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北三市级)
B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累官至检校太尉 累:多次
B.太祖将期受禅
禅:封禅
C.匡凝乃燔其舟
燔:焚烧
D.诸将以为慢
慢:轻视,傲慢
【解析】B项:禅,禅让,指帝王让位给别人。封 禅,古代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去世后,赵匡凝自封为襄州留后,后来朝廷对他这一官职给 予了确认。 B.赵匡凝非常注重个人仪表,对于祖上及父亲的名讳,也非常爱护 不容侵犯。 C.唐末朝廷衰微,各地藩镇大多不上交赋税,但赵匡凝兄弟仍照常 缴纳贡赋。 D.赵匡凝对后梁太祖朱温心怀忠义,积极输送物资,但还是被他派 兵打败了。
C.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 魂——杜甫
D.集群圣之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存神 过化,德合乾坤——孔丘
【解析】(A项对应的人物应为陶渊明)
C 4.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临摹名帖时,法帖的轮廓和神韵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当下的心境。不 断临帖的过程,其实就是与古人神交的过程。在笔、纸、手、心长时间的磨 合中,以前粗糙的书写方式逐渐被破除,同时性情中焦躁、杂乱的习气也会 被削弱,静谧的书香墨海能渐渐陶冶出精神之光。“旧我”不断褪色后,温 文尔雅的君子形象将卓然而立。
【解析】(历程:经历的过程。仅指已发生的。进程:事物发展变化的 过程。包括已发生的和未发生的。掣肘:比喻有人从旁牵制,工作受干扰, 难开展。骚扰:意指扰乱他人,使之不得安宁,含贬义。釜底抽薪:意为 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借以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 中进行破坏。一网打尽:比喻一个不漏的全部抓住或彻底清剿)
易出错的是“气貌甚伟”“巨鉴”。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2)及师厚济江,匡凝以兵数万逆战,大为师厚所败。(3分)
【参考答案】等到杨师厚渡过长江,赵匡凝率领数万士兵迎战,
被杨师厚打得大败。(“济”“逆”“为……所”各1分)
【存在问题】(1)“济”,有不少学生译成“到达”;(2)“逆”字 的翻译错误最多,很多翻译为逆流而上、抵抗等; 【原因分析】(1)基础较差,缺乏课内外知识的积累,缺乏联系并已学 知识的思维能力;(2)阅读文本不细致,分不清简单的人名和地名等; (3)表述过于随意,即使能译出得分点,但表述时用词及句子好多不合 逻辑,语病百出。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文明不仅是倡导、教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梳理中外社会文明史就能 发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持续管理的结果。去
日本旅游的人,往往会感慨其公共文明: ▲ 。 ▲ , ▲ 。 ▲ , ▲ 。
①什么是现代社会的“勿以恶小而为之”,法律写得明明白白 ②以至日本媒体写社论提醒国民要尊重对方国家的风俗、习惯、礼仪 ③一丝不苟的垃圾分类、不留一片垃圾的体育赛场、井然有序的公共场所等 ④究其源头,1948年出台的《轻犯罪法》功不可没 ⑤即便如此,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产生过大声喧哗、不守 秩序的不文明现象 A.③②④⑤① B.⑤③①②④ C.⑤③②④① D.③④①⑤②
中国高科技企业走向世界的 ▲ 绝不会一帆风顺,难免还会遭遇 这样或那样的 ▲ 。对此,我们要有充分认识,并时刻做好准备。 一旦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知道哪天就会被人 ▲ 。这样严酷的现 实,中国企业必须时时警醒。
A.历程 骚扰 一网打尽 B.进程 掣肘 釜底抽薪 C.历程 骚扰 釜底抽薪 D.进程 掣肘 一网打尽
张锐 李佳伟
严龙 田千里
语文总分
104 101 105 101 101 101 103 109 104 103
姓名
王子琪 郑传亮 纪卫瑶 刘普豪
王康 金雨婷
张鹏 周洵 李佳伟 李润 张志伟 严龙 张锐 田千里 郁家恒 顾文祥 申海旭
客观题
30 30 30 30 27 27 27 27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解析】文中说的是赵匡凝对唐王朝心怀忠义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匡凝气貌甚伟,好自修饰,每整衣冠,必使人持巨鉴 前后照之。(4分)
【参考答案】赵匡凝气度相貌非常雄伟,喜好整理装饰自己, 每次整理衣服帽子,一定让人拿着大镜子(自己)前后照看。
(“气貌”“修饰”“鉴”各1分,语意通顺1分。)
于淮南蛮夷;第二次,太祖将期受禅,赵匡凝不支持。
【存在问题】: 1.审题不清,概括不全。如第一次讨伐原因概括为“太祖清口大战失败,对太祖失 去信心”,第二次讨伐原因概括为“对朝廷忠心不二”等。 2.望文生意,曲解原文。如“密附淮夷”理解为“秘密地躲藏在淮夷那儿”。 3.关系不明,重点偏离。如第二次讨伐原因有的概括为“他兄弟俩并据藩镇”,其 实“匡凝兄弟并据藩镇”是太祖“遣使先渝旨”的原因,想拉拢他支持自己称帝。 4.不懂概括,摘抄原文。
发小儿热。”诸将以为慢,渥 宴吃青梅,赵匡凝看着杨渥说:“不要多吃,
遣匡凝海陵,后为徐温所杀。 初,匡凝好聚书,及败,杨师 厚获数千卷于第,悉以来献。
(选自《新五代史》卷十七,有删节)
会发小儿热。”将领们认为他轻慢无礼,杨 渥派遣赵匡凝到海陵,后来被徐温杀死。当 初赵匡凝爱好藏书,等到兵败后,杨师厚在 他家里得到数千卷书,全部献给了朝廷。
【译文】光化初年,赵匡凝因太 祖(朱温)在清口战役失败,就暗中结附 淮南蛮夷,太祖(朱温)派氏叔琮领兵攻 伐他。不久,他属下的泌州刺史赵璠 翻过城墙投降,隋州刺史赵匡璘在战 阵前被抓住。不久康怀英攻下邓州, 赵匡凝害怕,派使者乞求结盟,太祖 (朱温)答应了他,从此依附于太祖。等 到成汭在鄂州被打败,赵匡凝上表推 荐他弟弟赵匡明任荆南留后。这时唐 王朝衰微虚弱,各道常规的赋税大多 都不上供了,只有赵匡凝兄弟虽然雄 据一方,可是对唐王朝竭尽忠心,贡 赋不曾停止。
匡凝自为襄州留后,朝廷即以旄 守多年,很有威望德惠,多次升职到检校
钺(máo yùe白旄和黄钺,借指军 太尉、兼中书令。
权。)授之。作镇数年,甚有威
赵匡凝气质相貌非常雄伟,喜好整理
惠,累官至检校太尉、兼中书令。 装饰自己,每次整理衣服帽子,一定让人
匡凝气貌甚伟,好自修饰, 拿着大镜子(自己)前后照看。会见客人
【方法指津】(1)直译为主,单变双;(2)关注4类“重点词”、 句式 和语气。(3)多积累文言实虚词;(4)平时要培养根据上下文对句意的 把握能力,分清人名、地名,抓住常见的词语,提高翻译的能力,增强对 句意、文意的理解。
8.请简要概括赵匡凝两次遭太祖讨伐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第一次,太祖清口战役失败后,赵匡凝暗中依附
赵匡凝于是烧掉自己的战船,驾着一 只小船急速划桨,沿汉水逃往金陵。
译文】《新唐书》记载:杨师厚从
谷伐木为梁,匡凝以兵二万濒 山谷里砍伐树木造船,赵匡凝带领两万士兵
江战,大败,乃燔其舟,单舸 临江迎战,被杨师厚打败,就烧掉战船,独
夜奔扬州。行密见之,曰:
自驾小船连夜逃往扬州。杨行密见了他,说:
“君在镇,轻车重马输于贼, “你当年在藩镇(做官)时,用车马驮载着
今败,乃归我邪!”《欧阳史》 轻重物资输送给贼人,现在失败了,才来归
云:行密厚遇匡凝,其后行密 附我啊!”《欧阳史》记载:杨行密很优厚
死,杨渥稍不礼之。渥方宴食 地对待赵匡凝,后来杨行密去世,杨渥对待
青梅,匡凝顾渥曰:“勿多食, 他就逐渐不够尊敬了。(一次)杨渥正在设
每整衣冠,必使人持巨鉴前后照 时,乌巾上稍觉有灰尘,就让侍候的歌妓
之。对客之际,乌巾上微觉有尘, 拿着红色的拂尘拂去它。有不小心触犯了
即令侍妓持红拂以去之。人有误 他家讳的人,往往要遭受他棍棒的捶楚,
犯其家讳者,往往遭其木楚,其 他就是这样方正严明。
方严也如是。
光化初,匡凝以太祖有清口 之败,密附于淮夷,太祖遣氏叔 琮率师伐之。未几,其泌州刺史 赵璠越墉来降,随州刺史赵匡璘 临阵就擒。俄而康怀英攻下邓州, 匡凝惧,遣使乞盟,太祖许之, 自是附庸于太祖。及成汭败于鄂 州,匡凝表其弟匡明为荆南留后。 是时唐室微弱,诸道常赋多不上 供,惟匡凝昆仲虽强据江山,然 尽忠帝室,贡赋不绝。
【解析】第③句和公共文明衔接最紧密,第④句是第③句的因,且 《轻犯罪法》与第①句的“恶小”“法律”等词语衔接;第②句是第⑤ 句程度更深的表达,故选D。
A 3.下列对联与所描写的人物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 甘了此一生——李白
B.万里坏长城,南渡朝廷从此小;一抔留古墓,西湖烟水 到今香——岳飞
【备考建议】注意以下3点: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意。2.仔细审题,寻找答题区间。3.筛选信息, 组织语言作答。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送柳秀才往连州①看弟
马戴
离人非逆旅,有弟谪连州。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
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何处江关锁,风涛阻客愁。
[注]①连州,位于广东清远。
9.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5分)
【链接】(2015江苏)《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⑵ 简要赏析颔联、 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参考答案】(1)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 药);(2)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3)虚实结 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3)行密厚遇匡凝,其后行密死,杨渥稍不礼之。(3分)
【参考答案】杨行密很优厚地对待赵匡凝,后来杨行密去世,
杨渥就渐渐地不尊敬(礼貌地对待)他了。
(“厚”“遇”“礼”各1分)
【存在问题】(1)“行密”为人名,但不少同学拆开翻译;(2)“厚遇”意思为 优厚地对待,不少学生虽照字翻译,但把“厚”当成文中的杨师厚,译成了人名; 把“遇”译成遇见;(3)有错别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