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的组成及其原理课程名称:现代阵列并行信号处理技术姓名:杜凯洋学号: 2015010904025教师:王文钦教授一.简介雷达( Radar,即 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意为无线电搜索和测距。
它是运用各种无线电定位方法,探测、识别各种目标,测定目标坐标和其它情报的装置。
在现代军事和生产中,雷达的作用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空军和纳粹德国空军的“不列颠”空战,使雷达的重要性显露的非常清楚。
雷达由天线系统、发射装置、接收装置、防干扰设备、显示器、信号处理器、电源等组成。
其中,天线是雷达实现大空域、多功能、多目标的技术关键之一;信号处理器是雷达具有多功能能力的核心组件之雷达种类很多,可按多种方法分类:(1)按定位方法可分为:有源雷达、半有源雷达和无源雷达。
(2)按装设地点可分为;地面雷达、舰载雷达、航空雷达、卫星雷达等。
(3)按辐射种类可分为: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
(4)按工作被长波段可分:米波雷达、分米波雷达、厘米波雷达和其它波段雷达。
(5)按用途可分为:目标探测雷达、侦察雷达、武器控制雷达、飞行保障雷达、气象雷达、导航雷达等。
二.雷达的组成(一)概述1、天线:辐射能量和接收回波(单基地脉冲雷达),(天线形状,波束形状,扫描方式)。
2、收发开关:收发隔离。
3、发射机:直接振荡式(如磁控管振荡器),功率放大式(如主振放大式),(稳定,产生复杂波形,可相参处理)。
4、接收机:超外差,高频放大,混频,中频放大,检波,视频放大等。
(接收机部分也进行一些信号处理,如匹配滤波等),接收机中的检波器通常是包络检波,对于多普勒处理则采用相位检波器。
5、信号处理:消除不需要的信号及干扰而通过或加强由目标产生的回波信号,通常在检测判决之前完成( MTI,多普勒滤波器组,脉冲压缩),许多现代雷达也在检测判决之后完成。
6、显示器(终端):原始视频,或经过处理的信息。
7、同步设备(视频综合器):是雷达机的频率和时间标准(只有功率放大式(主振放大式)才有)。
(二)雷达发射机1、单级振荡式:大功率电磁振荡产生与调制同时完成(一个器件)图2 -1 单级振荡式发射机(1)定时器提供以T r为间隔的脉冲触发信号(2)脉冲调制器:在触发脉冲信号激励下产生脉宽为τ的大功率视频脉冲信号。
(3)功率射频振荡器:产生大功率射频信号。
特点:简单,廉价,高效,难以产生复杂调制,频率稳定性差,10 410 5。
2、主振放大式(主控振荡器加上射频放大链):先产生小功率的CW 振荡,再分多级进行调制和放大。
图2-2 主振放大式发射机(1)定时器:给三个脉冲调制器提供不同时间,不同宽度的触发脉冲信号(2)固体微波源:是高稳定度的CW 振荡器,在脉冲调制下形成输出脉冲(3)中间放大器:在微波源脉冲到达后很短时间处于放大状态,在微波脉冲结束后退出放大状态,受脉冲控制(4)出功率放大器:产生大功率的脉冲射频信号特点:调制准确,能够适应多种复杂调制,系统复杂,昂贵,效率低。
(三)雷达接收机一、超外差雷达接收机的组成优点:灵敏度高、增益高、选择性好、适应性广。
图 3 -1 超外差式雷达接收机简化框图1、高频部分:(1) T/R 及保护器:发射机工作时,使接收机输入端短路,并对大信号限幅保护。
(2)低噪声高放:提高灵敏度,降低接收机噪声系数,热噪声增益。
(3) Mixer , LD, AFC:保证本振频率与发射频率差频为中频,实现变频。
2、中频部分及AGC:(1)匹配滤波:( S / N )omax(2) AGC: auto gain control.3、视频部分:(1)检波:包络检波,同步(频)检波(正交两路),相位检波。
(2)放大:线形放大,对数放大,动态范围。
雷达接收机的主要质量指标1、灵敏度S i min:用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S i min表示,检测灵敏度,给定虚警概率到指定检测概率P d时的输入端的信号功率:S i min=S i| P fa=const, P d=const保证下面灵敏所需接收机gain=120-160 dB,S i min= -120~-140dbw 主要由中频完成。
2、工作频带宽度:指瞬时工作频率范围,频率捷变雷达要求的接收机工作频带宽度:10-20%。
3、动态范围:表示接收机能够正常工作所允许的输入信号强度的变化范围,过载时的S i min,80-120 dB。
P fa,达S i|4、中频的选择与滤波特性:f0 1f R,中频选择通常选择30M ~500M ,抑制镜频 .实际2与发射波形特性,接收机工作带宽有关。
5、工作稳定性和频率稳定度:指当环境变化时,接收机性能参数受到影响的程度,频率稳定度,信号处理,采取频率稳定度、相位稳定度提高的本振,“稳定本振”。
6、抗干扰能力:杂波干扰(MTI, MTD)、有源干扰、假目标干扰。
7、微电子化和模块化结构。
MMIC 微波单片集成电路、IMIC 中频单片集成电路、ASIC 专用集成电路。
四、雷达的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1、距离显示器:图 4.1 显示目标的斜距坐标,用光点在荧光屏上偏转的振幅来表示目标回波的大小,所以又称为偏转调制显示器。
A显:直线扫掠,扫掠线长度和雷达的距离量程相对应,直线的起始点为雷达,回波距离点的长度表示距离,有距离刻度。
A/R 显: A 显同上, R 显上 A 的某一段进行放大。
J 显:圆周扫掠,顶端为雷达圆弧长表示距离,读数精度提高π倍。
2、平面显示器:图 4.2,又称 PPI(Plan position indicator) 显,显示斜距、方位,是二维显示器,用亮点来显示坐标,属亮度调制显示器。
P显:圆心为雷达,径长表示距离,顶向方位为正北,圆周角表方位,顺时针方向。
偏心式 P 显:移动原点,使放大给定方向。
以上两种均为极坐标。
B 式显示:直角坐标,常用微 B 式显示,距离和方位只显示一段。
3、高度显示器:RHI 显示:水平距离和高度、仰角,雷达在左下方。
4.情况显示器:一次信息:雷达二次信息:表格数据、特征符号、地图等。
5.光栅扫描雷达显示器:数字显示技术的应用。
既能显示目标回波的二次信息,也能显示各种二次信息以及背景地图。
三.雷达原理(一)基本雷达方程1、距离 R 处任一点处的雷达发射信号功率密度:S2 S14 R2PG tR2 , P t雷达发4 R2 4射功率。
2、对于定向天线,考虑到天线增益 G,表示相对于各向同性天线,则S1' PG t4 R2PG3、以目标为圆心,雷达处散射的功率密度:S 2S14t,R 24 R 2 4 R 2σ 雷达散射截面积 。
4、雷达天线接收面积 A e ,收到功率 P rA e S 2PGA t e4.2R(4 )5、最大测量距离: 当雷达接收功率为接收机最小检测功率(即临界灵敏度) 时 P r S min 时,R max [ PGA t e ]1/4(4 )2 S min 收发不同天线时, 6.P rP t G t2ArP t G tA r4 R 2 4 R(4 ) 2 R 4R[ P t G tA r ]41max(4 ) 2 Si min7. 收发共天线时,A r A t A G r4 A P t G t1 A rG t24 R 24 R 22 A rG t42 2 121Rmax(P tGt)4( P t A r)4(4 )2S i min(4 )2 2 S i min雷达实际作用距离受目标后向散射截面积σ、Si min、噪声和其他干扰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服从统计学规律。
(二)雷达距离的测量磁波在均匀介质中以光速匀速直线传播;测量目标回波滞后于发射信号的延迟时间tRt R的测量: 脉冲雷达采用脉冲法;连续波雷达采用频率法和相位法 确定回波到达的位置:前沿法: 以目标回波脉冲的前沿测量到达时间。
特点:物理概念清楚(适用于人工测量) 、前沿受回波大小及噪声影响中心法: 以回波脉冲的中心测量回波到达时间。
特点:到达时间的测量不受波形的影响、适用于自动跟踪系统,采用专用电路;提高距离分辨力:发射脉宽窄、管子聚焦性要好、降低显示器量程、提高电子束扫描速度提高单值可测距离:降低重复频率、多重频率法、舍脉冲法人工距离跟踪特点:1、锯齿电压法:跟踪范围大,精度低2、相位调制法:跟踪范围小,精度高3、复合法:跟踪范围大,精度高(三)角度测量雷达角度坐标的确定方位角α,高低角β绝对坐标表示法:方位角α——基准为正北,顺时针方向为正。
高低角β——基准为水平面,向上方向为正。
相对坐标表示法:测出目标相对于天线轴线的偏离角,再根据天线轴线的实际角度,计算出目标实际角度。
角度分辨力:雷达将相同距离上相互靠近的两个目标区分的最小角度。
角度分辨力由天线半功率波束宽度决定。
振幅法:利用天线收到的回波信号幅度值进行角度测量。
最大信号法:天线作圆周扫描或扇形扫描时,找出回波脉冲串的最大值(中心值)对应的波束轴线指向角度,即为目标所在方向。
等信号法:采用两个相同且彼此部分重叠的波束,当两个波束收到的回波信号相等时,等信号轴所指方向即为目标方向。
最小信号法:采用两个在零点处相切的波束,转动天线使显示器上的回波消失或最小时,天线零值轴所指方向即为目标的角度。
波束的扫描方法:1、机械扫描:利用整个天线系统或其中一部分机械运动实现波束扫描。
(1)整个天线系统转动(2)馈源不动,反射体摆动(3)反射体不运动,馈源动优点:简单缺点:机械运动惯性大,扫描速度低,精度差2、电扫描:天线系统不做任何机械运动,利用电子技术实现波束扫描。
实现方法:相位法、频率法、时间延迟法特点:无惯性限制,波束控制迅速,方便灵活特别适用于要求波束快速扫描及巨型天线的雷达。
(四)运动目标检测及测速多普勒效应:1、连续波信号的多普勒效应雷达发射信号可表示为:在雷达发射站处接收到由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s r (t ) ks(t t r ) kA cos[ 0 (t t r )] s r (t) 为:式中 , 0t r 2 f0 ?2Rc (2)2 R t r= 2R/c,为回波滞后于发射信号的时间,其中 R 为目和雷达站 的距离; c 磁波 播速度,在自由空 播 它等于光速;k 回波的衰减系数。
如 果 目固 定 不,距 离 R 常 数 。
回 波 与 射 信 号 之 有 固 定 相 位 差0t r2 f 0 ?2R(2)2 R ,它是 磁波往返于雷达与目 之 所 生的相位滞后。
c目 示雷达的基本 型中 全相参 (干 ) 目 示: 当雷达 射机采用主振放大器 , 每次 射脉冲的初相由振 的主振源控制 , 射信号是全相参的 , 即 射高 脉冲、本振 、相参 之 均有确定的相位关系。
相位 波通常是在中 上 行的 , 因 在超外差接收机中, 信号的放大主要依靠中 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