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


• 哲学基础: • 笛卡者,
“我思故我在”。
• 强调理性与意志的力量,一切都要凭理性去做判 断。
• 鼓吹以意志战胜情感
古典主义戏剧
• 演出条件: • 演出活动频繁,大多为流动剧团。 • 巴黎有两大类演出:1.集市广场的简陋舞台上
表演闹剧。2.在剧院内上演的正规戏剧(勃艮 第剧场和玛莱剧场) • 剧院由网球场改建而成,长而窄,中央有平民 站立,两侧为包厢,1636年起有贵族专座。
古典主义戏剧
• 主要艺术特征: • 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从古典剧作中汲取题材。 • 悲喜严格区别,悲高喜低。 • 强调遵守艺术规范和标准(三一律)。 • 主张语言华丽典雅、准确精炼。 • 人物造型单一、类型化。
古典主义戏剧
• 主要思想特征: • 拥护王权,主张统一,歌颂英明君主,为君主
政治服务。 • 宣扬理性,贬抑情感。 • 批判封建贵族骄奢淫逸,也批判资产阶级的附
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
• 时代背景: • 文艺复兴运动对个性自由的片面追求,造成人为的道
德水准下降和社会混乱局面,加上西欧的战争,让人 们意识到理性、秩序的重要。 • 封建王权与资产阶级相互利用、相互妥协。 • 绝对王权重视科学,让文艺为己服务。 • 自然科学的发展让人们意识到社会应有的规范。 • 法国处于欧洲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莫里哀的创作
• 第一阶段(1645-1658)是创作奠 基时期。
• 开始写的是即兴闹剧,喜剧效果主 要通过丑角的滑稽动作来表现。
• 《冒失鬼》(1653)和《情仇》 (1656)已具有滑稽可笑的情节, 称为情节喜剧。
莫里哀的创作
• 第二阶段(1659-1663)古典主义戏剧开创时期。 • 主要写社会风俗喜剧。 • 嘲笑社会浮夸风气,抨击封建道德和夫权思想。 • 代表作: • 1659年 《可笑的女才子》 • 1661年 《丈夫学堂》 • 1662年 《太太学堂》 • 1663年 《太太学堂的批评》和《凡尔赛即兴》
庸风雅、愚昧顽固。
高乃依
• 高乃依(1605-1684) • 生平: • 贵族家庭出身,鲁昂法院律师,业余创作
戏剧。 • 第一部喜剧成功后,移居巴黎。 • 1636年以《熙德》一剧名扬巴黎,但不
被官方接受。 • 四年后重操旧业,接连写了三部罗马悲剧,
形成四大悲剧。 • 晚年被拉辛取而代之,郁闷而死。
• 最后,罗德里克在阻击摩尔人的战斗中立了功, 施曼娜也因深爱罗德里克而原谅了他。
《熙德》
• 并非典型的古典主义悲剧:非古代 题材,与时代相悖的精神(决斗), 违反道德,蔑视王权,违反“三一 律”。
• 演出盛况空前。“美得像熙德”。 但得罪了当局。
高乃依风格
• 宏大主题 • 古代题材(《熙德》除外) • 英雄人物——地位显赫、道德高尚、意志
• 《可笑的女才子》
• 本剧嘲笑巴黎贵族社会故做风雅的浮夸风气。 两个从外省来到巴黎的资产阶级女子玛德隆和 卡多丝,崇拜贵族社会咬文嚼字,故做风雅的 沙龙风习,装腔作势,满口雅语,受到两个冒 充贵族的仆人的捉弄。
《太太学堂》
• 本剧提出了婚姻问题,妇女地位、女子教 育问题,抨击夫权思想。
• 富商阿诺夫向他的养女阿妮斯灌输封建道 德,想把她培养成一个百依百顺愚昧无知 的理想太太。 阿妮斯不服,爱上了年轻人 贺拉斯,与之结婚。夫权思想破产
莫里哀
• 莫里哀生前写剧讽刺宗教,得罪了教会。死后教会不 准他的遗体安葬在教会墓地。经莫里哀的妻子向国王 求情,准予安葬在公墓围墙外面的乱坟堆。他的坟墓 被教会挖掉。
• 法兰西学院在莫里哀身前不承认他的业绩。在莫里哀 获得世界声誉后,在学院大厅塑了莫里哀的半身石像, 下面写着: 就他的光荣而言,并没有缺少什么; 就我们的光荣而论,倒是缺少了他。
《熙德》
• 罗德里克与施曼娜相爱 ,但是这对恋人的父 亲却因谁当太子师傅意见不合发生口角,施曼 娜父亲打了唐罗狄克父亲一耳光。罗德里克得 知父亲受辱,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还是找恋 人施曼娜的父亲决斗,并杀死了对方。
• 自己的父亲竟被爱人所杀,施曼娜心中也万分 矛盾,她下决心要向国王请求处死罗德里克。 此时,罗德里克手里拿着剑请求施曼娜杀死他。
拉辛悲剧的特点
• “戴着镣铐跳舞”的高手——严格遵 守古典主义创作原则。
• 古代题材,现实意义(揭露封建社会 的黑暗与罪恶)。
• 擅长刻画人物心理,尤其是女性心理。 • 结构严谨,情节紧凑,但思想悲观。 • “纯粹悲剧”的典范。
莫里哀
• 莫里哀(1622-1673) • 生平: • 出生于王室装饰商家庭 • 从小爱看街头戏剧演出 • 1643年从艺,艺名为莫里哀 • 组织光耀剧团,失败后负债入狱 • 1645-1658年加入一民间剧团,各地巡演 • 以表演为主,兼写闹剧 • 1658年回到巴黎后,开始创作大戏。 • 带病演出,咯血而死
坚定 • 没有“悲剧感”,并没有恐惧与怜悯,只
有惊叹与感慨
拉辛
• 拉辛(1639-1699) • 生平: • 孤儿,由修道院收养,教育良好,冉森派影响根
深蒂固,各方面文化根基深厚,一度有从事神职 之愿。在布瓦洛的帮助下出入宫廷。 • 1664年有戏让莫里哀演,直到三年后才因《昂朵 玛格》一举成名,比下了高乃依。 • 1674年《伊菲格妮》轰动一时,三年后又因《菲 德尔》受挫,此后罢笔,后仅为教会写过两部圣 经题材的宗教戏剧。
《贺拉斯》
• 取材于罗马历史:罗马与邻国拉尔巴 交战,为早日结束战争,双方各出三 人决一雌雄。罗马派出贺拉斯兄弟, 阿尔巴派出居里亚斯三兄弟,但他们 是姻亲。两兄长战死后,小贺拉斯以 智取胜。妹妹为情人之死责兄,惨遭 杀害。
《西拿》
• 取材于罗马历史:艾米丽为报 父仇,密谋推翻罗马皇帝奥古 斯都,其情人西拿负责暗杀。 被发现暗杀图谋后,奥古斯都 原谅了他们。
《太太学堂》
• 《太太学堂》是一部成功的古典主义大喜剧, 坚定了莫里哀从事喜剧的决心。
• 批判宗教道德,歌颂人性。 • 正视妇女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 成功塑造了“阿诺夫”这一人物。
莫里哀的创作
• 第三时期(1664-1669)是创作的黄金时期,讽刺喜剧 • 讽刺宗教伪善和拜金主义。 • 莫里哀的名剧《伪君子》就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 1665年《堂·璜》是一部仅次于《伪君子》的巨型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