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墙下砼 基础
柱下砼基础
16
联合基础
相邻两柱距小或一柱在边
17
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
18
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基础底板
19
筏形基础(板式与梁板式)


底板
20
箱形基础
21
箱型基础
22
三﹑按受力性能分类
• 刚性(无筋扩展)基础 • 柔性(扩展)基础
23
※(有筋)扩展基础
(钢筋砼基础)
• • 适用条件: 在砼优点的基础上,更具良好的抗 弯和抗剪性能。相同条件下基础高度小, 适于荷载大或土质软的情况下采用。
一个统一的整体,从三者相互作用的概念 出发考虑地基基础方案。
11
第二节 浅基础的类型
※浅基础分类
•按材料分类 •按构造分类 •按受力性能分类
12
一﹑按材料分类
• • • • • 毛石基础 砼及毛石砼基础 钢筋砼基础 灰土及三合土基础 砖基础
13
二﹑按构造分类
• 单独基础 • 条形基础 • 联合基础: 当为了满足地基土的强度要求,必须扩大基础平面尺 寸,而扩大结果与相邻的单个基础在平面上相接甚至 重叠时,则可将它们连在一起成为联合基础。
3
• • • •
第一节 概 述
建筑物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 基,基础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深基础埋深较大,其主要作用是把所 承受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递到地基深部; 而浅基础则是通过基础底面、把荷载扩散 分布于浅部地层。
4
浅基础不同于深基础主要 表现在 : 1.从施工角度看,开挖基坑过程中降 低地下水位(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和保证 坑壁(或边坡)稳定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2.从设计角度来看,浅基础的埋臵深 度一般较浅,因此可以只考虑基础底面以 下土的承载力,而忽略基础侧面土提供的 竖向承载力。
8
9
上述浅基础设计的各项内容是相互关
联的,设计时可按上述顺序,首先选择基
础材料、类型和埋深,然后逐项进行计算,
如果发现前面的选择不妥,则需修改设计, 直至各项计算均符合要求,各数据前后一 致为止。
10
必须强调的是:地基基础问题的解决,
不宜单纯着眼于地基基础本身,按常规设
计时,更应把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视为
山东大学
地基基 础 工程
第一章
主讲教师 王广月
1
第一章 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
基本内容
浅基础的类型 基础埋臵深度 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 地基承载力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防止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
2
本章学习要点
本章将主要介绍浅基础的类型与适用 条 件,浅基础的设计程序与方法。 重点掌握: ①基础埋深确定原则; 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③基础底面积尺寸计算;
35
六、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地基土冻胀性分类 • 《规范》将冻胀性分为如下五类: • • • • • 不 冻 胀 强 冻 胀 弱 冻 胀 特强冻胀 冻 胀
影 响 因 素 土 类 型 含水量
地下水位 危害: 降低承载力 不均匀沉降
36
第四节 地基基础设计的原则
37
38
一﹑地基变形的分类
• • • 1.十字交叉 2.筏 形 3.箱 形
14
毛石基础:砌筑较方便,抗冻性好,适于6 层及以下墙承重结构。砌法:
≥ MU20毛石 M5砂浆
≥400
每阶≥两皮
15
砼与毛石砼基础:强度、耐久性和抗冻性均较好,适于 荷载大及地下水位以下结构。掺入毛石要求:占体积 20~30%,尺寸≤300 。
掺入毛石 节约水泥
L≥(1~2)ΔH
34
五、工程地质条件影响
好 地基土层 组成类型



(A)
(B)
(C)
A:考虑荷载情况,按最小埋深要求确定; B:考虑人工地基,按最小埋深要求确定; C:地基土分为两层,上硬下软: • 硬土层厚度满足要求时,尽量浅埋; • 硬土层厚度很薄时( ≤ 1/4b), 按B情况考虑; • 硬土层厚度较薄时,可提高室外设计地面。
5
浅基础的设计,不能离开地基条件孤
立地进行,故常称为地基基础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物结构设计的重
要组成部分。基础的型式和布臵,要合理 地配合上部结构的设计,满足建筑物整体 的要求,同时要做到便于施工、降低造价。
6
天然地基上结构较简单的浅基础,最
为经济,如能满足要求,宜优先选用。天
然地基、人工地基上浅基础设计的原则和
方法基本相同,只是采用人工地基上的浅 基础方案时,尚需对选择的地基处理方法 进行设计,并处理好人工地基与浅基础的 相互影响。
7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包括下述各项内容: 1.选择基础的材料、类型和平面布臵; 2.选择基础的埋臵深度; 3.确定地基承载力; 4.确定基础尺寸; 5.进行地基变形与稳定性验算; 6.进行基础结构设计; 7.绘制基础施工图,提出施工说明。



• 荷载性质: • 水平荷载、上拔力作用 深埋 • 震动荷载 避开细粉砂土层

31
三、水文地质条件影响
地下水水位
宜在地下水水位以上Biblioteka 地下水水质防侵蚀性破坏
地下水流动
基坑排水防产生流砂与 管涌
32
33
四、相邻建筑物影响
新基础 • ΔH 新基础埋深≤相邻的 否则:L≥(1~2)ΔH 否则:分段施工;加固。 原基础
29
±0.00
基础埋臵深度: 指设计室外地 坪至基础底面 的距离。
埋深d≥0.5m
-0.45
≥0.1m
原则: 在满足稳定和 变形要求的前 提下应浅埋。
30
影响因素
• • • • • • • 一、建筑物用途及基础构造 地下室、设施及设备基础 无筋扩展基础构造要求 基础深埋 二、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与性质 荷载大小: 大:选高承载力的作持力层 小:承载力合适,宜浅埋 相对比较
27
预制柱下钢筋砼单独杯口基础: 分为单支与双支(视柱情况);低杯口与高杯口。
28
第三节 基础埋置深度
确定基础的埋臵深度是地基基础设计 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结构物建成后的 牢固、稳定及正常使用问题。在确定基础 埋臵深度时,必须考虑把基础设臵在变形 较小,而强度又比较大的持力层上,以保 证地基强度满足要求,而且不致产生过大 的沉降或沉降差。
24
现浇柱下钢筋砼单独基础: 台阶形: 施工支模、浇筑简单,用材相对多。
结构柱
基础底板配筋
结 构 柱 配 筋
25
现浇柱下钢筋砼单独基础: 锥形:受力与用材合理,施工浇注成型较难。
基础 底板 配筋
结构 柱 配筋
26
钢筋砼条形基础: 墙下条形基础:不带肋与带肋 柱下条形基础:带肋


翼板
肋梁
砼垫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