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不同地方时间计算的公式一原理:东边的时刻早。
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
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就越早。
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1、特殊的时间经线(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2、两个日期界线(1)180°经线:固定性。
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三步骤: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
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例如求130°所在地的时区:130÷15=8……10,则该地为西九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
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
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四注意:1、区时与地方时的关系(1)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
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2)区时: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时刻,这种时刻叫区时。
区时也叫标准时,每一区时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全区通用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这种时间成为这个时区的区时,在区时上,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
如:当东八区是12点时,东十区是14点;西二区是2点。
即东八区比西二区早10个小时,比东十区晚2个小时。
2、180°经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吻合(1)国际上规定了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全称叫“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2)日期计算法则:“东减西加”,即由东十二区向东穿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1天,由西十二区向西穿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1天。
(3)时间计算法则: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所以两时区的时刻相同。
(4)穿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日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3、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昼长 = 日落时间—日落时间 =(12—日出时间)×2 =(日落—12)×2夜长 =(24—日落时间)×2 =(12—日落时间)×24、挖信息,活应用对于地方时或区时的计算,往往出读图题目,所以我们做题的第一步就是深挖图或题干中的明显信息和隐藏的信息。
另外最重要的还是离不开以上所有关于区时计算的所有知识点,特别对计算公式更要灵活运用。
时区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时区英文名称:time zone定义:1884年国际经线会议规定,全球按经度分为24个时区,每区各占经度15°。
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零时区,由零时区向东、西各分12区,东、西12区都是半时区,共同使用180°经线的地方时。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地理学总论(二级学科)注: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时区是地球上的区域使用同一个时间定义。
以前,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时角)决定时间,这就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的时间有所不同(地方时)。
时区通过设立一个区域的标准时间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世界各个国家位于地球不同位置上,因此不同国家的日出、日落时间必定有所偏差。
这些偏差就是所谓的时差。
目录综述时区的划分统一时间1.时差的由来2.为什么是24个时区3.为什么有零点时区4.东西12时区的存在5.不同时区的时间计算跨越时区中国时区划分时区经度范围计算1.知经度求该地时区。
2.如何计算区时?时区缩写展开综述时区的划分统一时间1.时差的由来2.为什么是24个时区3.为什么有零点时区4.东西12时区的存在5.不同时区的时间计算时区提出跨越时区中国时区划分时区经度范围计算1.知经度求该地时区。
2.如何计算区时?时区缩写展开编辑本段综述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
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
所以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世界时区图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
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
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
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迟1小时。
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
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向前拨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向后拨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
并且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本初子午线,即零时(24时)经线。
统一时间实际上,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不严格按时区来计算时间。
但为了在全国范围内采用统一的时间,一般都把某一个时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统一采用的时间。
例如,中国把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统一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又例如,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等国,虽然地处中时区,但为了和欧洲大多数国家时间相一致,则采用东1格林威治因此成名区的时间.(关于时差的思考)1.时差的由来各国的时间使用地方时,没有统一换算方法,给交通和通讯带来不便。
(时差的意识在此前就有,只是没有形成完善制度)为了统一,世界采取了时差制度并且遵循此制度,各国时间历法都以此制度为基础。
2.为什么是24个时区和一天的24小时对应。
即满足24小时回到原点,24小时时区覆盖全球。
3.为什么有零点时区用坐标轴的原理解释,便于用加减法则进行时差计算。
4.东西12时区的存在为满足24时区和零时区的存在。
5.不同时区的时间计算同减异加,东加西减“同”指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两时区相减,(例如东八区和东五区都在东时区,则8-5=3。
)“异”则相反。
遵循一张零时区居中的世界地图,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边则同减异加的结果加上已知时区的时间。
否则为减。
编辑本段时区提出民国7年(1918年),中央观象台提出将全国划分为5个标准时区:一曰中原时区(GMT+8),以东经120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北京、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广东、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热河、察哈尔、辽宁、黑龙江之龙江、瑷珲以西及蒙古之东部属之。
一曰陇蜀时区(GMT+7),以东经105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甘肃东部,宁夏、绥远,蒙古中部、青海及西藏之东部属之:一曰回藏时区(GMT+6),以东经90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蒙古,甘肃、青海及西康等西部,新疆及西藏之东部属之。
以上三者皆为整时区也一曰昆仑时区(GMT+5:30),以东经82度半经线之时刻为标准;新疆及西藏之西部属之。
一曰长白时区(GMT+8:30),以东经127度半经线之时刻为标准;吉林及黑龙江之龙江、瑷珲之东属之:以上二者皆半时区也。
民国8年(1919年),中央观象台出版的《中华民国八年历书》刊登了中国各大城市地理纬度表和所位于的标准时区及其标准时与该城市地方平时的比较表,发表了中国划分五时区的计划,同时提出了标准时如何传递的授时问题。
编辑本段跨越时区中国时区划分中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使用时间。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大陆共分五个时区:(1)中原时区:以东经120度为中央子午线。
(2)陇蜀时区:以东经105度为中央子午线。
(3)新藏时区:以东经90度为中央子午线。
(4)昆仑时区:以东经75(82.5)度为中央子午线。
(5)长白时区:以东经135(127.5)度为中央子午线。
1912年,其时位于南京为中华民国时期中央气象局,将中国划分为五个时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时区在大陆不再采用。
但国民党迁台后,仍维持采用1912年的时区划分,台湾省的标准时间继续称为“中原标准时间”。
中国首都北京位于东八区,东八区的标准时就是中国的标准时间。
但中国的授时中心却建在全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点-陕西渭北。
北京时间由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的原子钟确定,其误差率每30万年小于1秒。
授时中心以BPM短波和BPL 长波发出标准信号,各地的专用授时单位和广播电视系统以此为基准,校正自己的时钟后再公开向社会发布时间信息。
时区将地球表面按经线划分的24个区域。
当我们在上海看到太阳升起时,居住新加坡的人要再过一个多小时才能看到太阳升起。
而远在英国伦敦的居民则还在睡梦中,要再过8小时才能见到太阳呢。
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各自采用当地的时间,对于日常生活、交通等会带来许许多多的不便和困难。
为了照顾到各地区的使用方便,又使其他地方的人容易将本地的时间换算到别的地方时间上去。
有关国际会议决定将地球表面按经线从南到北,划成一个个区域,并且规定相邻区域的时间相差1小时。
在同一区域内的东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阳升起的时间最多相差不过1小时。
当人们跨过一个区域,就将自己的时钟校正1小时(向西减1小时,向东加1小时),跨过几个区域就加或减几小时。
这样使用起来就很方便。
现今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由于实用上常常1个国家,或1个省份同时跨着2个或更多时区,为了照顾到行政上的方便,常将1个国家或1个省份划在一起。
所以时区并不严格按南北直线来划分,而是按自然条件来划分。
例如,中国幅员宽广,差不多跨5个时区,但为了使用方便简单,实际上在只用东八时区的标准时即北京时间为准。
编辑本段经度范围时区时区范围时区中心线中时区7.5°W~7.5°E0°东一区7.5°E~22.5°E15°E东二区22.5°E~37.5°E30°E东三区37.5°E~52.5°E45°E东四区52.5°E~67.5°E60°E东五区67.5°E~82.5°E75°E东六区82.5°E~97.5°E90°E东七区97.5°E~112.5°E105°E东八区112.5°E~127.5°E120°E东九区127.5°E~142.5°E135°E东十区142.5°E~157.5°E150°E东十一区157.5°E~172.5°E165°E东西十二区172.5°E~172.5°W180°西十一区172.5°W~157.5°W165°W西十区157.5°W~142.5°W150°W西九区142.5°W~127.5°W135°W西八区127.5°W~112.5°W120°W西七区112.5°W~97.5°W105°W西六区97.5°W~82.5°W90°W西五区82.5°W~67.5°W75°W西四区67.5°W~52.5°W60°W西三区52.5°W~37.5°W45°W西二区37.5°W~22.5°W30°W西一区22.5°W~7.5°W15°W时区图片(8张)编辑本段计算1.知经度求该地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