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治理工程下穿高速关键技术研究摘要:伴随着城镇化建设,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往往对城市原有水系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原有过水构造物无法满足设计流量的暴涨的需求,亟需对受影响构造物进行处治工作,其中尤其以涉高、涉铁的水系治理工程最为复杂。
本文依托某河道下穿高速治理工程为背景,根据规范、功能特征及高速运营管理等要求,通过对不同的过水构造进行比选,分析顶推框架桥在此类工程中的特点。
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高速公路浅覆土顶推框架桥结构变形和受力、顶推力等关键性设计技术问题,并通过对中继间法顶推框架桥施工工艺的研究,提出路面变形控制技术方案。
顶推框架桥有着地质环境适应能力强、路面扰动小、施工速度快的特点,多用于公路、市政道路的交叉工程中,在水系治理工程中也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水系治理;下穿高速;顶推框架桥1引言高速公路一般以桥梁或者涵洞的形式跨越现状水系,在河道流量暴涨的情况下,一旦桥梁或涵洞的过水能力不足,轻则加大对高速边坡和桥涵墩台、基础的冲刷,影响边坡稳定性和桥涵结构安全;重则导致边坡水毁滑坡或桥涵垮塌,严重威胁高速公路运营安全。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一般采用增大桥涵过水面积的方法来满足流量的需要,而高速公路行车速度快,通行流量大,需要充分考虑涉高施工给高速带来的影响。
本文以某水系涉高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合理增大高速公路桥涵过水面积的方法,分析设计过程中主要的技术难点,为同类型工程提供参考。
2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湖南省长沙,因黄花国际机场第一、二跑道设计容量已经饱和,故启动机场改扩建工程。
机场三跑道的建设,将阻断该区域雨水南流,只能采用措施使区域内雨水往北汇入西山港,导致西山港集雨面积大增,流域内石铺塘港百年一遇洪水流量由70.3m3/s增长为117.7m3/s。
G6021杭长高速(长永段)在K25+584.6处采用涵洞跨越石铺塘港,结构形式为单孔圬工拱涵,拱涵净宽4米,矢高2m,侧墙高1.8m,与高速斜交120度,已不能满足机场扩建后石铺塘港暴涨的流量要求,如何既能扩大石铺塘港的过水面积,又能保障高速的安全运行,是本工程的关键所在。
3水系下穿高速方案研究3.1框架桥顶推石铺塘港水量较大,原址顶推会导致框架桥施工与河流保通相互干扰,且拱涵边拆除边顶推存在很大的风险,风险无法把控,故另行选址正交下穿杭长高速。
新址从覆土高度、顶推长度、占地、地质条件、国防光缆、石油管道、改河长度等方面进行研究,选择于老涵南侧正交顶推下穿高速,框架桥离老涵最小净距为13.6m。
通过水文计算拟定框架桥尺寸,根据试算,拟定框架桥净高H0=4.5m,净高L0=12m。
桥前水深H=(净高-最小净高)/0.87=(4.5-0.5)/0.87=4.6m;压缩系数ε取1.0,流速系数φ取0.95;临界水深h k=2φ2H/(1+2φ2)=2.96m;过水面积ω=L0×h k=12×2.96=35.503m2;过水流量Q=ε×φ×ω×(2×9.81×(H-h k))1/2=191.27m3/s>117.7m3/s,满足要求。
图1 框架桥标准横断面图(cm)方案采方案采用单孔结构,正交下穿G6021杭长高速,与高速交叉桩号为K25+584.6。
框架桥净尺寸采用12×4.5m,顶面最大覆土厚度为3.26m,最小覆土高度为3.04m。
结构总尺寸为6.7×14m,顶底板厚度1.1m,侧墙厚度为1.0m。
顶部腋角尺寸1.2×0.5m,底部腋角尺寸0.5×0.5m。
图2 框架桥桥型布置图(cm)框架桥全长39米,采用中继间法分3×13m三节顶推,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两侧出口顺接河道段采用7.5m长U型槽结构,现浇施工,用作洞口结构,远期可利用进行高速公路拓宽改造。
3.2路改桥路改桥方案具有质量可控、施工简单以及安全可靠等特点,但需做好路基沉降控制、不均匀沉降控制、高速保通等工作。
路改桥方案采用单跨25m简支预应力砼小箱梁桥,小箱梁梁高1.4m,桥台采用扶壁式桥台,基础采用桩基础,纵坡与高速一致。
桥梁采用双幅构造,单幅桥梁宽度为12m:0.5m(护栏)+11m(行车道)+0.5m(护栏)。
图3 路改桥桥型布置图(cm)高速作为交通主干动脉,施工期间应采用安全可靠的交通保障措施,常用的方式一为封闭高速公路半幅交通,半幅桥梁施工,高速车辆通过另一幅通行;其二为高速半幅改道绕行,另半幅正常通车。
鉴于G6021杭长高速通行流量大,行车速度快,施工保通方案为:(1)高速西往东方向改路施工,改路长度约1700m。
(2)西往东方向车辆改道至改路道路,限速80km/h,东往西方向正常通车;桥梁西往东方向半幅施工。
(3)高速东往西方向改路施工,改路长度约1700m。
(4)东往西方向车辆改道至改路道路,限速80km/h,西往东方向通过新建半幅桥梁正常通车;桥梁东往西方向半幅施工。
(5)桥梁施工完毕后,拆除临时设施,恢复高速通行。
3.3设计方案比选路改桥方案结构简单且容易施工,对河流水系影响小,河流顺接更加协调,但桥梁施工周期长,对高速通行影响时间长,且改路总长度达3400m,需拆除天桥3座(约100m),房屋拆迁2处(约900m2),临时征地面积约35亩,社会及环境影响较差,经济性差。
采用框架桥顶进施工,施工过程中不需要中断高速交通,能够有效降低对交通通行的影响,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扰动小、技术成熟、开挖量少、占地少、经济性好等特点,择优选择框架桥顶进方案。
4框架桥结构受力分析本文研究采用Midas Civil 2019软件建立框架桥整体模型,模拟实际尺寸及施工过程,钢筋砼构件采用RC验算。
全桥共设置56个梁单元和58个节点,梁单元横向宽度取13m。
荷载考虑结构自重、竖向静土压力及侧面主动土压力、杭长高速汽车荷载及引起的等代侧土压力、框架内路面填料、收缩徐变,按规范组合验算[1],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温差和总体温度均不影响验算结果,故未予考虑。
图4 框架桥MIDAS模型示意图图5 基本组合下M y弯矩图图6 基本组合下F z剪力图图7 RC构件裂缝宽度验算结果图RC验算表明本结构为裂缝控制,最大裂缝出现在侧壁上部位置外缘,裂缝宽度均小于0.2mm,满足要求。
抗弯及抗剪承载力均满足要求。
5框架桥设计关键性技术问题5.1框架桥顶推力设计5.1.1.框架桥自重计算框架桥顶进段宽14.0m,高6.7m,一节桥长为13.0m。
框架桥采用C40钢筋混凝土进行预制,横截面面积为40.65 m2,混凝土容重取25kN/m3。
一节框架桥重量N=40.65×25×13+2000(钢盾构重量)=15211.25 kN。
5.1.2.最大水平顶进力计算框架桥顶入时阻力分为两类,一类是钢刃角顶进阻力,本项目采用刚盾构施工,顶进阻力可以忽略;第二类是摩阻力,主要为顶底板、侧板与周围土或滑板产生的摩阻力。
顶力可按下式进行计算[2]:(1)式中:P—最大顶力(kN);k—系数,取1.2;N1—框架桥顶面荷载(kN);f1—框架桥顶面与覆土的摩擦系数,本项目取0.35;N2—框架桥重力(kN);f2—框架桥底部与基底土的摩擦系数,考虑本项目采用了多种减阻措施,按0.35计;E—框架桥两侧土压力(kN);f3—侧面摩阻系数,考虑本项目采用了多种减阻措施,按0.5计;RA—钢刃角正面阻力;N1=A1(最不利汽车荷载)+A2(箱体顶板上土柱重)+A3(盾构顶板上土柱重)其中:A1=3×(140+140+120+120)=1560 kN;A2=20×3.18×13×14=11575.2 kN;A3=20×3.18×7×14=6232.8 kN;故N1=19368KN。
框架桥顶土压:e1=20×3.18/3=21.2 kN/m2;框架桥底土压:e2=20×(3.18+6.7)/3=65.87 kN/m2;侧土压力E=1/2×(21.2+65.87)×13×6.7=3791.85 kN。
顶推力P=1.2×[19368×0.35+(19368+15211.25)×0.35+2×3791.85×0.5+0]=27208 kN。
5.1.3.千斤顶计算表1 千斤顶基础数据表千斤顶顶500320200100推力(t)外径400315235165(mm)根据计算得到的顶推力,考虑箱涵底板厚度以及便于混凝土台背座的施工,采用外径400mm的500t液压千斤顶顶进施工,单个千斤顶实际顶力:P1=500×70%=350t千斤顶数量N=2720.8/350=8台(计算8台,本项目使用10台)故本工程选用10台500t液压千斤顶(使用10台,备用2台)。
另外顶进时,采用中继间依次顶进的顶进方案,整个框架桥用500t千斤顶个数为12×3=36个(其中备用6个)。
5.2框架桥中继间设计框架桥全长39m,采用中继间法[3]顶进施工,全桥共设置两个中继间。
顶推过程中于前节箱涵底板设置窝镐,在窝镐内设置中继间千斤顶,利用后节箱涵作为后背,继续往前顶进。
中继间法可以大大降低单节顶进长度,减小顶进成本。
图8 中继间顶推示意图(mm)中继间窝镐设置尺寸为14(宽度)×1.1(高度)×0.6(长度)m,要求每次顶进距离不超过0.2m,为防止箱涵周围土体因顶进作业而形成空洞,导致高速路面产生沉降,于前节箱涵尾端埋设钢套管[4],钢套管由顶底部钢板以及侧面钢板合成,其中顶、侧部采用1.5m宽10mm厚钢板,底部因窝镐影响,采用2.1m 宽20mm厚钢板。
后节箱涵底板设置2cm厚预留槽,并设置0.9m宽20mm厚底部钢板,位于前节箱涵底部钢板之上,方便钢板的搭接。
图9 中继间预埋外侧钢板示意图5.3框架桥顶进减阻设计5.3.1.框架桥顶板减阻为有效减小顶进过程中的顶部摩阻,采用人工在前方开挖土表层涂抹黄油的方法,降低框架桥与上覆土层的摩阻。
同时在刚盾构尾部顶端拖挂5mm厚钢板,使框架桥顶板不直接与顶部覆土接触,在拖板下随之同时推进,以减少推阻力,并有效保护防水层。
5.3.2.框架桥边墙和底板减阻框架桥箱体现场浇制完成后,在边墙和底板均匀涂刷一层3mm的石蜡(掺25%机油),并涂滑石粉一层,起到整平和降低摩擦的作用,并且顶进入土之前刮一层黄油进行润滑处理[5]。
使混凝土与土层的摩擦,变为混凝土与石蜡、机油、滑石粉混合物以及黄油间的摩擦,并在刚盾构的侧边和底板设置润滑油盒,大大减小边墙和底板的顶进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