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稿撰写体例要求

书稿撰写体例要求

书稿撰写体例要求为使书稿体例统一,符合出版要求,现提出以下撰写要求,并给出标准格式作为参考。

1 章节标题章节标题及其他小标题采用以下格式:1 ----1.1 ---数字顶格写,两级数字间加下角黑圆点,空一格写标题。

长标题回行时同首字取齐,题尾不加标点,正文另起一行书写。

1.1.1 - - -数字前空两格书写,其余同上。

1.1.1.1 - - - -同上。

A - - -字母前空两格,空一格接写标题,其余同上。

a - - -同上。

- - - 不占行,空一格接写正文。

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1)、(2)……的形式,分项包括的小项采用1)、2)……的形式,如:----可分为以下几种:(1) ----有以下要求:1) ----;2) ----。

(2) ----目录记到1.1.1一层为止。

2 物理量与单位1. 全部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如“Pa”。

物理量叙述应为:“--电压为16V”或“--电压U≤16V”,不用“--电压U为16V”或“--电压≤16V”。

2. 表中不设单位栏。

图表中,量与单位之间用“/ ”分隔,如:(1) 时间/min;(2) t /s;(3)λ/W·(m·K)-1。

3. 单位间互相乘除,即复合单位的表示一律用“·”或“/”。

4. 名称发生变化或废除的物理量和单位及其正确表示和换算关系如下:3 表1. 表以章为单元编号,如“表1-1”指第一章第一个表。

2. 每个表都应该有表序和表题。

表序写在表的左上方,不加标点,空一格写标题,表内文字末尾不加标点。

3. 表头物理量和单位都不加修饰,如:(1)“σb/MPa”不能写成“σb×10-6/Pa”或“σb/Pa×106”;(2)“气体流量(标态)Q/m3·h-1”不能写成“气体流量Q/(标态) m3·h-1”或“气体流量Q/ m3·h-1 (标态)”或“气体流量Q(标态)/ m3·h-1”或“气体流量Q/ Nm3·h-1”。

4. 表内数据间不加横间隔线,相应数据对齐。

5. 表内某栏无内容时,一律空白。

6. 表内下行数字与上行数字相同时,要重复写;下行文字与上行文字相同时,可写“同上”,右栏可写“同左”。

表内文字末尾不加标点。

4 图1. 插图以章为单元编号,如“图1-1”指第一章第一个图。

2. 每个图都应该有图序和图题。

插图要在正文相应位置留出5行空位,画上方框,在方框下写图序,空一格写图题,图题末尾不加标点。

图题下写图注,格式为“1—----;2—----;3—----”,图注尾不加标点。

3. 由几个小图组成的插图,小图用“a、b、c……”标序,图题下标注“a—----;b—----”,正文中提起时用“图1-1a”表示。

4. 图的坐标轴中,物理量和单位都不加修饰,如:(1)“σb/MPa”不能写成“σb×10-6/Pa”或“σb/Pa×106”;(2)“气体流量(标态)Q/ m3·h-1”不能写成“气体流量Q/(标态) m3·h-1”或“气体流量Q/ m3·h-1 (标态)”或“气体流量Q(标态) m3·h-1”或“气体流量Q/N m3·h-1”。

5. 图中文字越少越好,应尽量改作图注。

6. 图稿必须清晰,不折叠,外文应译成中文。

7. 图稿以章为单位单放,不贴在稿纸上。

5 公式1. 公式按章编号,如“式1-1”指第一章第一个公式。

2. 公式居中书写,格式如下:……的体积为:V =abc (1-1) 式中 V ——体积,m 3; a —–长度,m ;…………… 3. 公式中,字符间、字符与字符前数字间及两括号间直接连写,不加“×”,如“abc 、2p (a +b )(a -b )”。

而式中数字间、字符与字符后数字间及分数线间须用“×”,不用“·”,如“1.25×10-6、dc c b a a 2121-⨯-、σ×10-6”。

4. 公式后不加注单位,如“l =60vt ”不应写为“l =60vt (m)”。

5. 正文中引用公式的格式为:“----见式1-1。

”6 注释1. 文中需注释的地方在上角注❶,注文写在稿纸下方,用角注线同正文隔开。

2. 表中泛指注用序号1. 2.3.区分,前面加“注:”;呼应注用上角①②③区分;同时出现泛指注和呼应注时,先写泛指注。

7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可供判明作者与他人的成果界限,表明作者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也可表明书稿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同时也可节省篇幅,提高本书水平。

2. 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可供读者查找论点和数据出处,如期刊、图书和报纸等。

引用文献要求正确可查,格式规范,项目务必齐全。

3. 建议使用呼应注。

4. 图书著录格式:主要责任者. 书名(包括副书名,主副书名间加冒号). 其他责任者(编译者). 版本(初 版不写),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 丛书名)如:1 库克. 天体微波激射, 周震浦等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108 2 徐光宪等. 稀土. 第二版,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63 Borbo H, Bernier C L. Indexing Concepts and Method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84 机械工程手册编委会. 机械工程手册 第6卷: 机械设计(3). 北京: 机械工业出 版社, 19805 Kin H, Hadenfeldt A. Warmepumpen Band 1: Einfubrung und Grunlagen. Karsrube: Auflage Verlag, 19806 黄培云等. 粉末冶金基础: 理论与新技术. 长沙: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867 Atkin P W. Quanta: A Handbook of Concept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8 毕学工. 高炉过程数学模型及计算机控制.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6. 冶金反应工程学丛书5. 期刊著录格式:著者. 文章名. 刊名, 出版年; 卷(期): 页码如:9 李薰. 十年来中国冶金科学技术的发展. 金属学报, 1964(7): 44210 Mastri A R. Neuropathy of 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 Ann. Intern. Med., 1980;92(2): 316~3186. 论文集著录格式:著者. 文章名. 见(In): 论文集编者. 论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文章起讫页码如:11 郭铨. 流态化还原铁粉. 见: 高一平编. 金属粉末技术进展.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0: 168~17212 Weistein L, Swartz M N. Pathogenic Propertic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a. In:Sodeman W A ed. Pathologic Physiology: Mechanisma of Disease. Philadephia:Saunders, 1974: 457~4727. 学位论文著录格式:著者. 题名: [学位论文]. 地点: 学位授予单位, 年如:13 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 [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4 Cairns R B. 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 [dissertation].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658. 专利著录格式:专利申请者. 专利名称. 专利号, 年如:15 Carl Z J. Anordnung zur lichtelektrischen Erfassung der Mitte eines Lichtfeldes.Schweiz Pat 608 626, 19799. 标准著录格式:标准号: 标准名称如:16 GBJ 17––88: 钢结构设计规范10. 编著者以姓前名后列出。

西文和俄文编者名可以采用缩写,但不加缩写点。

文献编著者不超过三个时,可全部照录;如超过三个,只著录前三个,后加“等”或“et al.”。

11. 参考文献序号用“1 2 3 ”排列,正文中用“[]”标注在文字的上角;随文引用时,与文字平齐。

12. 正文中同一处引用不连续参考文献时,文献号数码用“,”分隔,并括入一个方括号内;引用连续参考文献时,文献号数码用“~”连接,并括入一个方括号内。

如“----[1, 5, 8]----”、“----[1~5]----”、“————参见[2]、[7]~[10]”。

8 符号及其他1. 相同的名词术语应前后统一,相同物理量用相同的外文符号表示。

2. 稿中人名、地名及企业和团体名称应按规范译法译成中文,第一次出现时原名放在译名后的括号内,如“米切尔(Michel)、德马克(Demag)”。

同一名称译法全稿应统一。

3. 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和数字用铅笔标明,包括大小写、希文、俄文、日文等。

4. 每页稿纸应一样大小,四周不能出现接页。

5. 钢号的表示:国内钢种按国标规定表示,如“Cr18Ni9Ti”;外国钢种按该国标准规定表示。

钢号不用俗名简称表示。

6. 正文中的合金元素用汉字表示,如“硅、锰、磷、硫……”;图表中的合金元素用符号表示,如“Si 、Mn 、P 、S ……”。

7. 半字线“-”不占格,用于结合各种并列和从属关系,如“合金Fe-Cr-Al 、式1-1、表1-1、图1-1等”。

8. 一字线“—”占一格,作为连接线,如“应力—应变曲线、化学键H —O —H 、GB 3100—93、图注1—----、机械图的剖面A —A 等”。

9. 破折号,即两格线“——”,用于做补充性说明,如“V ——体积,m 3”。

10. 范围号为“~”,如“1000~1200℃、3%~4%、5︒~10︒、1990~1993年、年产500万~650万t ”。

“‰”已被取消。

11. 组合单位一般只用一个词头,并尽量用于组合单位的第一个单位前,如“kN ·m 、nm ”,而不是“N ·km 、m μm ”。

组合单位中不能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除号“/”,如有乘除号,用括号加以明确如“kg/(m ·s 2)、J/(kg ·K)”。

12. 外形尺寸表示为“200mm ×150mm ×50mm 、φ50mm ×200mm ”;化学成分表示为“Mn60.0%~70.0%, Si25.0%~28.0%, C0.5%, P0.10%, S0.04%”;随正文走的分式除号尽量用“/”表示,如“CaO/SiO 2、CaO/(SiO 2+MgO)”,不用“2SiO CaO 、MgO+SiO CaO2”表示,以节省版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