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起来分类教学反思

一起来分类教学反思

《一起来分类》教学反思
玉门市下西号学校刘斌
《一起来分类》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整理房间”是给定标准让学生分类,主要是让学生在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而“一起来分类”是自定标准进行分类,由于学生已经学会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可变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团结合作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本节课我从淘气和明明做完作业后整理书包的情境入手,给学生提供一个现实的问题,为了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设计了两次整理书包的活动,两次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次是根据学生无意识的分类而另一次只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而学生才是发现者,学生自己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

在第一次整理书包的基础上进行说一说,比一比活动,使学生感悟到分类的方法是多样的,又通过第二次整理书包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这种认识,两种方法都说明了学生已经意识到分类的标准是不固定的,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大多数学生通过整节课的动手活动,知道了任何简单的分类都不能满足一定的需求,因此要学会层层分类。

还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掌握,需要课后多加辅导。

这节课的教学总的来说气氛宽松,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愉快;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小组如何有效地进行合作。

课堂上可以看出小组缺乏合作能力,学生分组学习的能力较差,分组学习的组织不够规范,而且不少学生还存在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想法的行为,导致小组成员各自为阵,无法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

针对这一问题,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

使每个小组的共同目标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只有在小组取得成功的前提下,组内的每个学生才能获得成功。

这种做法可以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荣辱与共”的集体主义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成员,就会把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的其他成员,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有组织地开展“小老师”活动。

把命名“小老师”作为对学生鼓励性的评价。

凡是对某一知识接受得快,某一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均可命名为“小老师”,让他去教小组内别的同学。

“小老师”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谁在某一方面学得快、学得好,谁就有资格当小老师。

并注意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中差生也有当小老师的机会。

在争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时也促进每一个学生自身的进步。

总之:这节课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

这对我今后的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