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重要的转折,这两次转折都是落后的中国的仁人志士想要救亡图存的重要的举措,为了中国的明天,他们在不断的探索着。
在这个期间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伟大胜利,也有革命果实被军阀掠夺的惨痛经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期间经历了多少的曲折,而旧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会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又有何优越性,它们二者到底有何异同?
中篇
相同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性质不是人们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而决定的。
任何革命的性质都是由这场革命的主要任务决定的,而革命任务又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
因此,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属性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这种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以后就进入准备阶段,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即使是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领导中国革命,这时的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属性,而不是无产阶级革命。
因为此时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没有变化。
不同点;
1. 理论:1、新民主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让正在寻找中国出路的先进分子们看到了希望。
为了反对北洋军阀出卖祖国利益,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那是一次从北京到全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走俄国的道路”成了许多人的共识,不久之后就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孙中山先生也从俄国的革命中受到了启迪,看到了希望,决心“以俄为师”,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从而把旧三民主义转变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学说的创立和当时中国革命在这个学说指导下所发生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
因此,我们可以说,新三民主义学说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这个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时,由孙中山先生和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创立的,是当时中国革命集体智慧的结晶。
2、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乐章。
新三民主义是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真正实行这个纲领,意味着对革命队伍内部一大批人自身根本利益的触动和损害。
因为当时中国革命队伍内部的阶级成份是很复杂的。
就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及早先的推翻清王朝的斗争来说,会得到最广泛的阶级支持,不仅普通的劳动者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会支持
2. 指导思想:
旧: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里,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扶清灭洋”,而戊戌变法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只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才是三民主义
3.第一,革命的领导者力量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五四运动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革命的。
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是革命的领导者。
民族资产阶级虽然继续参加了革命,但已不再是革命的领导者。
这种领导权的更替,成为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本质的标志。
3. 时代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4. 主力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都是人民群众,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群众参加的规模、深度、广度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法相比的。
因而用表格形式向学生说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都是人民群众,会使学生只看到两者相同的一面,而看不到两者的区别,不利于学生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尤其是辛亥革命局限性(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理解
前途:旧:由于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因而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同外国资本主义、封建势力存在矛盾,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这就决定了它具有革命性的一面。
另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这些决定了它同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又有软弱性、妥协性的一面。
这些局限性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不能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它所领导的一系列运动都失败了。
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的,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这已为中国近代历史所反复证明。
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到达社会主义前途,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也就是说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这两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中间不能横插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又是相互区别的,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不能相互替代。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前途的认识,也曾有过一个曲折的过程,先后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以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为代表,把中国革命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两个阶段割裂开来,主张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等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另一种是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教条主义者主张的“一次革命论”,即“毕其功于一役”,试图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合并到民主革命中一次完成,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上述两种错误倾向,分别在大革命时期导致了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
正确的态度是将“革命发展阶段论”和“不断革命论”结合起来综合考察。
总结: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具有的独特的先进性使其具有了划时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