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基础与知识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与功能
一、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 (一)什么是理论?
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概念的和判断 所组成知识体系与解释系统。它从一般水平和 较高知识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 及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理论最早是由一种猜想、假设发生,经观察、 推理证明、归纳为一般化的原则,演绎和归纳 是任何理论必经的途径。(李迎生)
(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体系的特性
科学性 实务性 整合取向(多元化)
(三)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的建构
(1)解释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论和知识 (2)有关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的理论 (3)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与职业伦理 (4)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模式
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的脉络:
20世纪20年代以前:社会工作专业的理 论影响几乎完全来自于社会学或政治经济 学; 20世纪20-30年代,主要受精神分析理论 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后,人类学、社会学、心 理学理论影响社会工作领域;
(二)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
1.解释 依据一定的理论对事物进行判断、寻找原因及影 响因素。依据的理论不同,作出的结实和判断 不同。 2.预测 根据理论所揭示的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我们就能通过调查所掌握的事实,对特定事物 或现象的未来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
3.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 进行工作经验总结,可以提示乃至提供解 决同类问题的方法、程序及技巧。 4.发展新的理论 一是对原有的理论进行补充、完善;二是否 定原有理论建立新的理论。
2.社会工作理论(theoryies of S.W) 是指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性质、目的、过程 与方法的理论。 佩恩将社会工作理论分为“为实践服务的理 论”和“实践理论”,“实践理论”是关 于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的理论概括。
(二)马科尔姆· 佩恩
划分“实证主义”和“后现代理论”。 1.实证主义 强调认为客观世界是可以测量的;是一套判断知 识有效性的规则,它相信只有从我们的经验或 观察中找到的东西才能是“知识”。它认为价 值与知识无关,科学是价值中立的。 忽略了差异性和独特性,强调人的客观性而忽视 了人的主观性。
(四)皮拉利斯(Pilalis):三分模型
从抽象到具体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既相互区别 又密切联系的三个组成部分: 1、宏观理论 是对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其本质、人的社会行为和 社会 运行机制进行综合性的阐述,包括马克 思主义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等。 2、中观理论 3、实践理论。
2、中观理论
包括: (1)解释性理论 即着重于对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的某一侧面进行 专门概述,包括心理社会理论、活动理论、标 签理论等。 (2)介入模式理论 着重于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尤其是 过程的说明和指引,如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理 性情绪治疗模式、任务中心理论,危机干预理 论、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等。
20世纪60年代以后,政治学 、经济学、 公共行政理论广泛应用与社会工作领域; 20世纪70年代,系统论、生态学理论 不 断繁荣着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体系; 20世纪80-90年代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 说、女性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学说,社 会建构理论 成为社会工作专业重要的理 论分析工具。
——社会工作的理论的作用:
将理论用于实践中,或 利用理论来 解释、 分析乃至指导助人过程中的问题、需要和 情境,以改善个人及社群的 社会功能, 促进人与社会环境间关系的 和谐。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一)戴维· 豪的分类 1.支持社会工作理论(theories for S.W) 是指那些社会工作所涉及的要素进行解释的理论, 包括关于人及社会本质的理论,人与社会关系 的理论,人类心理与行为的理论,社会结构、 社会规则、社会制度的理论等。它们为社会工 作服务提供了理论基础,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 地理解他的服务对象及其所生活的社会,满足 他们的需要。
——实务理论
即直接实现社会工作目标的理论与行动模式, 又称为“助人模式”。 它包括:助人理念、评估、计划、干预和事后 评价的方法。干预的具体策略。 两种亚理论: (1)评估理论:问题界定和分析等(个案、社 区)
(2)干预理论
——致力于微观体系的 改变和宏观体系的 改变 ——其核心是“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心理学应用) 2)功能派个案工作(强调“能动性功能”) 3)问题解决模式个案工作(一生面对的过程) 4)行为修正模式 …… 任务中心治疗模式、危机干预模式、存在主义模式、 完型治疗模式、生命模式和 交流互动分析模式
----外借理论
1、经典社会学家有关福利思想 途尔干(道德福利)、斯宾塞(社会福利)、韦 伯(国家福利) 2、当代社会学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帕森斯(功能主义)、约翰(符号互动主义)、 福柯(权力-知识理论)、吉登斯(结构化理 论)等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人类动机的研究……
4、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 哈贝马斯的批判学说等 5、女性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 激进主义的女性主义 6、后现代主义学说 主张解构现有的标准,强调重新认识思考, 而不是重新确立
3、实践理论
主要是对社会工作具体技巧和操作方法的说 明,如循环提问法、问题外化法、重写故 事技巧,等。
(一)社会工作专业对知识基础的要求
培养和建立专业价值观与职业伦理,即在 “助人”之前也必须学习“做人”。 掌握一般的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能从 跨学科的视野去认识复杂社会环境下的个 体、群体和社区等问题,对人的需要做出 正确的评估。
2.后现代理论
认为所谓“知识”,只是人类用象征性的观 念、词语对现实进行的表述。 注重个人的经验 知识是权力的反映。 什麽是知论与实务理论 外借理论:来自其他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 医学、经济学、精神医学等。如:结构功能理 论、冲突理论、系统理论…… 实务理论:来自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是 直接用于指导社会工作实践与达成社会工作的 目标的。如:问题解决理论、案主中心理论、 任务中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