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邵阳市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邵阳市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湖南商学院邵阳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学生姓名___帅俊李丹东院系名称_工商管理_专业名称_人力资源管理_班级_1101班_学号_110240047_指导老师__匡玉梅完成时间__2012 4 20目录一.邵阳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人口问题1.邵阳市的人口基数过大2.邵阳市的人口素质过低3.邵阳市的人口结构不合理二.邵阳所面对的人口问题对其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1.人口基数过大给邵阳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2.人口素质过低给邵阳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3.人口结构不合理给邵阳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三.针对发展过程中的人口问题的解决措施1.解决人口数量大问题的对策2.解决人口素质偏低问题的对策3.解决人口结构不合理的对策邵阳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摘要】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问题一直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人口问题内涵广泛,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等。

不同的人口因素对经济的发展有所不同。

例如,人口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辐射能力,也是一个城市发展规模的标志,影响一个城市的劳动力供给,公共服务的规模,消费需求增长,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消耗。

又如,人口质量是一个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城市发展道路和模式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质量。

因此,人口质量也对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重要的影响。

本文立足于2000年到2010年邵阳人口发展及其变化,分析邵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并提出一系列解决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为邵阳发展中解决好人口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我相信,邵阳经济发展中如果解决好了人口问题,一个全面小康的邵阳,一个高度物质文明的邵阳在不久以后将会出现在世人面前。

关键词】人口问题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性别比人口老龄化解决措施一.邵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人口问题: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数量多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邵阳常住人口数量为6963619人,占湖南省总人口数11%左右,是湖南省人口第一大市。

而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邵阳人口总量为7927565人,占全省10.4%左右。

在2000年到2010年十年当中,邵阳人口一共增加699224人。

平均年增长率在1%以下。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邵阳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很低的情况下,由于其人口基数较大,所以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还是比较多。

2.教育事业有所发展,但总体上人口素质低,高素质人才稀少A.教育人口总体情况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邵阳市2000年总人口数位696.36万人,其中受教育人口为603.32万人,比1990年受教育人口475.24万人,增加了近130万人,比重也从90年的71.75%提高到2000年的86.84%,根据最新数据到2010年邵阳受教育人口为6150818人,所占比为87%。

1990 2000 2010年邵阳市受教育人口及其增长情况年份总人口受教育人口受教育人口比重1990年662.35万人475.24万人71.75%2000年696.36万人603.32万人86.84%2010年707.17万人615.2万人87.10%B.每十万人口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口情况2000年邵阳每十万人口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凭的为11634人,到2010年邵阳每十万人口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凭的为18586人。

高文化层次的人口群体有比较大的扩大。

C.同时期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邵阳的教育事业在最近十年有一定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速度还比较慢,与湖南相对发达的地区还有较大的差距。

人口的整体素质还很差。

2000年湖南部分市州每十万人口拥有高中以上学历的数量地区别高中中专大专本科以上长沙10378 4850 4745 3560株洲8783 3881 2720 1166湘潭9914 3635 2738 1924邵阳8501 2303 1506 323衡阳7247 2697 1758 640娄底8600 3016 1791 4882000年湖南部分市州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文盲率地区别平均受教育年龄文盲率长沙8.81 0.78%株洲7.99 1.75%湘潭8.39 1.15%邵阳7.69 3.24%衡阳7.75 2.83%娄底7.73 2.33%3.人口性别比不平衡总人口性别比反应的是人口总体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之比,通常表示为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

它的数值正常变化国际标准为95-105之间。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邵阳2000年人口性别比为109.88,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108.86.。

而最近的六普显示,这一比例也高达107.95。

也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

可见邵阳人口性别比不平衡的现象在湖南省是较为严重的。

4.人口年龄比不合理,人口老龄化情况严重国内把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10%,国际把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7%来衡量老龄型社会标准。

邵阳到2000年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口总数为76.84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1%,到2010年65岁老人比例占9.8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49个百分点。

并且邵阳老年呈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老年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越来越大,二是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加快,比重上升。

2000年邵阳低龄,中龄,高龄老人的比重分别为59.94%,31.42%,8.59%。

虽然低龄老人的比重最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事业的发展,低龄老人的比重将不断下降。

中,高老龄老人所占比例将不断提高。

二.邵阳人口问题对邵阳经济发展的影响1.人口基数过大给邵阳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很久以前经济学家就开始关注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因一方面试人口的绝对增长。

但是邵阳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由于邵阳的人口基数过大,即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在比较低的情况下,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也较为大,而人口数量的过多增长,以及人口基数过大减缓了全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均GDP的水平。

据统计2010年邵阳GDP730为亿元,人均GDP为10327元。

排湖南省各州市的倒数第二位,于湖南省人均GDP24210元相比较,差距甚远。

由于邵阳人口数量很大,在既定的生产力水平下,经济资源有限量的情况下,用于人口生活消费的量与用于投资的量成反比,大部分经济资源被新增人口所消费掉了,资本积累量会变少,及投入不足,扩大再生产带来困难,反过来导致经济发展速度慢,经济实力变弱。

根据湖南省的人口预测,邵阳市的人口数量到2025年才能停止增长,也就意味着邵阳市的人口总量在未来的十几年还将不断扩大,所以人口基数较大,每年新增人口多所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2.人口素质过低给邵阳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马克思曾经说过:最大的一种生产力即革命本身。

因此人口素质的高低将直接作用于社会生产力,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经过前面的比较,邵阳市近年来在人口素质上有一定的提高,但与其他州市相比,尚有巨大的差异。

教育落后,高素质人才缺乏,是邵阳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障碍,这种落后的教育说平,和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与邵阳市要大力发展科技能力和生产力严重不协调,严重制约着其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严重阻碍了邵阳市的现代化建设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2010年湖南各州市每十万人口受教育数量及人均GDP比较地区别受教育人口数量人均GDP长沙91945 64511株洲90142 33065湘潭91194 32527邵阳86638 10327衡阳88085 19889娄底87220 17982省平均88089 242103.人口性别比不平衡给邵阳经济带来的影响邵阳市的人口性别比过大,男性人口过多,而女性人口过少,将对社会的稳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而不安的的社会因素一方面不能为邵阳市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另一方面会加大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成本。

在财政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政府用于管理的费用较多,必然会减少对发展经济的投资。

所以人口性别比不平衡加重了邵阳市的社会管理成本,减少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投资,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4.人口年龄比不合理,人口老龄化情况严重给邵阳经济带来的影响从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来看,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比较慢,是逐步到来的。

而邵阳市的的情况却有所不同,邵阳市的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因而注定邵阳市的人口老龄化来势迅猛,发展快,出现未富先老的情况,而这快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将给邵阳市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这影响可以归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加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被抚养的老年人口增加,直接导致社会的抚养系数升高,劳动人口的负担加重。

1990年邵阳每7.36个工作年龄人口抚养一个老人,到2000年每5.95个劳动人口抚养一个老人,2010年下降到4.23个劳动人口抚养一个老人。

这一数据说明劳动人口除了自身生存和发展进行生产劳动外,还要负担更多的老年人口生存的费用。

劳动人口负担的增加必然会降低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这无疑会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经济的畸形发展。

第二: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高龄老人增长数度加快,需要社会赡养的老人越来越多,退休费,福利费用随之增加,社会负担日益加重,这给当地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从而影响其经济增长速度。

三.针对发展过程中的人口问题的解决措施(1)解决人口数量大问题的对策1.坚定不移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

7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邵阳市根据我国政策制定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人口高速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全市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36.46‰和10.78‰分别下降到2000年8.7‰-0.07‰。

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实现了人口类型转变,进入低生育水平时期。

与此同时,应当看到,全市的人口类型转变是在经济不发达情况下,靠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取得的。

强行进入低生育水平,这种低生育水平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任何思想上的松懈,工作中的失误和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将造成生育率的反弹。

因此,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的任务更重,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一法三规”,用依法管理来解决人口问题。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实施依法管理是解决好新时期人口问题,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

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相关配套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有效解决好人口问题,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实施依法管理人口问题,首先必须加强法制宣传。

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法制宣传和“四五”普法内容,广泛组织各级干部和群众开展学习活动,增强干部依法管理人口意识和群众自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