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节公开课背后的故事

一节公开课背后的故事

A “一节公开课”背后的故事
屯留二中 郗爱毅
为了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快速成长,2014年11月20日县教育局在我校进行“联片教研”活动。

我校与丰宜中学的老师各上一节同课异构的数学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当巩主任对我说这节课要我上时,我开始心里还在嘀咕,我们学校上课好的老师那么多,为什么非叫我上呢?但转念一想:我是一名幸运儿,校长以及年级组的老师对我非常信任,把这样一次机会交给了我。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要成长,最重要的途径是要敢于承担公开课,敢于挑战自己。

于是我承担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说句实在话参加工作近十年来我还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大型的公开课,心里难免有些紧张。

但是我们年级组的老师们,一直给我鼓励,给我帮助。

11月18号下午我进行了第一次试讲,听课的老师都不满意。

吴高红老师提出建议:老师课堂语言不够精炼,重复的多,应该放手给学生。

贾爱书提出建议: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小学已经学过,在这里可以淡化处理。

巩主任提出建议:你的设计没体现出先学后教,而是你在领着学生跑,学生的潜能没能得到较好地挖掘。

校长提出建议: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耗时太长,导致练习的少。

结合老师们提出的建议,于是进行了以下修改: 环节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8页做一做以上部分后完成)
如图,在△ABC 中,AB=AC ,标出各部分名称. 环节二:合作探究
1、动动手 现将自己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对折,使两腰 AB 、AC 重叠在一起,折痕为AD 。

(1)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呢? (2)根据现象能得到哪些等量关系?
2、验证: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阅读课本79页例1以上的部分) 方法一:
方法二:
11月19号下午第六节进行了第二次试讲, 听课的老师们共同的建议:在验证“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这一性质时,学生对文字语言描述的命题,不能准确的写出已知和求证。

这样必消耗一定的时间。

于是在教研组长贾爱书和的巩主任的建议下我们作出了进一步的修改:
环节二:合作探究
求证:∠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本内容:课本已有的我们让学生自学,重点放在第二种方法的探究上。


11月19日晚自习时进行了第三次试讲,听后巩主任说的一句话使我记忆犹新:“今晚
我可以较踏实地睡一觉了。


11月20日上午的第二节课,当我顺利地上完这节课后,得到我校、屯留一中、屯留三中、丰宜中学的老师们和教育局冯老师的好评时,我想说的是:“一节成功的课”背后离不开我们年级组的这支了不起的团队,这一节课不仅仅是一节课而已,它不仅集中了一个小团队的智慧,还是这支小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句话就诠释了这一切.
在反复的“磨课”中,有困苦与彷徨,有希望与欣喜。

在一次次的试课,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中,我也一次次地收获着。

上课虽然辛苦,然而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虽忙碌但也充实,快乐!思考过了,经历过了,才真的明白——这其中隐形的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收获!感谢能有这样的一次经历,感谢一同战斗在课改这条战线上我的可敬的领导、可爱的同事们,让我在活动中提高,在磨课中成长!有你们,我以后会走得更踏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