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故调查与分析》期末复习题 答案

《事故调查与分析》期末复习题 答案

事故调查与分析期末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 事故: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中止,造成人员伤亡或(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2. 磨损:相互接触并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由于机械、物理和化学作用,造成物体表面材料的位移及分离,使表面形状、尺寸、组织及性能发生变化的过程。

3. 最小割集:在事故树中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4. 韧性破裂:容器、管道在压力作用下,器壁上产生的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而发生断裂的破坏形式。

5、腐蚀:材料与环境间发生化学或电化学相互作用而导致材料功能受到损伤的现象。

6、应力集中:零件截面有急剧变化处,引起局部地区的应力高于零件受到的平均应力的现象。

7、疲劳:材料在反复加压、卸压过程中而在低应力状态下突然发生的破坏形式。

8、着火:可燃物受到外界火源直接作用而开始的持续燃烧现象。

9、事故树分析:一种从结果到原因找出与灾害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的分析法。

10、事件树分析:从原因推论结果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了提高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预先制定事故应急救援对策,为在事故中保护人员和设施的安全而制定的行动计划。

二、填空题1、在生产过程中的隐患即危险因素主要有: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2、依据造成事故责任的不同,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

3、压力容器爆破时,爆破能量在向外释放时以冲击波能量、碎片能量和容器残余变形能量三种方式表现出来。

4、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总目标是将紧急事故局部化,并尽可能予以消除,尽量缩小事故对人和财产影响。

5、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教育。

6、容器、设备发生物理爆炸时通常在两种情况下发生,即正常操作压力下发生或超压情况下发生。

7、大量的事故统计结果表明,事故具有以下3个特性:因果性、偶然性与必然性和潜伏性。

8、按人体伤害程度分,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定义为轻伤。

9、化学爆炸时,介质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形成爆炸的能量来自物质迅速发生化学变化时释放的能量。

10、在事故树的最小割集中,任一基本事件不发生时,顶上事件不会发生。

11、噪声不仅损伤职工的听觉,对神经、心脏及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还会使职工的情绪烦躁,降低工作效率,甚至还会引起事故。

12、事件树分析是从原因推论结果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按事故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分析。

13、对于疲劳断口而言,可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判断疲劳源位置,疲劳区中磨得最亮的地方即是疲劳核心。

14、在造成事故的原因中,对事故发生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即为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既可以是直接原因,也可以是间接原因。

15、可燃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16、液体泄漏后立即扩散到地面,一直流到低洼处或人工边界形成液池,如遇点火源则形成池火。

17、事故总损失为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之和。

18、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链锁理论的局限性在于把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发生完全归结于人的因素。

19、金属材料在长时间恒温、恒应力作用下,即使应力低于屈服强度,也会缓慢产生塑性变形而断裂的现象称为蠕变断裂。

20、事件树分析中,形成分支的每个事件的概率和等于1。

三、选择题1、扑救浓硫酸与其他可燃物品接触发生的火灾时,如果浓硫酸量很大,应改采用(C )灭火。

A、水泥B、水C、干粉D、蛭石2、事故现场划分警戒区、轻微区和重危区,一般情况下警戒区范围为(C )。

A、100m B、200m C、50m D、300m3、事件树分析是一种从(B )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A、结果到原因B、原因到结果C、结果到结果D、原因到原因4、韧性断裂宏观端口不平齐,且与主应力方向成( A )。

A、45ºB、60ºC、90ºD、30º5、重伤是指相当于表定工作日等于和超过( B )日的失能伤害。

A、100 B、105 C、50 D、30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 A )。

A、2小时B、4小时C、12小时D、24小时7、在工业生产中发生的化学爆炸事故,绝大部分是( A )。

A、爆炸性混合物爆炸B、简单分解爆炸C、复杂分解爆炸D、混合爆炸8、易燃、易爆气体、液体泄漏后遇到引火源会被点燃而着火,其燃烧方式有( ABCD )。

A 、池火B 、喷射火C 、火球D 、突发火9、污染区域的化学洗消方法有( ABC )。

A 、中和 B 、水解 C 、氧化 D 、还原10、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 ABC )。

A 、安全生产思想教育 B 、安全生产知识教育 C 、安全管理理论及方法教育 D 、安全培训11、可燃液体泄漏后淹到地面形成液池,遇到火源燃烧而形成( C )。

A.火球 B.喷射火 C.池火灾 D.突发火12、可燃物质开始着火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 A )。

A. 燃点 B. 闪点 C. 自燃点13、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A )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A. 30B. 10C. 3D. 5014、金属构件在( A )的作用下,虽然应力水平低于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经过一定的循环周期后,金属构件会发生突然的断裂称为疲劳断裂。

A.交变应力B.拉应力C.压应力15、扑救遇湿易燃物品,如金属钾发生火灾时,可以用(C )进行灭火。

A.水 B.泡沫 C.干粉 D.干冰16、我国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约为(A )。

A.1:2 B.1:3 C.1:4 D.1:117、当两个金属零件表面直接接触,其间没有润滑油膜隔开,即没有形成完全润滑时的磨损称为( B )。

A.磨料磨损B.黏着磨损C.冲蚀磨损D.腐蚀磨损四、回答下列问题1. 简述扑救危险品火灾总的要求。

1)先控制,后消灭 2)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3)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主要 途径4)正确选择最适应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5)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6)火灾扑灭后,应当保护现场,进行事故调查2. 普通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为哪几类?划分依据是什么?答:普通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1)特别重大事故:一次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一次造成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2)重大事故:一次造成10以上30人以下死亡;一次造成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3)较大事故:一次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一次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4)一般事故:一次造成3人以下死亡;一次造成1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一次造成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3. 假定某故障树共有5个最小割集,P 1={X 4},P 2={X 1,X 5},P 3={X 2,X 7},P 4={X 2,X 3,X 5},P 5={X 3,X 7,X 6},判断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系数。

答:可通过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近似判断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系数1)第一个最小割集只有一个基本事件X 4,所以X 4结构重要系数最大。

2)在其他最小割集中, 基本事件X1、X6出现1次 基本事件X2、 X3、 X5、 X7出现2次 利用近似判别式计算得()()()()()()4321217412164321215212121343212122121113121313121313131212=+====+==+==+===----------I I I I I I所以,结构重要度系数为I(4)>I(2)=I(5)=I(7)>I(1) > I(6)4.简述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答:海因里希最初提出的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个因素1)遗传及社会环境可能造成鲁莽、固执、贪婪及其他性格上的缺点的遗传因素,妨碍教育、助长性格上的缺点发展的社会环境,是造成性格上的缺点的原因。

2)人的缺点鲁莽、过激、神经质、暴躁、轻率、缺乏安全操作知识等先天或后天的缺点,是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物的危险状态的直接原因。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诸如在起重机的吊荷不停留、不发信号就启动机器,工作时间打闹或拆除安全防护装置等不安全行为,没有防护齿轮、扶手,照明不良等机械、物的不安全状态等,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4)事故这里把事故定义为,由于物体、物质、人或放射线的作用或反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之外的,失去控制的事件。

5)伤害直接由于事故而产生的人的伤害。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强调了消除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在事故预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这一点多少年来一直得到广大安全工作者的赞同。

但是,该理论的局限性是把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发生完全归因于工人的缺点。

5.写出事件树分析的基本步骤。

1)确定或寻找可能导致系统严重后果的初因事件,并进行分类,对于可能导致相同事件树的初因事件可划分为一类2)构造事件树,先构造功能事件树,然后构造系统事件树 3)进行事件树的简化 4)进行事件序列的定量化6.简述构件发生疲劳断裂的特征。

1)破坏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2)由断口宏观分析可见疲劳裂纹产生、扩展和最后断裂等区域,前两者光滑,后者较粗糙3)从开裂部位看,一般都是在局部应力很高的地区4)从裂纹形成、扩展到断裂发展缓慢,只是一般开裂,出现裂缝口5)通常在操作温度、压力大幅度波动且频繁启动、停车时发生7. 简述设备发生脆性破裂时的相关特征。

A断裂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断裂之前没有或只有局部极小的塑性变形; B断口呈金属晶粒状并富有光泽,断口平直与主应力垂直;C 瞬间发生,有许多碎片飞出;D 破坏时的名义应力较低,低于或接近材料的屈服极限;在较低温度发生,且材料韧性很差;F断裂在缺陷处或几何形状突变处首先发生。

8、简述事故应急救援的目的。

1)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重大事故发生后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事故应急救援通过一系列措施控制事故的继续扩大,这是事故应急救援的出发点。

2)可用来指导事故的预防: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在事故发生前开始的,通过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可以发现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就能消除该隐患,从而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3)可用来训练和提升企业和单位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需要所有人员的参与,在编制预案以及演练过程中,所有人员对事故救援都有进一步的了解,强化了安全意识,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