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电机电磁计算程序
y1=以线圈所跨槽数计
39 绕组节距比
对于短距绕组
β1=y1/3/q1
对于长距绕组
β1=(6q1-y1)/3/q1
40 每支路有效导体截面积 Fcu1
41 每相串联匝数
W1=Z1Sn1/6/α1
42 绕组短距系数
KV1=sin(β1*π/2) 或查表1
43 绕组分布系数
Kp1=sin(α/2*q1)/q1/sin(α/2)
57 转子绕组系数 58 转子线圈每匝平均长
式中:
α=2pπ/Z2 KW2=KV2Kp2 或查表1 lw1=2ls2+4T2+320 T2=π(D2-hn2)β2/4/P/cosα2 波绕组取β2=1 M2=T2sinα2 (用于第154条) sinα2=Z2(a2+Si2)/π/(D2-2hn2)
205 机械损耗 轴向通风
Qm=K'(Da/100)3×10-2 Da≈500~900mm
2p 2 4 6 8 10 12
K' 3.65 1.5 0.7 0.35 0.2 0.2
径向通风
Qm=2.4p(τ/100)3(nv+11)×10-3
式中:
nv (径向通风沟数)
1.轴向通风公式,若风扇外径与定子铁心外径相差大时,
116 定子轭高 117 定子轭截面积 118 定子轭磁路长
hj1=(Da-Di)/2-hn1 Fj1=hj1lFe1×10-2 Lj1=π(Da-hj1)/(2P)×10-1
转子轭
2p>2时
119 转子轭高
hj2=(D2-D0)/2-hn2-2mada/3
120 转子轭截面积 121 转子轭磁路长
对于长距绕组
β2=(6q2-y2)/3/q2
53 每路导线截面积
Fcu2
54 每相串联匝数
W2=Z2Sn2/6/α2
55 绕组短距系数
KV2=sin(β2*π/2) 或查表1
56 绕组分布系数
Kp2=sin(α/2*q2)/q2/sin(α/2)
60°相带 q2=Z2/6/p
120°相带 q2=Z2/3/p
x=x1+x2/(1-ifx1)
201 定子齿铁重 202 定子轭铁重
四:损耗、效率、功率因数的计算 GZ1=7.8Z1bZ11/2hn1lFe1×10-6 Gj1=15.6pFj1lj1×10-3
203 铁耗 式中
204 铁耗标幺值
QFe=CFeq10/50 [GZ1(BZ11/2/104)2+Gj1(Bj1/104)2]×10-3 CFe=3(定子开口槽);2.5(半开口) q10/50 (差表6) BZ11/2=bZ11/3BZ11/3/bZ11/2 qFe=QFe/PN
转子齿(绕线型平行槽,见图3槽形1)
104 转子齿距
105 转子齿宽 106 每极下转子齿截面积
t2=πD2/Z2 t21/3=π(D2-4hn2/3)/Z2 bz21/3=t21/3-bn2 Fz21/3=Z2bz21/3lFe2/(2p)×10-2
107 转子齿磁路长
Lz2=2hn2×10-1 定子轭
60°相带 q1=Z1/6/p
120°相带 q1=Z1/3/p
α=2pπ/Z1
44 定子绕组系数
KW1=KV1Kp1 或查表1
45 定子线圈每匝平均长
lw1=2lt1+4T1+2π(R1+hn1/4)+4A
式中:
T1=π(Di+hn1)β1/4/P/cosα1
波绕组取β1=1
M1=T1sinα1 (用于第154条)
t2=πD2/Z2
21 转子槽深
hn2
22 转子槽宽
bn2
23 转子槽口宽
bo2
24 定子铁心总长
lt1
25 转子铁心总长
lt2
26 径向通风沟数
nv
27 径向通风沟宽
bv
28 径向通风沟距
tv
29 定子铁心净长
l1=lt1-nvbv
30 转 转子 子铁 轴心 向净 通长 风孔沿轭高的 l2=lt2-nvbv
160 转子差漏抗
161 转子端部漏抗 见第48条 见第48条
162 转子漏抗
200 电机总电抗
KB2 (查图7) KH2 (查图7) x2n=Cxl2nλ2n/(KW22lt’q2) l2n=lt2-nvbv2" x2δ=Cx0.304τ/(KW22δi)×Σ(KW2V/v)2 Σ(KW2V/v)2 (查图9,10) x2Λ=Cx1.2(A2+0.5M2)/lt’ A2 M2 x2=x2n+x2δ+x2Λ (三)电机总电抗
(一)定子参数 R1(75)=W1lW1×10-3/(46Fcu1α1) R1(15)=R1(75)/1.24 r1=R1(75)IKW/Uφ λ1n=KB1h4/bn1+h2/4bn1+KH12h1/3bn1 KB1 (查图7) KH1 (查图7) x1n=Cxl1nλ1n/(KW12ltq1) l1n=lt1-nvbv1" x1δ=Cx0.304τ/(KW12δi)×Σ(KW1V/v)2 Σ(KW1V/v)2 (查图9,10) x1Λ=Cx1.2(A1+0.5M1)/lt’ A1 M1 x1=x1n+x1δ+x1Λ
端部相邻二线圈裸铜线间
的距离毫米
Si2
Si2= 1.7(350V以下)
Si2= 1.8(500V以下)
Si2= 2.0(500~1000V)
端部由槽个伸出的直线长
度毫米
A2 (用于第161条)
A2=30mm(500V及以下)
59 转子铜重
A2=40mm(1000V及以下) Gcu2=Sn2/2*Z2lW2Fcu2 ×8.9×10-6
端部相邻线圈间的距离毫 sinα1=(bn1+Si1)/t1
米 端部由槽个伸出的直线长 Si1 4.5(6kV), 6(10kV)
度毫米
A1 25(6kV), 50(10kV)
端部的弯曲半径毫米 46 定子铜重
R1 15(6kV),20(10kV) Gcu1=Sn1/2*Z1lW1Fcu1 ×8.9×10-6
注:2p=2时,无轴向通风孔时mada=0(参见122条),
则AWj2=αwj2’Lj2’
145 每对极总励磁安匝
ΣAW=AWδ+AWZ1+AWZ2+AWj1+AWj2
146 励磁电流
If=pΣAW/(2.7W1KW1)
147 励磁电流标幺值
if=If/IKW
148 漏抗计算系数
149 定子相电阻(75℃) (15℃)
31 排数
ma
32 转 转子 子轴 轴向 向通 通风 风孔 孔直 每径 排上的 da
33 数目
Na
34 铜线尺寸(裸铜线) 导线高
(三)定子绕组数据 a1
导 每线 槽宽 有效导体数(若为单 b1
35 层=每圈匝数)
Sn1=2×每线圈串联匝数
36 并联支路数
α1
37 每极每相槽数
q1=Z1/6/p
38 绕组节距
(四)转子绕组数据
绕线型转子
47 铜线尺寸
导线高 导线宽 48 每槽有效导体数
49 并联支路数 50 每极每相槽数 51 绕组节距 52 绕组节距比
a2 b2 Sn2=2×每线圈串联匝数(双层绕组) Sn2=2 (双层单匝条形线圈) α2 q2=Z2/6/p y2=以线圈所跨槽数计
对于短距绕组
β2=y2/3/q2
150 定子相电阻标幺值 151 定子槽漏磁导
152 定子槽漏抗 见附图8
153 定子差漏抗
154 定子端部漏抗 见第45条 见第45条
155 定子漏抗
156 转子相电阻(75℃) (15℃)
157 转子相电阻标幺值
158 转子槽漏磁导
三:参数计算 Cx=5.25fNPNlt'(W1KW1)2/(pUφ2106)
平行槽(图3槽1) 133 定子轭磁通密度 134 转子轭磁通密度
BZ21/3=φ/(α’FZ21/3) Bj1=φ/2/Fj1
2p>2时
Bj2=φ/2/Fj2
2p=2时
Bj2’=φ/2/Fj2’
Bj2"=φ"/2/Fj2"
φ"=φ(DC2-da)/2/hj2'
135 定子齿磁场强度
αwZ1= (根据BZ11/3查表4)
(二)转子参数
绕线型转子参数 R2(75)=W2lW2×10-3/(46Fcu2α2) R2(15)=R2(75)/1.24 r2=R2(75)IKW/Uφ*(W1KW1/W2/KW2)2
λ 2n=KB2(hO2/bO2+2hS/(bO2+bn2)+h4/bn2)+KH22h1/3 bn2
159 转子槽漏抗 见附图8
(二)励磁安匝与励磁电流的计算
125 定子空载感应电势 空载压降系数
126 饱和系数 127 磁场波形系数 128 计算极弧系数 129 每极下磁通 130 气隙磁通密度 131 定子齿磁通密度 132 转子齿磁通密度
E10=KEUφ KE (查表2) KZ (预先假定值1.1~1.45) Kφ (根据KZ 查表3) α’ (根据KZ 查表3) φ=E10×108/(4KφfNW1KW1) Bδ=φ/(α’Fδ) BZ11/3=φ/(α’FZ11/3)
二:磁路计算
(一)磁路各部分尺寸
90 气隙 91 定子气隙系数 92 转子气隙系数 93 气隙系数 94 气隙有效长 95 铁心平均长 96 铁心计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