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1 / 8第三节水质监测方案得制定一、地面水质监测方案得制订(一)基础资料得收集在制订监测方案之前,应尽可能完备地收集欲监测水体及所在区域得有关资料,主要有:(1)水体得水文、气候、地质与地貌资料。

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得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得水情;河流得宽度、深度、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得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等。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得资源现状与水资源得用途;饮用水源分布与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得水质资料等。

(二)监测断面与采样点得设置在对调查研究结果与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基础上,根据监测目得与监测项目,并考虑人力、物力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与采样点。

1、监测断面得设置原则在水域得下列位置应设置监测断面:(1)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得主要居民区、工业区得上游与下游。

(2)湖泊、水库、河口得主要入口与出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得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2 / 8(4)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与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河流得河口处;受潮汐影响得河段与严重水土流失区。

(5)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得出入口处。

(6)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明显岸边标志、2、河流(1)监测断面得设置原则:①在确定得调查范围得两端应布设断面,②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水域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设断面,③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支流汇入处)水质急剧变化处(污水排入处)重点水工构建物(取水口桥梁涵洞)水文站附近应设断面、对于江、河水系或某一河段,要求设置三种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与削减断面。

①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得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

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得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处。

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②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

控制断面得数目应根据城市得工业布局与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

断面得位置与废水排放口得距离应根据主要污染物得迁移转化规律,河水流量与河道水力学特征确定、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 处、③消减断面3 / 8指河流受纳废水与污水后,经稀释扩散与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其左中右三点浓度差异较小得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得河段上、水量小得小河流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时为了取得水系与河流得背景监测值,还应设置背景断面、这种断面上得水质要求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得影响,应设在清洁河段上、注:当污染物排入河流中后,并不就是立即完全混合,要经过一段距离才能达到完全混合,一般可以根据河水呈现得不同特点将河流分为上游河段混合过程段充分混合段、(画图)上游河段:排放口上游得河段,混合过程段:排放口下游至充分混合以前得河段, 充分混合段: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得河段、其中最重要得就是确定混合过程xxxxl B----河流宽度,m a----排放口到岸边得距离u----x方向流速(断面平均流速) g----重力加速度H----平均水深I----河流底坡或地面坡度(2)断面上采样点得布设: ①断面垂线得确定水面宽小于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时,在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为100-10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中泓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4 / 8水面宽大于1500m时,至少要设置5条等距离采样垂线; (较宽得xx应酌情增加垂线数、)在利用以上规律布设垂线时,河流得断面必须就是矩形或接近于矩形,如果断面形状十分不规则时,应结合主流线得位置,适当调整垂线得位置或数目、②采样点得布设当水深小于或等于5m时,只在水面下0、3-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5-10m时,在水面下0、3-0、5m处与河底以上约0、5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50m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3-0、5m处一点,河底以上约0、5m处一点水深处一点;(水深超过50m时,应酌情增加采样点数、)注:三级得小河不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上一个点取样、思考:监测一段河流需要测试水样数量就是非常庞大得(10*5*4*25*3*5),如何设计出一套标签,将各个样品区分开来、3、xx水库监测断面得设置对不同类型得湖泊水库应区别对待、为此,首先判断湖库就是单一水体还就是复杂水体;考虑汇入湖库得河流数量,水体得径流量季节变化或动态变化,沿岸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扩散与自净规律生态环境特点等、然后按照前面讲得设置原则确定监测断面得位置:(1)监测断面得设置原则:①在进出湖泊水库得河流汇合处分别设置监测断面、②以各功能区(如城市与工厂得排污口饮用水源风景游览区排灌站等)为中心,在其辐射线上设置弧形监测断面、③在湖库中心,深浅水区,滞流区,不同鱼类得回游产卵区,水生生物经济区等设置监测断面、5 / 8(2)采样点位得确定对于湖库监测断面上采样点位置与数目得确定方法与河流相同、如果存在间温层,应先测定不同水深处得水温溶解氧等参数,确定成层情况后再确定垂线上采样点得位置、监测断面与采样点得位置确定后,其所在位置应该有固定而明显得岸边天然标志、如果没有天然标志物,则应设置人工标志物,如竖石柱打木桩等、每次采样要严格以标志物为准,使采样得样品取自同一位置上,以保证样品得代表性与可比性、可考虑用方格布点法设采样点、①垂线布设a、大型xx水库:污水排放量<50000m3/d一级1-2、5km2二级1、5-3、5km2三级2-4km2污水排放量>50000m3/d一级3-6km2 二三级4-7km2b、小型xx水库:污水排放量<50000m3/d一级0、5-1、5km2二三级1-2km2污水排放量>50000m3/d0、5-1、5km2 ②采样位置水深<5m水面下0、5m处,但距底不应小于0、5m 5-10m水面下0、5m处,距底0、5m处各取一个点10-15m水面下0、5m处,水深10m处,距底0、5m处各取一个点>15m水面下0、5m处,斜温层上下,距底0、5m处各取一个点(三)采样时间与采样频率得确定6 / 8为使采集得水样具有代表性,能够反应水质在时间与空间上得变化规律,必须确定合理得采样时间与采样频率,一般原则就是: (1)对于较大水系干流与中小河流全年采样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与贫水期,每期采样两次、流经城市工业区污染较重得河流游览水域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为每月一次或视具体情况选定、底泥每年在枯水期采样一次、(2)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每期采样两天,分别在大潮期与小潮期进行,每次应采集当天涨退潮水样分别测定、(3)排污渠每年采样不少于三次、(4)设有专门监测站得湖库,每月采样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其她湖泊水库全年采样两次,枯丰水期各一次、有废水排入污染较重得湖库,应酌情增加采样次数、(5)背景断面每年采样一次、可以瞧到进行地表水体监测时,必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来考虑:宏观定位:在一条河流上确定要监测得河段中观定位:在确定得河段上再确定要采样得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微观定位:在各自得断面上确定采样点位、例:涟源地区一座山底得煤炭资源特别丰富,有两家煤矿,黄禾岭煤矿与利民煤矿,由于煤矿中铁含量大,使得排放出来得污水含有大量得铁得氧化物,污染了山下得河流与稻田,通过监测,最后找到了事故得责任者、二、水污染源监测方案得制定水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源、医院污水源与生活污水源等。

在制订监测方案时,首先也要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资料,查清用水情况、废水或污水得类型、主要污染物及排污去向与排放量,车间、工厂或地区7 / 8得排污口数量及位置,废水处理情况,就是否排入江、河、湖、海,流经区域就是否有渗坑等。

然后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监测点位,选定采样时间与频率、采样与监测方法及技术,制订质量保证程序、措施与实施计划等。

瞬时水样:有些工厂得生产工艺过程连续恒定,废水中得组分与浓度不随时间变化,这时可以用瞬时采样得方法。

平均混合水样:在一段时间内(一般为一昼夜或一个生产周期),每隔相同得时间分别采集等量得水,然后混合均匀而组成得水样。

平均比例混合水样:即在一段时间内,每隔相同得时间分别采样,然后按相应得流量比例混合均匀而组成得水样;或在一段时间内,流量大时多取,流量小时少取,然后将所取水样混合均匀。

(一)采样点得设置1.工业废水(1)在车间或车间设备废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

这类污染物主要有汞、镉、砷、铅得无机化合物,六价铬得无机化合物及有机氯化合物与强致癌物质等。

(2)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二类污染物。

这类污染物主要有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氰化物、有机磷化合物、石油类、铜、锌、氟得无机化合物、硝基苯类、苯胺类等。

(3)已有废水处理设施得工厂,在处理设施得排放口布设采样点。

为了解废水处理效果,可在进出口分别设置采样点。

(4)在排污渠道上,采样点应设在渠道较直、水量稳定,上游无污水汇入得地方。

(二)采样时间与频率8 / 8工业废水得污染物含量与排放量常随工艺条件及开工率得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故采样时间、周期与频率得选择就是一个比较复杂得问题。

由于废水得性质与排放特点各不相同,因此无论就是天然水水质还就是工业企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得水质在不同时间里也往往就是有变化得。

采样时间与频率得选取主要也应根据分析得目得与排污得均匀程度。

一般说来,采样次数越多得混合水样,结果更加准确,即真实代表性越好。

为了使水样有代表性,就要根据分析目得与现场实际情况来选定采样得方式。

通常,水样采集得方式有瞬时水样、平均混合水样、平均比例混合水样等。

一般情况下,可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每隔半小时或1小时采样1次,将其混合后测定污染物得平均值。

如果取几个生产周期(如3-5个周期)得废水监测,可每隔两小时取样1次。

对于排污情况复杂,浓度变化得废水,采样时间间隔要缩短,有时需要5-10分钟采样1次,这种情况最好使用连续自动采样装置。

对于水质与水量变化比较稳定或排放规律性较好得废水,待找出污染物浓度在生产周期内得变化规律后,采样频率可大大降低,如每月采样测定两次。

城市排污管道大多数受纳10个以上工厂排放得废水,由于在管道内废水已进行了混合,故在管道出水口,可每隔1小时采样1次,连续采集8小时,也可连续采集24小时,然后将其混合制成混合样,测定各污染组分得平均浓度。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对向国家直接保送数据得废水排放源规定:工业废水每年采样监测2-4次;生活污水每年采样监测2次,春夏季各一次;医院污水每年采样监测4次,每季度1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