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工程概况 0二、编制依据 (1)三、施工组织 (1)四、资源配置情况 (1)五、工艺流程 (4)六、施工方案 (4)七、雨期施工措施 (10)八、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0)九、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3)十、文明施工 (14)附图表:基层摊铺流程图 (14)(请将目录的行间距也设为1.5倍)一、工程概况本工程锡虹路、苏虹路、绍虹路、舟虹路、甬虹路呈东西走向,申武路呈南北走向。
苏虹路(申长路~申滨南路)为城市次干路,按规划红线40米宽度实施,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
锡虹路、苏虹路(申虹路~申长路)、绍虹路、舟虹路、甬虹路(申长路~申滨南路)、申武路为城市支路,按规划红线24米宽度实施。
甬虹路(申虹路~申长路)为城市支路,按规划红线30米宽度实施,设计车速30公里/小时,建设规模为双向2快2慢车行道。
本工程的次干路水泥稳定碎石层铺筑厚度为32cm,支路水泥稳定碎石层铺筑厚度为30cm,其中锡虹路、绍虹路、甬虹路(申滨南路-申长路)水泥稳定碎石层铺筑厚度为35cm。
(与下表描述有矛盾,应表达清晰、准确)(具体见下图)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工程规模2.2施工工期:2013年12月15日-2015年7月30日(这是总工期,应针对水温施工列出各条路相应的施工工期)2.3气候工程区域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常年平均气温16℃,历史极端最高气温40.2℃,历史最低气温-5.1℃,一月平均气温3.5℃,七月平均气温27.5℃,年日照时间1962小时。
年平均降水量1144.4mm,多雨年份降雨量可达1343.8mm,少雨年份只有657.7mm;六月中旬至七月上旬为梅雨季节,全年平均降雨日132天,夏季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全年平均无霜期230天左右。
上海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7~9月经常受到热带气旋的侵袭,高温与暴雨往往同时出现,又为台风影响的盛期,极大风力大于11级,年平均最大风速30m/s。
工程建设相对较有利的黄金季节在秋季,温度适宜且少雨,冬季气温连续5d低于5℃或最低环境气温低于-3℃时,应停止施工;春季及初夏季节多雨,尤其是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对工程建设特别是道路施工不利。
2.4路面结构层:15cm砾石砂底基层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0.6cm稀浆封层 + 沥青面层二、编制依据1、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内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18标段6条道路工程项目施工图纸;2、《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4、国家、上海市地方颁发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有关文件。
三、施工组织(一)组织机构:严格按项目法施工,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经理部,(二)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施工队长及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机构,质量管理机构。
四、资源配置情况为了保证施工的衔接性,我项目部及业务部门的机械设备、试验仪器、测量仪器和人员配置情况具体如下:1)、机械配置情况2)、现场测量仪器配置情况3)、拌站试验仪器配置情况4)、劳动力配置情况五、工艺流程我标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合法施工。
施工顺序为:砾石砂底基层验收合格、施工放样、厂拌混合料、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养生。
具体工艺流程图见附图表六、施工方案本标段水稳基层施工,严格按照业主设计文件及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具体要求进行操作,具体施工规程、方法及要求如下:6.1材料的基本要求a、水泥稳定碎石中碎石应具有一定级配,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规范,道路基层的碎石集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 31.5mm(下表的取值有问题,请仔细参阅规范,同时必须明确本工程是以哪本规范为主?公路的还是住建部的?),集料中应少含或不含有塑性指数的土。
标准方法试验符合下表要求:水泥稳定碎石的颗粒组成范围b、水泥采用标号 42.5 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在3h以上和终凝时间 6h以上;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使用。
水泥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规定,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性能指标已进行检验。
c、碎石的压碎值次干路≤30%,支路≤35% 。
其有机质含量不超过 2%,硫酸盐含量超过 0.25%的碎石料禁止使用。
d、水泥稳定粒料的7天浸水抗压强度应为3.5Mpa。
e、针对高温季节施工,根据当天的气温和实际情况,酌情掺加缓凝剂。
6.2混合料组成设计我项目部已将拟用材料的样品由第6.1. a规定,并通过监理工程师确认,由建设方指定的试验室按(JTJ057-94)(已改为JTG E51-2009)建议不需列出规程名称与编号。
规范标准方法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并同时满足《固化类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技术规程》(CJJ/T80-98)的相关要求。
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水泥剂量采用 4.5%以上,做3组不同水泥剂量,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规定的得的干密度制备试件,并选择适合的水泥剂量进行强度试验,在规定温度和湿度下养生6天,浸1天,7天浸水抗压强度应满足:4.5Mpa。
6.3试验路段未大面积开始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前,试铺一段 800m2左右的试验路段。
在试验路段开工之前,项目部将提供用于摊铺试验路段的原材料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以及备料、拌和、摊铺、碾压的设备一览表和施工程序、工艺操作等详细书面说明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试验成功,该试验路段可作为主体工程的一部分,并按试验路段所采用的设备备料、拌和、摊铺及压实次数和层厚、压实时材料的含水量范围、干密度,以便在今后主体工程中作为现场控制依据。
6.4砾石砂底基层准备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前对底基层进行质量验收,压实度、弯沉、厚度等的现场检测符合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和设计图纸规定,并做好记录。
埋设好横向雨水连管,并清除底基层所有浮土、杂物。
6.5施工放样用全站仪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隔5m设一桩,同时将两侧边桩放出,在两侧路肩边缘外0.3m~0.5m设边桩。
对两侧边桩进行水准测量,按设计标高标出水泥碎石稳定层顶面的施工标高(考虑压实系数)。
在施工过程中,标桩如有丢失或移动,及时补桩抄平。
6.6拌和在正式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用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
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
根据天气情况和运输的远近,混合料在运输中应覆盖,以防水份蒸发,并适当将含水量增加0.5-1%,保持均匀以防离析。
在底基层上卸料时,应注意卸料速度、数量、与摊铺的厚度宽度相适应。
拌和后的混合料应尽快摊铺,达到实际可能的速度;并且自第一次在拌和机内加水至完成压实工作的时间应不超过 3h,并应小于终凝时间(6h)。
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室确认的剂量多 0.5~1.0%,并且严格控制水泥的掺入剂量,剂量太小,不能确保水泥稳定基层的施工质量;剂量太大,既不经济,还会合基层的裂缝增多,增宽,从而引起反射裂缝,影响路面的使用质量及使用寿命。
6.7混合料的运输拌好的混合料采用自卸车运至施工路段,根据拌和站的生产能力及摊铺能力配合好自卸车的数量,装车时,保证车斗内装载高度均匀,以防离析;运输时对车上的混合料用塑料布加以覆盖,以防运输过程中水分蒸发;运输混合料的自卸车,在已完成的铺筑层表面上通过时,速度要缓,禁止急刹车,以减少不均匀碾压或破坏表层强度;拌合好的混合料要尽快运到现场摊铺。
6.8摊铺混合料为保证施工质量,根据设计的要求,我项目部对该标段的基层施工采用1台全幅作业的摊铺机进行摊铺施工,根据本标段的结构层厚度,我部决定采用一次摊铺碾压成型的施工工艺,保证基层的压实厚度,严禁用贴补的方法进行施工。
我部选用拌和机的最小生产能力为每小时200立方米,而选用的摊铺机最小摊捕能力是每小时220立方米。
正好满足施工生产的要求,不会发生摊铺机停机待料的情况。
始终保持摊铺机前有1到2台运输车辆等候,保证基层施工的衔接性。
摊铺机摊铺时速度匀速行驶,不宜间断,以避免底基层出“波浪”和减少施工缝,试验实人员随时检测成品料的配比和计量,并及时反馈拌和站。
摊铺机配合人员随时检查松铺厚度,如与实际不符及时调整。
在摊铺机后面设专人将杂物挑拣出去,同时避免粗集过分集中的情况发生。
施工全过程采用小段成型,机群作业的施工方法。
为了保证面层表面的平整,将采取下列措施:a、保持熨平板前的混合料的高度不变。
b、保持螺旋分料器有90%的时间的在工作状态。
c、减少停机/开动的次数,避免运料卡车碰撞摊铺机。
d、做好横向接缝,立即用直尺检验。
e、经常检验控高钢丝和调整传感器。
f、经常用直尺检验表面平整度。
g、保持摊铺机在良好工作状态。
6.9碾压水泥稳定层整平到需要断面和坡度后,立即用12~15T轮压路机进行静压,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 20cm,(与上面描述的一次摊铺成型相矛盾)(再用振动压路碾压密实,碾压应从横坡下侧开始,确保表面平整。
在含水量合适的情况下,碾压不得少于六遍。
碾压过程中,试验检测员要跟班作业,随时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及压实度,当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1%时(如表面水分不足,应适当洒水),立即用关闭振动的压路机在全宽范围内进行稳压一遍,速度1.5-1.7km/h 为宜,碾压长度可根据施工现场的气温情况进行选择。
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
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的轮宽,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然后用振动压路机开启振动2.0-2.5km/h 的速度进行振压。
最后用16T(规范要求大于18T)静压压路机碾压两遍。
碾压过程中,如表面水蒸发得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同日施工的两工作段的衔接处,应采用搭接。
前一段拌合整形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应再加部分水泥重新拌合,并与后一段一起碾压。
注意每天最后一段末端缝的处理。
如摊铺中断后,未处理横向接缝,而中断时间已超过 2h,则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经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并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与路中心线垂直并垂直向下的断面,然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
在水泥碎石稳定层碾压的最后阶段,特别注意:在压路机过重的情况下,稳定层可能遭受过大的应力,从而破坏水泥碎石稳定层结构,同时也要避免碾压时间过长。
过大的应力和碾压时间过长,都可能使水泥稳定基层裂缝在水泥水化过程中刚形成的结构遭到破坏,从而降低水泥碎石稳定层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