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邵阳文化

邵阳文化


移民文化
• 我这里所说的移民主要指明清以来的移民,可称为新移民文化。 邵阳的人口80%以上属于外来移民,而大规模的集中迁入时间 主要在明清时期。邵阳许多大族,即后来涌现一批优秀人才的 家族大都是在明清时期从外地迁移而来的。如邵阳隆回县司门 前的魏源魏氏家族,邵阳的蔡鄂蔡氏家族,车氏家族、隆回谭 人凤的谭氏家族,以及历史学家吕振羽的吕氏家族、著名人民 音楽家贺渌汀的贺氏家族等均是元末明清以后陆续迁入邵阳的 优秀代表。移民文化的特点是其开放性和拼搏精神。而这一思 想直接影响邵阳文化、邵阳精神。 • 文化学者有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这四大 文化体系的品格精神已经互为融合,化为一种新的邵阳文化体 系。因此,我们要振兴邵阳文化,必须发掘和整理其最具有代 表性,最具有邵阳特色的文化品牌,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 邵阳,这样的文化提炼才能久远,才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胡克森)
湖湘文化
• 湖湘文化是在楚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楚文化, 它是指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 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 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 变化,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湖 湘文化的特征是理性和尚实。湖湘学人中有一批经世 致用的大学者。如理学大师周敦颐,以及明清及其以 后出现的王船山等一大批湖湘文化代表都是经世致用 的学者,求实的典范,这些精神对邵阳文化以重大影 响,邵阳近代史上杰出代表魏源、蔡锷本身就是经世 致用学说的创立者和践行者。
梅山文化
• 梅山文化是指保存于湖南中部、西南部的一种 古老的原始渔猎文化。邵阳地区,即宝庆旧地 是梅山文化的核心地区之一。梅山文化作为一 种原始渔猎文化,浸透了原始巫术的因子,是 一种历史悠久、原始神秘的古老文化。梅山文 化的特点是其巫术精神,巫术当然有不科学的 一面,但梅山文化的优点就是它的神秘性和丰 富的想象力,这一特点对启发人的思维,对文 学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因为文学需要诡异的 想象,需要对天命人生超自然的追问和思考。
•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城步、 新宁、绥宁、武冈市、洞 口、隆回等县,建国后, 邵阳市在党的民族区域政 策的光辉照耀下,少数民 族相对集中的地区成立了 一个民族自治县一城步苗 族自治县,全市共有25个 民族乡,其中苗族乡8个, 瑶族乡7个,侗族乡2个, 回族乡1人,苗族侗族乡4 个,侗族苗族乡2个,苗族 瑶族乡1个。
• 魏源 (1794-1857)隆回县金滩
全名金潭,属司门前镇)人,睁眼看 世界第一人,名远达,字默深,号 良图,晚年法名承贯,其著述甚丰, 除《圣武记》、《海国图志》、 《默觚》、《元史新编》外、还有 《净四土经》、《古微堂诗文集》、 《书古微》、《诗古微》、《公羊 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 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 传》、《孔子年表》、《孟子年 表》、《小学古经》、《大学发 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 文选》、《明代兵食二政录》、 《春秋繁露注》、《老子》、《默 子》、《孙子》、《吴子》等若干 卷,并协助贺长龄编辑《皇朝经世 文编》。
邵阳景点
• 邵阳境内山环水复,风光秀美,景 色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有被誉为 “山水甲桂林”的丹霞地貌国家 AAAA级、世界自然遗产地--崀山风 景名胜区(位于新宁县境),省级 地质公园、AA级旅游区白水洞(位 于新邵县境内);有八十里南山的 江南草原风光;有全国七十二佛地 之一的武冈云山;有原始次生林绥 宁黄桑自然保护区。市区有“双清 秋月”、“龙桥铁犀”、“六岭春 色”、“佘湖雪霁”、“神滩晚 渡”“山寺晓钟”、“洛阳仙洞”、 “白云樵隐”“岳平云顶”、“桃 洞流香”等景观。其中如双清亭, 地处资江砥矶上,与北塔夹江对峙, 大有云带钟声穿林去,月移塔影过 江来之神韵;桃花洞庭湖和无底洞, 构造奇特,兼有地下暗流,风趣万 千。
邵阳文化源头头
楚文化
梅山文化 湖湘文化 移民文化
楚文化
• 战国七雄中势力最强大楚国文化是中华民族 古老文化之一。邵阳文化是楚文化的组成部 分。楚文化本质的特征,是它的坚忍品格和 尚武精神,以及从尚武精神中表现出来的悲 情色彩。前者是因其艰难的创业历程形成的。 成语中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就是描述 楚国创业的艰辛的,而“楚虽三户,亡秦必 楚”的谣谚也说明楚国在处于弱势和极其困 难条件下养成的坚忍品格。所谓悲情色彩, 就是被悲情所感染,其具体的实践表现就是 在那种敌我力量非常悬殊的情况下进行绝地 反击,从而以小博大,以弱博强而取胜。楚 文化的这一特征被邵阳人所继承,如魏光焘 率领的甲午陆战中著名的牛庄战役。还有蔡 锷将军率领护国军反对袁世凯称帝也表现出 一种强烈的悲情色彩。
邵阳名人
• 蔡锷(Leabharlann 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 日生于湖南宝庆(今邵阳)。 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 年11月8日逝世,终年三十四 岁。北京政府拨款二万元, 举行国葬,追赠他为上将军, 定12月25日为云南起义纪念 日。其遗体,安葬在长沙岳 麓山上。蔡锷遗著有《蔡松 坡先生遗集》、《松坡军中 遗墨》以及《蔡锷集》。
• 中华民国2 年 (1913 年 ) ,废宝庆府, 设宝庆县,境内各县隶湘江道;民 国 11 年直隶于省。民国 17 年,宝庆 县复名邵阳县。民国 26 年,在邵阳 县城设置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 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 1949 年10 月设置湖南省邵阳区 督察专员公署;同时建立邵阳市,隶 邵阳县。11 月,邵阳区督察专员公署 更名为行政专员公署。翌年7 月,邵 阳市升格为县级,1955 年 4 月,邵阳 区行政专员公署更名为邵阳专员公 署。 1968 年 2 月,邵阳地区革命委 员会成立,邵阳专区改称邵阳地 区。 1977 年 7 月,邵阳市升格为省 辖市,仍由中共邵阳地委、地区革委 会代管; 10 月,分邵阳地区东北部 置涟源地区。 1980 年元月,邵阳市 由省直隶。


邵阳市历史上的“宝庆十二景”,多 点缀于资江两岸,环布市区。由双清 公园、水府庙小游园和东塔公园连缀 而成的城区风景区,兼有人工之美和 自然之秀。水府庙前,双江汇流;资 江南北,两塔并峙;江流蜿转,四桥 飞虹;近水遥山,绿意葱笼。 市郊附近的溶洞亦为奇观。境内辟有 新宁崀山、城步南山、武冈云山、新 邵白水洞等风景区,60多个旅游景点。 全国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的武冈云山 历来香火鼎盛。有两华耸翠、一瀑飞 涛、仙桥横汉、杏坞藏春等10景,野 生动植物品种繁多,被辟为国家森林 公园。

邵阳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汉族占94.06%,除汉族外,有39个 少数民族,人口达39.38万人,占全 市总人口的5.94%。 世居邵阳的苗、 瑶、回、侗4个少数民族,人口均 在万人以上。其中苗族有30.6825万 人,瑶族31665人;回族29126人, 侗族22203人。其他35个少数民族, 人口在500人以上的有土家族、壮 族、仫佬族;100人以上的有满族、 布依族、拉祜族、黎族、彝族、白 族;10以上的佤族、哈尼族、傣族、 水族、高山族、蒙古族、藏族、布 郎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僳僳族; 1人 以上的有毛南族、仡佬族、畲 族、普米族、基诺族、景颇族、撒 拉族、保安族、哈萨克族、纳西族、 锡伯族、阿昌族、怒族、京族、俄 罗斯族。
有关邵阳
历史
风景 名人

邵阳历史
邵阳市,史称“宝庆”,资江与邵水交汇穿 城而过,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古 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即有先民栖息屯 居。春秋末期楚国大夫白善在此筑城,称白 公城,属楚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全国为 三十六郡,邵阳属长沙郡,东汉末属零陵郡。 三国初属蜀,后入吴。三国吴宝鼎元年(公 元226年),分零陵北部为昭陵郡,郡治设 今邵阳市。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司 马炎平定东吴,为避其父司马昭之讳,改昭 陵为邵陵。,移郡治于资江北岸。唐代设邵 州,与邵阳县在今城区同城而治。宋崇宁五 年 (1106) ,分邵州西部置武冈军。南宋理 宗赵均作太子时,曾被封为邵州防御使。南 宋宝庆元年 (1225 年 ) ,理宗登极,用年 号命名曾领防使的封地,升邵州为宝庆府, 宝庆之名始于此。元代设宝庆、武冈 2 府。 初设宝庆、武冈 2 府,后降武冈为州。
知识补充
• 邵阳流传最广的地方戏剧为祁 剧。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深受祁 剧影响。祁剧是湖南地方大戏 剧种之一,它又称祁阳班子, 民国初年称“祁阳戏”,清末 又名“楚南戏”,因形成于祁 阳而得名。祁剧广泛流行于湖 南省的祁阳、衡阳、邵阳、永 州、郴州、怀化等地区,以及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全州、桂林、 平乐、柳州和赣南、粤北、闽 西一带。祁剧兼有高腔、昆腔、 弹腔3种声腔,在发展过程中逐 渐地形成永河、宝河两大流派, 其舞台语言均统一使用祁阳话。 形成了“祁阳弟子遍天下”的 鼎盛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