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证据分类PPT教学课件

证据分类PPT教学课件

▪ 证明力是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 它是证据本身固有的内在的证明能力。证明力与 证据的真实性和关联性密切相关,是证据所必须 具备的内容要件。
➢ 证据力与证明力
合法性 客观性 关联性
证据力 证明力
形式要件 内容要件
证据的种类
➢ 把握各种证据的概念、特点,准确识别各种证据 ➢ 理解各种证据的证明力 ➢ 各种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
张某对侦查人员说,她丈夫告诉她,事故发生时,他行走在
离事故现场50米处,目击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撞倒被害人后逃
离而去。
书证
事故现场不远处有里程碑记明视事故听发资生料地距肖山15公里。肖山
市交通管理局通过公路收费站的录像查明,5点50分左右曾
有二辆解放牌大卡车经过事故现场处,其中物有一证辆肖山某厂 车证辆人。证经侦言查人员查看,该车上有一处漆皮新脱落的痕迹。
▪ 证明力:不稳定性和多变性 ▪ 主体:证人具有不可替代性
三、证人证言
3.证人的资格条件 ▪ 知道案件情况 ▪ 有作证能力 •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 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三、证人证言
➢ 一起交通肇事案件中,司机轧死两个儿童后逃逸, 没有成年的目击者,只有一个4岁半的小女孩在现 场附近玩耍。根据小女孩的叙述,肇事车辆为电视 广告见过的“XX牌1041大货车”,并指认广告图 片上的天蓝色XX牌1041大货车与肇事车辆一样。 以此为线索,最后破了案。
一、物证
2.证明力 ▪ 特点 • 客观性 • 直观性 ▪ 具体把握 • 把握外部特征 • 把握材料属性
二、书证
1.概念
书证是指能够根据其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 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 2.特征 ▪ 多样性 ▪ 关联性 ▪ 可知性
二、书证
3.书证与物证 ▪ 区别 • 证明方式不同:书证以其内容来证明案情; 物证则以其外部特征、材料属性来证明案情 ▪ 联系 • 书证是广义的物证(实物证据) • 证明力具有共同特点,即客观真实性强 • 有些证据既是书证又是物证
B. 博物馆开具的盖有该单位公章并由法定代表人签名 的文物情况说明
C. 街道办事处开具的张某一贯表现情况的说明
D. 法院委托市精神病院对张某开具的精神病诊断结论
应当注意的是:一般情况
BC
下医院的诊断书是书证
五、鉴定结论
2 .鉴定人的条件 ▪ 公安、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指派和聘请的 ▪ 有鉴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手段 ▪ 与鉴定的案件之间无依法应当回避的情形
▪ 范围不同。第一,传闻证据仅限于人的陈述,不包括实 物证据,而传来证据既包括言词证据也包括实物证据; 第二,证人当庭陈述以外的陈述都是传闻证据,具体包 括证人转述他人的陈述,证人以书面陈述代替到庭口头 陈述,以及证人在庭外陈述的笔录。而上述传闻中只有 证人转述他人的陈述是传来证据。
▪ 运用规则不同。英美法系的传闻证据规则是一般性排除。
1992年7月13日凌晨,在杭(州)物肖证(山)公路上,物发证生了 一起交通肇事案,事故物现证场有被害人的尸体和被害人骑的摩 托车,物尸体证旁边有被害人的血迹。尸体不远处书有证汽车急刹车
留下的摩擦痕迹。被害人手腕上的手表已被摔坏,时针指在
勘验5点笔5录0分。侦勘查人验员笔对录现场进行了勘验,拍摄了一张现场全 景照片。法医鉴定结论:被害人证系人被证汽言车撞击而死。有妇女
BD
七、视听资料
2.证明力 ▪ 直接性 ▪ 形象性 ▪ 准确性 ▪ 科学性 ▪ 综合性
简单性
七、视听资料
➢ 关于公民自行录制的他人的谈话所形成的视听资 料的证据力问题 ▪ 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 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 依据。
案例
1992年7月13日凌晨,在杭(州)肖(山)公路上,发生 了一起交通肇事案,事故现场有被害人的尸体和被害人骑的摩 托车,尸体旁边有被害人的血迹。尸体不远处有汽车急刹车留 下的摩擦痕迹。被害人手腕上的手表已被摔坏,时针指在5点 50分。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拍摄了一张现场全景照片。 法医鉴定结论:被害人系被汽车撞击而死。有妇女张某对侦查 人员说,她丈夫告诉她,事故发生时,他行走在离事故现场50 米处,目击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撞倒被害人后逃离而去。事故现 场不远处有里程碑记明事故发生地距肖山15公里。肖山市交通 管理局通过公路收费站的录像查明,5点50分左右曾有二辆解 放牌大卡车经过事故现场处。其中有一辆肖山某厂车辆。经侦 查人员查看,该车上有一处漆皮新脱落的痕迹。厂调度证明司 机刘某13日早晨5点55分回厂。侦查人员询问刘某和与司机同 车的赵某,两人均否认他们当天早上发生过交通肇事。
四、当事人陈述
▪ 撤销: “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承认并经
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 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 不符的,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 时间条件:法庭辩论终结前 • 情形条件:
✓对方当事人同意 ✓证据;受胁迫或重大误解;与事实不符
五、鉴定结论
二、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 在一起借款纠纷案中,原告起诉时向法院提交了由 被告书写的借据的复印件,在庭审中又提交了原件。
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仲裁 行政诉讼
被害人陈述
犯罪嫌疑人、被 告人供述与辩解
当事人陈述
勘验、检查笔录 勘验笔录 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物证、书证、证人证言、鉴定结论、视听资料
一、物证
1.概念
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
▪ 物证与物证的固定和保全 用来提取、固定和保全物证的相片、笔
录不是物证。其中,相片等如是在勘验过程 中拍摄的,应视为勘验笔录的组成部分,否 则,应视为物证的固定方法,作为物证使用 的仍是物证本身。
➢传来证据:是指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 出处,而是从间接的非第一来源获得的证据材料。 即经过复制、复印、传抄、转述等中间环节形成 的,从原始证据派生出来的证据,故又称为非第 一来源的证据或派生证据。
二、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 传来证据同传闻证据不同
▪ 含义不同。传闻证据指在审判或讯问时作证的证人以外 的人对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
密文件的内在属性
A
二、书证
➢ 一起古建筑案中,用以证明房屋修建年代的刻有 修建时间的墙砖,属:( ) a、书证 b、物证 c、既是书证也是物证 d、既非书证,也非物证
C
三、证人证言
1.概念
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向办案人员所做的有关案件 部分或全部事实的陈述。
2.特点
▪ 内容:证人有关案件事实的陈述;证人对案件情 况的分析、判断、评论不是证人证言
一、证据的分类与证据种类
1 .联系 ▪ 种类,也是一种分类。 ▪ 证据种类的划分与证据分类是一种交叉关系。
2 .区别 ▪ 性质不同。 ▪ 效力不同。 ▪ 区分标准不同。
二、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1.概念
以证据的来源不同,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 传来证据。
➢原始证据:又称从第一来源获得的证据或原生证 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的证据及相关概念
➢ 诉讼证据
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仲裁人员等依 照法定的程序收集并审查核实,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 况的根据。
➢ 证据材料:又称证据资料
证据资料
查证属实
证据
➢ 证据力与证明力
▪ 证据力又称证据能力,是证据材料在法律上可作 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它是被人为赋予的资 格能力,与证据的合法性密切相关,具体体现为 合法方法、合法形式、合法的来源以及法定的审 查程序等几个方面。是证据必须具备的形式要件
七、视听资料
1.按表现形式不同,视听资料可划为以下几种: ▪ 录音资料 ▪ 录像资料 ▪ 电子计算机储存资料 ▪ 运用专门技术设备得到的信息资料 • 该种视听资料与鉴定结论:这种信息资料完 全是仪器自行运动分析后显示的数据资料。 无需任何人承担法律责任
七、视听资料
➢ 以下属于视听资料的有( )
A、贩卖淫秽物品案中的淫秽录像带 B、电脑储存的指纹库 C、讯问犯罪嫌疑人制作的录像带 D、毒犯经过机场安检时有关设备发出的报警和图像
四、当事人陈述
2 .当事人承认 ▪ 含义 • 当事人作出的认同对方当事人事实主张的意思 表示 • 当事人承认有别于当事人对诉讼请求的承认。 ▪ 法律效力 “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 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 无需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
四、当事人陈述
▪ 构成要素 • 承认的时间:诉讼上的承认,不包括诉讼外 的承认 • 承认的对象:由当事人向审理该案的审判人 员做出 • 承认的方式:明确的意思表示为原则,默示 为例外
BCDE
三、证人证言
➢ 某伤害行为发生时,除当事人外,还有下列4个 人在场,其中( )不能作证人。 A.张某是盲人 B.王某是聋哑人 C.李某是一年级小学生,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好 D.赵某患精神分裂症,前不久重伤他人,但法院 判决其不负刑事责任
D
三、证人证言
➢ 在我国,可以提供证人证言的人员范围有()。 A.被告的父母 B.目击人 C.被害人 D.侦查人员
五、鉴定结论
3 .证明力 ▪ 客观性、科学性 ▪ 缺陷甚至虚假性 ▪ 专门性
六、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
1 .概念 办案人员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进行 勘验、检查时,所作的文字记载,并由勘验、检 查人员和现场见证人签名的一种书面文件。
六、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
2 .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与鉴定结论 ▪ 联系:对象有时相同 ▪ 区别: • 制作主体不同 • 方法不同 • 内容不同
1 .概念 鉴定人根据公安、司法机关的指派或者聘请,运 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对案件中需要解决的专 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所做出的结论性的判断。 ▪ 制作人是鉴定人 ▪ 解决专门问题(事实而非法律) ▪ 结论性的判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