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昆曲的作文范文

关于昆曲的作文范文

关于昆曲的作文范文
原来姹紫嫣红升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华贱。

漫步在苏州幽幽小巷,聆听着那桥下流水淙淙,伴着那墙根小草在风中“沙沙”凑响的音乐,古典的气息在我的心中漾开了一圈圈涟漪。

我的心默默思索,这唯美的笛音,婉转的音韵哪里?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坐上一只小木船,耳边挥散不去的还是那曲笛音,那清亮的乐喉,我愿把它称做“仙乐”。

细细品味,我仿佛穿越百年的时空。

远远的,似乎走来了一位绝代佳丽,只听得她身上环佩叮当。

小船来到桥下,抬头凝望,她似飞欲飘,游乎不定,只流下一串凄凉的眼神。

笛声,依旧在响……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穿花度柳,一桥一巷,乐声愈来愈清晰,愈来愈凄美。

我的心神也早已飞去。

不多时,小船穿出小巷,水面渐渐开阔,我眼前一亮,那“仙乐”原来就这里!
那是一方精致的水上舞台,台上一位戏娘浓妆艳抹,阿娜多姿,声音娇啼婉转,恍若天外仙韵。

她的身后,缓缓传来美妙的笛音,听来令我不禁痴倒,不禁一闻倾心。

原来这就是中国戏曲的起源——昆曲。

寻寻觅觅,觅觅寻寻,在寻找它的同时,我的灵魂已被古典的气息所浸润,变得沉静,宁远……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我爱昆曲,不仅因为它带给了我美的享受,带给了我宁静的心绪。

更是因为它带给了我一种责任——保护古典精神财富。

我铭记这种责任,它和昆曲的韵律一同让我热爱,铭记……
昆曲可谓是我们苏州的一大特色。

而该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

很高兴,学校最近组织了同学们去欣赏昆曲。

且不说小学里曾不止一次地去细细品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便逐渐自然而然地浮现在眼前。

的确,能够观看昆曲现场演出,心里着实兴奋好奇。

随着悠扬的笛声,一个个袅娜的身影娉婷而至,仿佛从画中走来,歌喉婉转,舞姿曼妙,一颦一笑,楚楚动人,多场戏下来我就宛如做了一个华丽的梦,当然,可能也是因为“外行看热闹”的缘故吧。

接下来,就来说一说我这个外行人看过热闹之后的一些想法吧。

仍令我记忆犹新便是《牡丹亭》。

因为之前了解过,所以便更认真地聆听着。

那委婉的唱词,婀娜的身段,无一不让人沉醉在昆曲的韵味之中。

“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

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单是看词,便生动、委婉地展现出一幅幅美景。

更暗藏着柳梦眉对杜丽娘的深深爱慕。

细细去品味这个角色,慢慢的,我被里面的人物所深深吸引。

接下来的便是打戏——三岔口,虽然没有念白和唱词,只有震耳欲聋的锣声鼓声,但是也仍然可以吸引大家的眼球。

戏中,丑角和武生用精彩的动作、灵动的眼神向大家展示了昆曲各个方面的艺术。

博得了满堂彩的好评!
由此得知,昆曲的韵味并非一般人就能感受到,而是需要用心去聆听,去品味。

《牡丹亭》那刻苦铭心的爱情,以及《三岔口》那矫健的身姿,不是用一句句富有作者心血的唱词,就是用演员们深厚的演技所一一表现出来的。

所以,让我们共同用心去感悟昆曲的奥妙所在吧!
昆剧,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伴奏乐曲以曲笛为主,辅以笙、萧、唢呐、三弦、琵琶等。

昆剧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并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可见昆剧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挺高的。

而今天,作为小记者的我有幸到东南大剧院采访几位昆剧演员。

活动尚未开始,我们便到了大剧院。

剧场黑乎乎的,前排只坐着几位小记者。

我刚找到位置坐下,便“欣赏”起台上的帘布来:高山、秀水、绿树、古塔,在五颜六色的灯光的照映下显得十分美丽。

终于,活动开始了。

老师和剧团团长简单介绍了一下昆剧,接着又有几位演员为我们表演了两段。

第一场是《白蛇传》中的《盗草》。

随着两剑相撞“砰”的一声,第一场戏开始了。

只见两个男演员(扮演二仙童)拿着剑,攻势咄咄逼人。

女演员(扮演白素贞)则手执双剑,奋力抵挡两人的攻击,同时也不忘用剑反刺对方。

真是精彩至极。

第二场,上台的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女演员。

她手里拿着花枪,不停地旋转,越转越快,越转越快!最后,又从两手转变成了一手转!让我们赞叹不已。

演员们表演完后,团长给我们小记者十分钟时间采访。

于是,我们站起身来,走向舞台。

台上,四位演员都在那儿。

小记者无数个的“请问……”,演员们都一一回答了出来。

一些小记者还纷纷递上纸与笔要“明星”签名……活动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采访结束了,活动也结束了。

但这次活动永记我心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