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策略
思考题
一个公司最大的成本是什么?
公共关系的道与术 人性VS公关
公共关系与新媒体
• 以2亿人的微博用户为例,140个字的信息量,只 要一秒的传播时间,如果每一百个人有100个粉 丝,10%的粉丝跟着转发,只要转发四次,几秒 钟,就可以实现一亿人次的信息覆盖。
何谓危机?
在现代汉语中,“危机”的两种意思:
真诚沟通原则
• 不隐瞒事实真相 •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承担责任原则
• • • • 严查事实真相 采取果断措施 控制事态发展 追究主管部门责任 • • • • • •
系统运行原则
以冷对热、以静制动 统一观点,稳住阵脚 组建班子,专项负责 果断决策,迅速实施 合纵连横,借助外力 循序渐进,标本兼治
权威证实原则
受众接受信息的途径
attentio Memory action
attention
interest
AISAS认知模式
search action share
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效应
1、病毒效应 2、放大效应 3、雪球效应 4、审丑效应 5、野草效应
新闻网络生态
危机处理五个步骤
• • • • • 分析判断 制定目标 策略制定 组织策划 管理实施
危机处理—分析判断
明确问题 (危机是什么、起因及发起人等)
明确危机目前所处的阶段
分析危机涉及到的目标群体 (哪些群体会关注,关注的内容和关注的方 式)
判断可能的发展方向及对组织的危害
危机处理—分析判断
1、明确问题 1、危机是什么?是深层次的不是表象的。 是对警察保护能力的不 信任而不是“警察举手” 误解
领导人危机中应具备的素质
企业领导人于危机中应具备的素质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 2 3 4 5 6 7 14.1 6.7 2.6 1.8 0.3 0 8 0 9 0 10 32.3 42.3
横轴图示:1沉着冷静,勇于担责;2善于沟通,富有团队精神;3胸襟开 阔,具有大局意识;4人脉广博,能上下周旋;5诚实守信,处处开诚布公; 6善于创新,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7知识全面,透彻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 8外貌形象好;9为人具有亲和力;10一丝不苟,每一细节都照顾到。
一、是指潜伏的祸根,如危机四伏;
二、是指严重困难或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如 经济危机。
潜在风险+关键时刻
“危 机”:中国式解读
中国造字的玄妙:
危=危险、危难、危局 机=机会、机遇、商机
解决困局+找到机会
海恩法则
每一起重大的飞行安全事故背后 有29个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 后有300个事故苗头,每个苗头 背后有1000个事故隐患。 -事故背后有征兆 征兆背后有苗头
墨菲定律
■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 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 ■ 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 . 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 出这种选择。
• 日常危机处理机制
• 危机处理预警系统 • 危机处理方法
公关危机 三重点
建立日常危机处理机制
I. 平时注意提高企业的自身免疫力 在危机到来之前能预防并避免是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办法,也 是最明智的办法。就像对待疾病一样,危机防范的首要问题就是提高 企业的 免疫力。主要方法:
建立日常危机处理机制
曝光频率密集化、案件性质恶劣化; 涉官案件基层化、网民反应升级化。 燃点越来越低、爆点越来越高; 速度越来越快、烈度越来越强。 新闻源头不可控、传播速度不可控; 内容分散不可控、舆论放大不可控。
网络公关的几个建议
1、全员公关; 2、制度层面; 3、速度第一; 4、抓大放小; 5、专题报道; 6、持续监测; 7、权威发布;
危机的预警
风险向危机的转化
Y 风 险 与 危 机 的 影 响 程 度 P
突发事件 触发燃点 C D
M
Q
危机管理进程 A'
O'
B'
E'
O
风险阶段
A 危机阶段 B
E
风险阶段
X时间
危机的预警
危机预警体系
定性分析
定量 初 分析 始 判 断
分 析 风 险 信 息
监 测 危 机 动 态
处 理 相 关 信 息
建 立 评 估 体 系
形 成 评 估 结 论
发 出 危 机 预 报
实 施 危 机 预 控
危机监测子系
危机评估 子系统
危机预告子系统
危机的预警
危机管理小组的构成 合理的危机管理团队应召集以下人员: 1、组织领导者 2、公关专业人员 3、危机涉及领域的专业管理人员、服务人员 4、行政后勤支持人员 5、律师或法律顾问 6、“公众热线”接待人员 7、财务主管 8、新闻发言人 9、第三方 10、心理咨询专家
横轴图示:1缺少危机管理预案,仓促应对;2高层危机管理能力不足;3缺 少专业的管理团队,经验不足;4内部各部门难以协调运作,危急关头各自 为政;5危机之中,与媒体沟通不畅;6公众的媒介素养不高,往往受到不 确切信息的误导,对企业形成舆论压力; 7危机之中,信息不明、时间紧迫; 8危机之中,政府态度暧昧;9危机之中,物资和人力资源有限;10其他
D区 低危害低概率 定期评估、防微杜渐
C区 低危害高概率 日常监控、警惕演化
危机的预警
风险对策研究
应对策略 承受风险 转移风险 消除风险 缓解风险 分担风险 规避风险 策略说明 与企业对风险的可承受力密切相关 转移风险责任,譬如参加保险或将风险转移到其他环节 配置资源,整合力量,全面化解风险 加强内部控制,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 减轻潜在负担,譬如通过合作共赢的形式与关联企业共 担风险 减少与消除运营管理中可能产生风险的活动
危机管理媒体应对策略
主讲人:叶峰
• 长江商学院公司治理与危机管理教席教授, • 北京交大中国战略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叶峰简历:
• Kellogg商学院管理学博士、北大与人大经济学与工商 管理MBA双硕士、北京大学哲学与传播学双学士。 • 兼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北大光华、经济学院、人大、 上海交大等30余家院校DBA/EMBA与EDP教授。 • 主讲战略管理、商业模式、公司治理与危机管理类系 列课程。
• 危机管理小组的职权应为处理危机事件的最高 权力机构和协调机构,它有权调动公司的所有 资源,有权独立代表公司作出任何妥协或承诺 或声明。一般情况下,危机处理小组应由企业 最高负责人担任小组负责人。 • 小组的其他成员,危机处理小组在必要时可分 为四个小组,即决策组织小组、信息管理小组、 后勤保障小组、参考咨询小组。
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为危机管理提供有效的组 织保障,企业的组织设计应注意:
——确保组织内信息渠道畅通无阻:上—下、下—上、左—右、
——确保组织内各部门和人员责权利明晰:避免真空、重叠(争 抢同一件事情)、推诿 ——确保组织内有健全效能的内控机制:权力的相互制约,尤其 针对关键职能和核心资源 ——确保组织内有危机反应机构及足够授权:平战、专兼、常非 结合。平时:宣教、准备、监测、预警、反应、动员;战时:全 面启动……
(5)忽视网络舆论和网络民意 有人统计,中国80%的危机从网络媒体爆发,而且100%的企业危 机有网络媒体参与,许多既不是主流报纸义正词严的深入新闻报道, 也不是中央电视台严肃调查取证的焦点访谈,而是网民所发的小帖子、 邮件或博客文章使得某些事件迅速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并引来传统 媒体的大规模介入。
• 让第三方权威机构说话 • 专家、学者、行业协会
Page
30
危机处理 的五种错 误心理
(1)封锁消息 一旦危机发生,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封堵消息,不让公众知道,甚至不让 上级部门知道。有的甚至不惜利用行政手段或司法手段进行干预。最近几年 出现的一些危机事件,几乎都出现过这一问题,不是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隐 瞒实情,就是一地政府对另一地政府隐瞒实情,从而延误了政府做出及时反 应的最佳时机。如辽宁海城学生中毒事件、哈尔滨水污染事件。 (2)一味辟谣和否认 有时即使危机已经出现,媒体开始报道或炒作,有些地方和部门出于各种 原因,还不顾事实一味进行辟谣,如“非典”初期有些地方的所作所为大家 都.还记忆犹新。这对政府形象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3)鸵鸟政策 一是不好说而不想说。二是不屑一说。信奉“沉默是金”的信条。突发事 件发生后,虽然引起媒体和公众极大关注和强烈反响,甚至出现铺天盖地的 批评和指责,但有关部门却任凭媒体轰炸,我自岿然不动,一概不予理睬。 如山东邹城女播音员死亡事件。
危机处理的两个核心问题
• 于事实层面寻找真相 • 于价值层面重建信任 • 真相的真相:对真相负责;真相是一个共识达成 的过程。 • 信任的本质:道德、经验、交换,三种信任观
图6:媒体关注的危机信息类型 60 50 40 30 20 10 0 对危机事实信息的关注 对危机价值信息的关注 48.7 51.3
只要人犯错,危机就难以避免!
蝴蝶效应
Butterfly Effect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 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 萨斯州爆发一场龙卷风。
预防潜在危机发生,必须从源头进行控制,管理好企业的每一个细 节,时刻关注企业内部的任何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做好预测。
危机是不可避免、不会消亡
危机沟通原则
• FFF(First Person, First Time, First Place)
– 要求公司的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
• OOO(only one out)
– 确立唯一声音出口,作为权威的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