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与发展结题报告书
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与发展结题报告书
世界著名的创造学专家奥斯本认为“人人都有创造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这种潜力随时均可任意表现出来,只有通过各种途径的开发和训练才能变成现实能力。因此,根据创造教育的特点,在青少年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科技活动,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才能使科技活动成为对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2)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旨在培养科学教育师资,推动我校现代科学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和其他相关教育工作者,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具体目标出发,学习有关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理论,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以新的学习观和教育观指导自身的实践,研究和探索在青少年科技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在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在课外科技小组的活动过程中,以及在参与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过程中,如何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青少年科学兴趣的培养,使他们乐于学习;如何注意启迪青少生的科学思维,鼓励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如何引导青少年在实践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升华创造性思维,做到创新学习。
3.加强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是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战略问题。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这既是对时代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也是对这场经济、社会、科学、文化深刻变革的积极回应。由教育部师范司委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实施、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师训计划”〖项目号J0421001〗,旨在通过建立实验基地(实验区、实验校),开展课题研究、青少年科技活动、骨干教师研修等方式,影响一大批骨干教师在为我国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探索中,共同参与制定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蓝本和青少年科学素养基准,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全面创新。我校作为洛阳地区第一个开展科技教育的县城学校,就是想通过自己的探索为其他县级学校提供科技教育和特色建设的范例,来丰富科技教育和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1)科学教育进入主课堂,把学科知识教学作为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手段。在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青少年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教师作为科学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只有在教育实践的师生双边活动中,通过学科知识的教学,将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落实到全过程,从而实现科学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培训内容必须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职场中的科学教育理论与技能问题,既是科学教育研究的内容,也是教师培训的内容。如学科知识教学计划的制定、不同年级的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不同地区的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标准、科技创新活动的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科学教育的基本技能等,都必须纳入科学教育能力培训的范围。
课题研究情况及主要成施了”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与发展研究”这一课题。两年来,已取得重要阶段成果,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校要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政策依据,也为未来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创设科技教育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科技思想、科学方法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科技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2、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是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就是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阵地和机会,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真正领略到创造和实践的快乐。(一)采用学、玩结合的办法,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无拘无束地活动在创造的天地里。由于课余活动的本身带有玩的色彩,因此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而玩乐则是小学生最自由、最快乐的时刻,这对创造心理来说是最佳时机,因为此时思维活跃,联想流畅。 (二)好奇是创造力的种子,是创造思维活动的动力。小学生的好奇,一方面反映他们的幼稚,另一方面是反映他们的求知欲,因此要努力使学生的好奇转化为创造的萌芽。在班内、校内或更大范围内举办学生现代科技知识竞赛,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了解人类科技进步历程和世界最新的科技信息,从而激发学生学科技、爱科技的兴趣。另外,经常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发现,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尝试改进和发明。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努力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把学生的课余积极性和兴奋点吸引到科技活动上来。
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与发展结题报告书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与发展研究
立项编号L092503324
课题主持人李黎_.
主持人单位洛阳市新安县西关小学.
主要完成者曹强、王蕊、朱秋红、
陈霞、付会芳、张化玲
成果形式科技校本课程
研究报告 论文
鉴定形式.
鉴定日期.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室
我校作为洛阳地区第一个开展科技教育的县城学校,就是想通过自己的探索为其他县级学校提供科技教育和特色建设的范例,来丰富科技教育和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
二、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1、如果说科技教育是培养现代科技创新人才的基础,那么这种科技教育必须是以学科知识教学为手段,通过学科知识的教学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尽管不同层次的教育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基准有不同的要求,但这几个层面的东西对于每一个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来说,是缺一不可的。因为:(1)任何一门学科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的科学方法,就不能成其为一门科学。我们学习一门学科,如果不能掌握一门科学的方法,就只能掌握一些零碎的知识。(2)科学态度是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科学信念与科学习惯。大家知道,科学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不仅拒绝权威,而且更拒绝权力。科学是没有意识形态的。任何超经验、臆想的、强权的东西都不能轻易进入科学领域,正是因为它无法突破严酷无情的科学态度防线。学习科学,就必须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态度。(3)科学精神是在科学真理探索和对科学本质认识的过程中,孕育起来的推动科学不断进步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学科知识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确定性,而科学精神则强调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科学教育应该强调怀疑的、批判的、创新的、求是的精神养成。此外,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科学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已成为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科学教育,应该特别注重科学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