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4、有感情的朗读《敕勒川》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1、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
2、了解《夜宿山寺》的内容,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3、有感情的朗读《敕勒川》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以拜访名人导入:小朋友好,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去拜访一位古代的名人。
他是谁?让我们一起来敲敲门,来,一起来,咚,咚,咚!,门开了,是谁?(李白)对了。
(出示李白头像)
2、认识诗人李白。
老师:李白是什么人?我们知道他哪些作品?(《静夜思》、《古朗月行》——)过渡:小朋友,李白是一个性格非常豪放的人,这天,他登上了一座高山。
(电脑出示一座山)在这座高山上还有一座高高的寺庙。
夜深了,李白站在寺院的楼台上,仰望满天的星星,觉得美丽极了,于是,他展开美妙的想象,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
(板书:夜宿山寺)
二、解诗题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看古诗
读准下列字音:寺、宿、摘、恐。
(认读生字时,字形相近的可以放在一起识字,如:“寺”和“诗”,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字音字形。
)
三、明诗意
1、学生自由读。
2、个别读、集体评、再读、再评,教师纠正个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3、现在,请小朋友展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跟随着诗仙李白一块到山上去游览一翻吧!(电脑出示:山、星、诗)
4、站在楼上,李白感受到什么了?
李白这时候感受最深的就是:这座楼实在是太(高)了。
那他是怎样描写楼高的呢?
5、学生读出第一个诗句:危楼高百尺
“高百尺”是什么意思?
当你一眼看到了一座这么高的楼,你的感觉会怎样?
所以是“危楼”。
谁能来读一读这一行诗?
分组读、自由读。
个别读,再评。
6、这时候,李白想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手可摘星辰”,教师正音。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一边做动作,一遍朗读。
7、李白还想到什么?(“不敢高声语”)
为什么呢?(“恐惊天上人”)
小朋友,刚才在楼上呀,我们都快跟神仙成了邻居了,你们说这楼高不高呀?真是高极了。
想想,夜已经很深很深,天上的神仙都睡着了,那么,我们该怎么读才不把他们吵醒呢?
教师指导小声读,个别读,齐读。
四、表演诵读古诗。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2、表演这首古诗。
3、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首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活动,同学们之间合作完成。
教师巡堂参与。
五、背诵古诗。
1、填诗背诵
夜宿山寺
()()高百尺,
手可()()()。
()()高声语,
()()天上人。
2、指名背诵
六、指导书写生字:辰寺诗尺
1、笔顺跟随,看清笔顺、间架结构。
2、交流书写生字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寺”,由两的熟字“土”和“寸”组成。
“土”要扁一些,“竖”写在竖中线上,两个“横”,起笔低,收笔高,都向右上方倾斜,第2个“横”贯穿左右,是这个字的3个横中最长的笔画,决定整个字的宽窄。
“寸”的“竖钩”在竖中线的右边。
“尺、辰”两个生字,字形相似,学生比较他们的共同点:都有舒展的捺和撇。
3、描红(注意起笔、收笔、占格位置。
)
4、教师范写。
5、独立写一个。
6、展示、评议。
第二课时
一、歌曲导入:
1、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2、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三、初读全诗,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标出生字。
学习生字我最棒:似、庐、笼、盖、苍、茫。
给生字组词:似(好似)庐(庐山)笼(笼盖)苍(苍山)茫(迷茫)
2.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指名朗读诗歌。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1)注意后鼻韵母的字:笼、苍、茫。
(2)读准诗中“见”xiàn的音。
3.师生做游戏。
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仔细观察这些生字宝宝,我有发现。
(1)加一加:亻+以=似艹+仓=苍阝+月=阴里+予=野(2)“笼、盖、苍、茫”都是上下结构。
(3)多音字:似 sì(似乎) shì(似的)
4.游戏巩固生字。
小朋友们都喜欢做游戏,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叫做“我读你指”。
方法就是同桌一个读生字宝宝的名字,另一个快速地指出来,看谁又快又对。
四、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
(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五、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
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
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
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茂盛牛羊怎么样?肥壮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六、拓展阅读
1.教师谈话引导:这就是国学,这就是传统,这就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像这样如诗如画的美景还有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另一位大诗人的作品——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看谁在最短时间内给大家背诵出来,做一回小诗人。
说说你读这首诗的感受。
小草绿茵茵的,漫山遍野,绿遍天涯。
3.当了诗人,我们再来猜一猜谜语。
【谜语】
房子没墙,地毯一张。
颜色多变,白绿花黄。
要问什么,羊的食堂。
谜底是什么呢?相信很多小朋友都猜出来了——草原。
七、作业布置
制作一期以“草原”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敕勒歌(北朝民歌)
草原美景
背景:阴山下
全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