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输市场现状分析一运输市场发展现状(一)总体规模2011年底我国运输市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据统计2011年,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3696961万吨和159324亿吨公里,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04%和12.33%;累计完成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3526319万人和30984亿人公里,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85%和11.07%。
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吞吐量616292万吨,增长12.39%;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6400万标准箱,增长13.10%。
(二)各种运输方式情况1铁路运输2011年铁路旅客发送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0.6%,旅客周转量比上年同期增长8.8%。
货物发送量(不含行包)比上年同期增长7.9%,行包比上年同期增长5.9%。
主要品类运输情况,2011年煤炭运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3.4%,石油运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2%,粮食比上年同期下降1.6%。
2011年铁路客货运量保持平稳增长,生产运行情况良好。
全年增速“前高后低”,货运量比客运量增速趋缓幅度更为明显,其中货运量同比增幅有所波动。
(1)铁路的客运量与旅客周转量从总量上看稳步增加,但增幅放缓。
相比之下,公路和航空的客运量与旅客周转量正在快速扩张。
铁路客运量与旅客周转量占总交通运量的比例正在逐年降低,而公路和航空的客运量与旅客周转量占比逐年增加。
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经济发展、社会节奏加快、人民收入提高,客观上增加了对公路和民航这样灵活、高效的交通工具的需求。
铁路客运的客运高峰一般集中在节假日(特别是春节时期)。
(2) 货运量与货物周转量,目前我国铁路货运还停留在对大宗散货等低运价、低回报率的运输上,运输结构的层次比较低,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现代运输市场上对冷藏运输、罐装运输、集装箱运输等需求日益增加,而铁路运输无法满足这些需求,铁路客运量与旅客周转量占总交通运量的比例正在逐年降低。
2公路运输2011年上半年公路货运保持平稳增长,下半年受下调公路收费和成品油价格变动等因素作用,公路货运稳中有升。
2011年,全国营业性客车完成公路客运量328.62亿人,旅客周转量16760.25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7.6%和11.6%。
全国营业性货运车辆完成货运量282.01亿吨,货物周转量5137.74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5.2%和18.4%,平均运距182.17公里,比上年提高2.8%。
城市客运方面 2011年全国拥有公交专用车道4425.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699.6公里,公交停车面积4375.0万平方千米增长18.6%,轨道交通车站1147个,增加170个。
全国拥有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45.37万辆,拥有轨道交通运营车辆9945辆,24330标台。
3水路运输(1)整体情况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国际航运贸易需求持续低迷,2011年航运业继续处于低位运行。
2011年全国完成水路客运量2.46亿人,旅客周转量74.53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9.7%和3.1%。
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42.60亿吨,货物周转量75423.84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2.4%和10.7%平均运距1770.65公里,比上年减少35.07公里。
其中内河运输完成货运量21.03亿吨,货运周转6564.88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1.5%和18.6%,沿海运输完成货运量15.72亿吨,货物周转量19503.56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5.0%和15.5%。
远洋运输货运量6.35亿吨,货物周转量49355.40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9.5%和7.3%。
(2)国际集装箱运输2011年受高油价、日本地震、欧债危机、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失业率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集装箱运输市场复苏情况低于预期。
二季度集装箱货量逐步回暖,下半年集装箱运输市场旺季也不明显。
2010年以来,很多大型班轮公司利用造船价格低谷争相造船,新增大批订单。
2012年将有130万TEU 运力交付,增幅为8. 6%; 2013年新增运力还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4民用航空运输2011年中国民航运输呈现以下特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显著放缓。
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分别累计增长6. 5%, 9. 2%和1. 5%。
其中,2011年运输总周转量为自1990年以来增速倒数第三的年份,仅高于2003年(SARS, 3.56%)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3. 14%),货邮运输量同期累计降幅为近20年来最低。
民航市场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国际市场得到开拓。
大型航空运输企业在国内市场受影响情况下,积极开拓国际航线,直接导致国际旅客运输周转量同比增长14. 3%,成为拉动本年度运输总周转量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2011年我国交通运输业运行情况呈现以下特点:1 2011年交通运输及物流业整体运行呈现“前高后平”走势。
行业总体表现与宏观经济基本保持一致,高位回落后平稳增长。
一季度各项数据同、环比增速均较快;二季度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交通运输行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增幅逐渐收窄;三季度较二季度增速略有回升;四季度呈平稳增长态势。
全年随宏观调控政策逐步落实,经济结构调整稳步进行,全行业呈平稳增长、增幅逐渐收窄的“前高后平”走势。
2 2011年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推动交通运输及物流企业成本上升。
在通胀预期、大宗商品尤其是油价上涨影响下,企业运营成本己进入上升通道。
同时区域性、阶段性的“用工荒”,也成为推动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生产要素价格的持续上涨,使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企业经营压力增加。
3 2011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相应政策治理公路收费和进行税收改革,为降低物流成本、理顺市场秩序起到重要作用。
2011年国务院和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国八条”;五部委出力。
尽管规模较大的运输企业有所增加,但这些企业的业务也仅仅局限于某一地区,对整个道路运输市场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真正跨地区的道路运输企业寥寥无几。
5我国道路运输市场存在大量低质量的运输活动由于我国道路运输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且经营主体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比较突出,直接导致了市场存在大量的低质量的运输活动,即:运输服务质量差、创新服务种类少、经营方式落后、运输组织化程度低下、现代新技术应用相对滞后,这些均严重阻碍了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的发展。
只有通过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整合利用各种运输资源,提高运输市场的整体技术含量,才有可能提供高品质的运输服务,促进我国道路运输市场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6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管理缺乏规范化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开放了道路运输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道路运输市场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的管理都不够规范化,直到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道路运输业的持续和快速发展,推动了道路运输规范化管理的进程。
但是,我国运输市场仍以行政管理为主,运输管理的体制也不统一,造成运输市场被严重割裂,这又制约了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的发展。
(二)航空运输市场民航货运虽然总量不高,但考虑到所承担的货物的价值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航空货运无疑开始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各大枢纽机场纷纷重视并着手建设专业化的货运设施,包括货运中心、物流园区、保税加工区等,证明了航空货运的发展趋势和良好的未来。
2010年航空客运量略有上升,客运周转量基本持平,这说明在巨大的市场增量中,航空取得了市场竞争优势,特别是客运量增长慢于周转量的增长,航空客运在过去认为并非属于自己的领域也获得了竞争优势,主要原因应归于航空市场的企业竞争和灵活的机票价格。
三运输市场改革策略为了保证运输市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协调一致,保证各项运输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对运输市场进行规范,建设健康的运输市场。
1 加快科技投入,加快运输产品的设计开发公路运输:大力发展高等级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
并以高速公路为契机,客运中高起点使用性能先进的名牌车型,货运中发展大型拖挂车和专用车,积极组织货物快件运输、集装箱运输和冷藏运输等,并利用技术的改进努力延伸公路的经济运距。
当前,公路客运线有的已长达2 000 km以上,公路运输的服务领域已向中长途延伸。
铁路运输: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投入,加快推广计算机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
从1996年开始,为满足社会运输需求并适应竞争需要,铁路采取了以列车提速为手段的技术改造,在此基础上,要继续研究和实施准高速网建设规划,加大对与公路平行区段的既有线改造,全而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缩短旅行时间。
在运输组织上,实行主要干线客货分流,并大幅度增加客车对数。
与此同时,铁道部正在积极规划第一条高速铁路的建设。
通过上述措施,保持铁路在中长途客货运输中的优势地位。
民航和水运为适应竞争需要,也在积极引进先进的运输工具,使民航干线飞机巨型化、超高速化,水上货运船舶大型化、专业化、高效化,水上客运努力实现旅游化、高速化。
2支持和鼓励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运输协作由于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功能和适应范围,都有最适合的优势领域,彼此不能相互取代。
因此,应根据社会经济和运输市场发展的需要,支持和鼓励各种运输方式间的运输协作,通过运输协作来填平运输方式之间技术优势的间断部分,使运输供给特性具有更好的连续性,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各种运输需求,避免运输企业间的不良竞争。
为满足社会经济生活对人与货物高效率空间位移的需要,各种运输方式间互相衔接、协调发展,即交通运输一体化正在成为世界运输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运输企业通过运输协作可以扩大自己的市场联系范围,增加长期稳定的客源和货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避免不良竞争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后果。
因此,积极鼓励和促进交通运输的一体化,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法律环境的支持,应当成为国家宏观运输发展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健全市场机制市场机制主要包括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风险机制。
健全市场机制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实行政企分开,特别是国有企业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革,使之产权清晰,并解决由产权关系产生的其它问题,比如铁路运输要通过“网运分离”真正实现政企职责分离,产权关系调整,经营机制转换;依法治运,建立运输市场的法律体系,依靠法律手段使运输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建立市场服务体系,包括基础设施、中介机构、信息服务系统等。
4运输市场的发展展望虽然我国运输市场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是从市场规模和技术结构来看,我国的运输市场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运输市场发展备受重视,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状况已得到了全而改善。
进入21世纪以来,更应注重运输业的发展,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引导运输市场向更健康和科学的方向发展,更加充分地发挥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