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编写人:高二历史组审核人:审批人: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引,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2.A层同学需要做本导学案所有内容,带※号C层可不做,带※※号B、C层均可不做。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人人争取得A。
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
1.思想
(1)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荀子强调“天行有常”,承认自然规律的存在。
⑶老子强调“无为”,可以理解为不要有违反自然的行为。
2.特点
(1)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释疑解难】
四大发明对中国的影响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造纸术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
推广,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印刷术有利于文化传播和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进步
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指南针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资产阶级
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
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火药传到欧洲,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一定作用
二、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思想、对外和民族交流、科学家个人角度去分析。
1、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2、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4、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5、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6、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
7、中国古代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
1、经济: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
3.中国“重道轻器”的文化传统轻视科技发展
4.思想: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
5、对外: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总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四、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
(l)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经验的终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
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4) 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自学效果检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4年全国文综卷Ⅰ)右图为西夏木活字(佛经)印本。
关于这一印
本及其传递的历史信息,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C )
A.西夏与宋朝文化交流密切
B.西夏文明已发展到较高程度
C.西夏文字的创制没有仿照汉字
D.西夏木活字印本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2、(2004年全国文综卷Ⅰ)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
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经济停滞倒退
3、(2006年江苏文综卷)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D )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唐朝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4、(2006年高考天津卷)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此印者才毕。
则第二板已具。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欧洲人开始使用这一技术是在(D )A.8世纪中期B.11世纪中期C.14世纪中期D.15世纪中期
5.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这句话反映出(C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6.下列四大发明有一项属于汉代的是(B )A.印刷术B.造纸术C.指南针D.火药
7.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做出贡献最大的是(C )
A.日本“遣唐使”B.意大利的传教士
C.阿拉伯人D.中国的航海家
8.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的是(B )A.印刷术B.造纸术C.指南针D.火药
9.(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 D )
10.(2009高考浙江文综)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解析】C。
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明清时期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到1912年清朝灭亡结束,C项说法在时间上与史实不符合。
11、印制下列经书的印刷技术是( A )
A 雕版印刷术
B 木活字印刷术
C 铜活字印刷术
D 铅活字印刷术
12.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A )
13.中国四大发明中被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是 ( D )
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印刷术
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指南针
14.据新华社北京2009年3月8日电,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总装备部副部长张建启)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研制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如果一切顺利,我国将于2010年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天宫一号”。
届时,“天宫一号,将由火箭发射升空。
现代意义上的火箭和中国古代发明的火箭相同之处是 ( C ) A.速度相似 B.都完全用于军事 C.都和火药的发明有关 D.都是由中国人最早发明15.活动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把它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⑴从材料看。
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地方发挥了他辨别方向的功能?
战国。
生产(或)采玉、导航,看风水
⑵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到促进作用。
⑶材料四中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封建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科技没有能够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⑷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科学技术能否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