100垃圾中转站 40 01 4210 88 100居民楼楼道 10 45 150 10 060农贸市场 2 00 20100 0 100居民区外环境1000延长米 2 02 0100 0 0 100合计 64 49 7 4414 11 69 949 35 000(个)篇二:进贤县2011年城区主要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结果分析进贤县2011年主要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结果分析目的:掌握进贤县主要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诱蚊灯法监测蚊密度,笼诱法监测蝇密度,粘捕法监测蜚蠊密度,夹夜法、粉剂法监测鼠密度。
结果2011年进贤县蚊平均密度为9.19只,人工小时,以淡色,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70.07,,其次为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21.27,和 8.25,;蝇密度指数为12.88只,笼,优势种为家蝇、市蝇、丝光绿蝇,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6.4,、11.51,和9.31,;蜚蠊密度为0.47只,(60张 ?夜 ),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94.12,;捕鼠10只,鼠密度为0.43,,优势种为褐家鼠,占60,。
结论淡色,致倦库蚊、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家蝇、市蝇、丝光绿蝇、德国小蠊以及褐家鼠是进贤县防制的主要对象,要降低主要病媒生物密度,应根据它们的孳生、栖息习性及其季节消长特点,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进贤县位于南昌市的东南方,气候四季分明,气温夏热冬冷,日照充足,雨量适中。
适宜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昆虫栖息。
为准确地掌握我县“四害”种群密度和消长规律,为上级疾控中心掌握媒介疾病的流行学分析和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按照南昌市疾控中心下达的《南昌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了监测工作,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鼠密度监测1.1.1监测点设置按照2011年市疾控中心下发的方案,今年我县鼠夹监测点设在农村自然村(县民和镇五里板桥村、县民和镇云桥御坊村、县罗溪镇尹家村),特殊行业(江西省财税学校食堂、县二中食堂、县江边粮库)三种类型的监测点各3个。
粉迹监测点设在农村自然村(县民和镇五里板桥村),特殊行业(江西省财税学校食堂外围)。
1.1.2 监测方法采用夹夜法和粉剂法。
夹夜法使用中型钢板夹,以花生米作诱饵,每个监测点每月室内外一次性布放100有效夹,鼠夹监测点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布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
粉剂法布置有效粉100块,粉块监测点固定全年不变。
1.1.3 监测时间每月中旬进行调查,以月作统计单位,全年监测。
1.2 蚊密度监测1.2.1监测点设置我县选择城镇居民(县医院宿舍区)、民和镇板桥农户、牛棚各1处,共3处。
1.2.2 监测方法每处使用诱蚊灯1只,监测时间从日落前1h,连续诱集12h。
第二天,将集蚊袋取出,并于3天内交南昌市疾控中心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
1.2.3 监测时间每月2次,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应为15天。
1.3 蝇密度监测1.3.1 监测点设置我县随机选择农贸市场(县第一农贸市场)1处、餐饮外环境(县医院食堂、老周饭店)2处、沿江路绿化带1块和县医院居民区1个,选定地点相对固定,每处放置诱蝇笼1个。
1.3.2 监测方法采用笼诱法,每个捕蝇笼诱饵盘内放置50g红糖、50mL食醋及50mL水作为诱饵。
诱饵盘与捕蝇笼下沿的间隙应不大于2cm。
监测时间为上午8点,下午4点。
将捕获蝇类麻醉后分类、计数、填表,同时记录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候数据。
1.3.3 监测时间选择适宜的气象条件,每月中旬监测一次,常年监测。
1.4蟑螂密度监测1.4.1 监测点设置我县选择第一农贸市场1处、餐饮(县医院食堂、老周饭店)2处、宾馆(汇洋宾馆)1处、医院(县医院儿科住院部)1家和县卫生局居民区1个,各个监测地点相对固定。
每处布放10张粘蟑纸。
1.4.2 监测方法采用粘捕法,每个监测点布放10张粘蟑纸,晚放晨收。
1.4.3 监测时间每月中旬监测一次,常年监测。
2 结果2.1.1 鼠密度监测结果 2011年共布放鼠夹2428夹次,有效夹2313夹次,捕鼠10只,鼠密度0.43%。
捕获鼠种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臭juqing。
分别占60%、10%、20%和10%。
粉剂法全年布粉2568块,有效粉块2437块,阳性粉块数151块,阳性率6.19%。
2.1.2 季节消长鼠类全年均有活动。
2.2.1 蚊密度监测结果 2011年共捕蚊5299只,平均密度指数为9.19只,人工小时,主要蚊种有以淡色,致倦库蚊、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捕获总数的70.07,、21.27,和 8.25,;2.2.2 季节消长成蚊于4月开始活动,,5-9月达到高峰,10月开始下降,11月活动基本消失,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夏季活动显著高于其他季节。
2.3.1 蝇密度监测结果 2011年共捕获蝇类8种773只,平均密度指数为12.88只,笼。
蝇种有家蝇、市蝇、丝光绿蝇、铜绿蝇、大头金蝇和其他蝇种等。
优势种为家蝇、市蝇、丝光绿蝇,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6.4,、11.51,和9.31,。
2.3.2 季节消长蝇类于4月开始活动,5-11月达到高峰,12月活动基本消失。
2.4.1蟑螂密度监测结果 2011年捕获蜚蠊340只,主要有德国小蠊、黑胸大蠊和美洲大蠊3种,平均密度指数为0.47只,(60张 ?夜 ),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94.12,。
2.4.2 季节消长 1-4月蜚蠊活动很少,8-11月为活动高峰期。
3 讨论通过监测发现,蚊密度监测结果表明我县主要蚊种有淡色,致倦库蚊、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这对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蚊传播疾病有潜在的风险。
重点控制蚊类孳生的季节在5-10月份,灭蚊工作重点是加强环境卫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