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建筑)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项目地址:
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
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版)
3、《江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36(2020年版)
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
6、《江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 36-024-2014
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
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
9、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规范及其他相关规定
三、基本级设计内容
1、场地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
基础设施;场地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的危害。
(1)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
□洪灾、□泥石流、□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
(2)土壤中的氡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详见《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如含氡,防氡措施为:;
(3)电磁辐射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的规定。
电磁辐射源:□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其他:,详见《电磁辐射监测报告》;如有,简要说明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的措施:;
2、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围护结构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
求。
详见。
(如建筑设计总说明、工程做法和构造一览表等)
3、外部设施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建筑外部有以下设施:
□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广告、□店招、□检修通道、□马道、□吊篮固定端、□预埋件、□其他:。
外部设施的位置、尺寸、构造详见图纸:。
4、建筑外门窗必须安装牢固,建筑外门窗的气密性分级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外门
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和《江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 36-024中的相关规定。
详见(如建筑设计总说明、节能设计专篇、门窗表等)。
5、□卫生间、□浴室、□其他:的地面设置防水层,墙面、顶棚设置防潮层。
防水、
防潮措施详见图纸或说明。
6、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满足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防灾
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 51143对紧急疏散、应急救护等要求,且保持畅通。
合理设置以下设施或措施:
□担架电梯、□避难层、□安全疏散出口、□安全疏散宽度计算、□走道宽度、□安全疏散距离、□防火分区示意图、□其他:;
详见图纸。
(防火分区示意图及疏散宽度计算等)
7、具有安全防护的警示和引导标识系统。
设置位置详见图纸(文件):。
8、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的有关规定。
建筑室内和建筑主出入口处禁止吸烟,并在醒目位置设置禁烟标志。
主要功能房间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有关要求,主要功能房间污染物浓度详(建筑设计说明及工程做法或装修工程一览表等);禁烟标志、吸烟区的设置位置详见图纸:。
9、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噪声级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低限要求;详见《室内噪声级分析报告》。
(2)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低限要求;详见《围护结构隔声性能分析报告》。
围护结构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列表:
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列表:
10、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符合下列规定:
(1)在室内设计温度、湿度条件下,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内表面不得结露;详见《建筑围护结构结露验算计算书》。
(2)供暖建筑的屋面、外墙内部不产生冷凝;详见《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冷凝验算计算书》。
(3)屋顶和外墙隔热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详见《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温度计算书》。
屋顶的内表面温度计算列表
东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计算列表
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计算列表
11、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30%,当采用玻璃幕墙时,玻璃幕墙可开启面积比
例达到≥5%,可见光反射比≤0.2,详见《外窗/幕墙可开启面积比例计算书》。
12、有外窗的功能用房数不得少于房间总数的75%,详见《有外窗的功能用房比
例计算书》。
建筑功能房间数量:;有外窗的功能房间数量:;
有外窗的房间比例为:;(可按无外窗房间考虑的有地下室、KTV、酒吧、开敞大厅、设备用房、仓库、储藏间、管道井和功能要求可为暗室的房间)。
13、充分利用天然光,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要
求。
□居住建筑:卧室、起居室的窗地比达到≥1/6,详见《窗地面积比计算书》。
□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达标比例达到≥50%,详见《室内自然采光模拟分析报告》。
14、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计,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居住建筑:设有明卫明厨且主要功能房间的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达到≥8%,详见《房间通风开口面积与地板面积比例计算书》。
□公共建筑: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达到≥50%,详见《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分析报告》。
15、建筑、室外场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相互之间设置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
详见图纸:。
16、场地人行出入口500m内设有公共交通站点或配备联系公共交通站点的专用
接驳车;详见:。
(公交站点分析报告)
17、合理设置电动汽车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且符合规划指标要求。
停车方式节约集约用地:□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立体停车楼(库)、□其他方式。
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是、□否(原因:)。
地面停车设计合理,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是、□否
规划要求机动车停车位数量:个,设计机动车停车位数量:个,其中电动汽车停车位数量:个,无障碍汽车停车位数量:个。
详见图纸:,且符合规划要求。
18、自行车停车场所位置合理、方便出入。
规划要求自行车停车位数量:个,设计自行车停车位数量:个。
自行车位及自行车库/车棚设计详见图纸:。
19、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和建筑功能需求,对建筑的体形、平面布局、空间尺度、
围护结构等进行节能设计,且符合国家有关节能设计的要求。
建筑朝向:;建筑的楼间距最小为:,这两栋楼为:。
详见节能设计专篇、节能计算书。
20、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采用节能控制措施。
选型详见图纸:,节能控制措施详见电气设计专篇。
注:无电梯和扶梯的建筑,本条不做要求。
21、建筑规划布局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满足、□不降低已有建筑日照标准。
详见建筑日照模拟分析图和《日照分析
报告》。
22、配建的绿地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的要求,合理选择绿化方式,植物种植适应
当地气候和土壤,且无毒、易维护,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地下室种植顶板:;
种植屋顶:)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并采用复层绿化方式:□是、□否。
详见图纸:(景观设计图、总平面设计图、给排水设计图)。
23、场地的竖向设计有利于雨水的收集或排放,有效组织雨水的下渗、滞蓄或再
利用。
详见。
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比例≤75%。
24、建筑内外均设置便于识别和使用的标识系统。
□是、□否,设置位置详见图纸/文件:。
合理设置以下标识:
□人车分流标识、□公共交通接驳引导标识、□易于老年人识别的标识、□满足儿童使用需求与身高匹配的标识、□无障碍标识、□楼座及配套设施定位标识、□健身慢行道导向标识、□公共卫生间导向标识、□其他促进建筑便捷实用的导向标识:。
25、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容器和收集点的设置合理并与周围景观协调:□是、
□否,设置位置详见图纸/文件:。
四、绿色建筑星级
根据项目特点合理选择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增加相关条款、说明、图纸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