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央人民政府在 今天成立了!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 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 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 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 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欢 悦起来。
(这段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 出了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中国,使全 中国人民感动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 比自豪。)
开国大典时 天 安 门 盛 况
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场面的段落, 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 的句子。
阅兵式
这是一次
的阅兵式。
轻声读读11—13小结,思考填空:
阅兵式的检阅司令员、阅兵总 指挥分别是( )和( )。受检阅 的部队开头是( )两个排,接着 ( )、( )、( )、( )。当 ( ) 部队经过时,( )的飞机 也 ( ),飞过天空。
zhuāng xuān huān 庄严 宣告 欢呼
sù 肃立
qíng 擎着
dǎng zòu 共产党 奏国歌
zé 毛泽东
fù
qí
sǎng dàn nìè zhēn
副主席 骑 兵
嗓子 诞生 聂荣臻
汇集—— 诞生—— 鼓舞——
完毕—— 光明—— 雪白——
协商—— 挺立—— 宣布——
肃静—— 汇集——
可以按照典礼开始前,典礼进行时, 阅兵、游行的顺序将课文分成四段。
执 教 者
“开国大典”是什么意思?
开—— 建立,开创 典—— 典礼 大典—— 隆重的典礼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 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建立新中国举行的隆重的典礼
伴你学生字
diǎn
wěi
xié
bīn
典礼 委员 协商
外宾
nìǔ zhān 电钮 瞻仰
fú huì
飘拂
汇集
阅读第5-14自然段,思考讨论:
1、 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典礼的哪 几激动人心的个场面?
2、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 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 感受到了什么?
1、 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典礼的哪 几激动人心的个场面?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 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 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全场30万人,为新中国的成立 而歌唱;为伟大的毛主席而欢呼; 为威武的中国军队而鼓掌。
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 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 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 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 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 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1、会前:广场布置 群众入场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 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 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 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 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 车就直奔会场。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 车就走向会场。
朝着某一方向有目的性地走。
开 国
大典之前(1—4)
广场布置 群众入场
进行大典(5-10)
庄严宣告、奏国歌、 升国旗、鸣礼炮
大
宣布、宣读
典
阅兵仪式(11-13)
检阅部队、 群众欢呼
群众游行(14-15) 天上、地下
退场
说一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 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 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 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朝着主席台。
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 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 望见到毛主席的心情。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 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 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 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 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 今天成立了!”
天安门城楼
金水河
天安门广场
旗杆
天安门广场
中华门
天安门广场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 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 灯分别挂两边。靠着城楼左 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 风招展。
主席台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 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 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更
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 来的。
想一想 :
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经过 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了哪些地方?你仿佛 看到了什么?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 到了农村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 到了校园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 到了工厂里
升国旗
这五星红旗升起来
了,表示中国人民从 此 ———,从此— ———,从此——— —。
(这段语言描写生动的再现了人民 群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喜 悦、激动的心情以及对领袖爱戴的深 厚情感。)
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 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 断地高呼 “人民万岁”!“同志们 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 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 面说明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热爱; 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 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象征,五星红旗升起来,表明 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当家 作了国家的主人,从此过上了新 的生活。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 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开国大典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 你知道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吗?为 什么连放28响吗?
54门礼炮象征全国54个民族(54个是根据当
•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 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 了整个北京城。
海军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 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步兵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 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等候检阅的炮兵
炮兵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 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 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战车师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 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
时的统计数字)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49年,新中国成立。 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
28年。
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毛主席宣读公告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 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 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 全场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喻体般的本体。
把掌声比作雷鸣。
朗读第14—16自然段,想一想:
你还可以从哪些语句中 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庄严、热 烈、隆重?
默读第四部分,画出概括节日 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 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 片红。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 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 北京城。
1、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有 什么作用? 2、“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两股”红流“指游行队伍,这样比喻写出 了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光明”象征着新中国的成立,使北京城、 使全中国永远摆脱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根据课文内容写排比句,写 出人们的心情。
全场30万人,为______而 _____;为______而_____ ; 为 _____而_______。
全场30万人,为新中国的成立 而自豪;为盛大的阅兵式而兴奋; 为见到毛主席而激动。
毛主席向群众挥手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 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 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 整个北京城。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1、“两股洪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 出了什么?
2、“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
旗”、 “红灯”,群众的“掌声”、 “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战车师
装甲车部队
装甲车
坦克车
•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 人一样。
骑兵师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 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 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 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人民空军的飞机
“人”字形飞机
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 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齐读第 一部分(1-4) 段,说说从 哪些地方看 出这是一次 “盛大的典 礼”。
1949 年 10 月1日,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 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 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 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 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同学们,请根据你以前阅 读的书籍或文章,用一句话 来说一说近百年来中国的现 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
辛酸屈辱 丧权辱国 外忧内患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 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 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 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 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 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 “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 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 生了。
主席 毛泽东
副主席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政务院总理
周恩来(兼外交部部长)
毛泽东
刘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