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各类大中小型企业(包括政府部门)一直在风风火火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在这方面的投资日益加大。
毫无疑问,走信息化管理的道路是大势所趋,但是就现状而言,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却是举步维艰,有苦难言,巨大的投入换来的结果总是差强人意,推倒重来或者是束之高阁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此过程中浪费的人力财力或许还在其次,更惨重的是时机上的损失,既障碍了业务发展,又痛失了市场先机。
影响信息系统建设成败的因素有很多,抛开软件工程固有的复杂性不谈,让我们试着来关注一下下面的问题:企业是否有条件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本文探讨一下企业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前应该重视的一些问题。
社会信息化是社会和技术发展的方向,它遵循社会和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一类涉及业务面广、技术难度大的系统工程。
如果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律不甚了解,由于受某种潮流的影响萌发出在企业建立系统的决策,这样的系统工程从发起时就注定是消极的。
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企业对信息化的实际需求才是建立信息系统的原动力,任何人的主观意愿和人为因素都不能作为建立系统的依据。
因此,企业高层决策人员应该对企业是否建立、什么时候建立、建立什么规模的信息系统有比较正确的决策,而正确的决策来源于高层决策人对信息化建设规律性的认识。
这种规律性来源于学习、调查和咨询。
在进行系统建设前,高层决策人员应能够提出恰当的系统目标,制定合适的开发策略,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配备精干的项目团队,以保证从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到实施等环节能够顺利实现。
而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一部分(至少有这么一个人,通常是CIO的角色)对信息工程有深刻认识,同时又能把握好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能够协调好业务和技术关系的人,这样的角色对于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计划实施信息工程的企业来讲,企业高层领导介入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高层领导最了解本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本质的信息需求,能够在整体上把握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②企业高层领导对系统工程的理解和支持,是系统工程能够得到所需的时间和资源的必要条件。
③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会只是技术部门的工作,必定需要其他业务部门的有效参与,只有高层领导的介入,各部门之间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沟通。
对于推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任何时候都是决定项目成败的最重要因素。
但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几乎没有客户能够完全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没有完全不变的需求。
这有些像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企业并不完全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直到信息系统给了他所需要的东西;但是对于系统来讲,如果你不知道你需要什么的话,系统又怎么能够给你所需要的东西呢?很普遍的情况是这样:企业决策者有一幅理想中的信息化蓝图,这份蓝图可能是基于企业的现有需要和未来的战略计划制定的,也可能是由市场软件供应商灌输的,也可能是两者兼有之。
凭借这样一幅蓝图,企业开始进行可行性分析,找来系统集成商和咨询公司进行分析,制定出整套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步骤,然后正式启动项目,按照项目计划进行系统开发,最后开发测试完成,用户验收通过并上线运行。
这个过程看起来是完美的,但是却充满陷阱:①仅仅把一个宏伟的战略目标作为可行性分析的输入本身就是危险的,对于企业来讲如果只有笼统的目标那就证明你根本还不清楚自己实际需要的是什么,而对于软件工程来讲,一次构建出一个成功的大项目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②系统集成商不会告诉你你的目标是不能实现的,他们通常会说只要你想要的,我们都能做出来,而且给你一个看起来合理(通常也很美观)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不熟悉信息工程,在软件项目管理上没有太多经验的企业(甚至对于系统集成商也是一样)来讲,很难发现其中的难以实施或者至少在时间资源允许范围内根本不能实现的解决方案。
③在以后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你就会发现前期的所有工作结果只是一堆废纸,而仅仅由于这个问题就足够使企业和开发商陷入软件工程的泥潭里无法自拔。
对于即将进行信息系统工程的企业,也许很难在项目实施前完全明白自己的想要什么,但至少需要清楚地意识到以下几点:①需求问题是进行信息系统建设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但是对于需求问题的解决不是在某个特定阶段可以完成的,它贯穿于整个系统建设过程中。
②在确定需求的过程中,最好是做到“眼高手低”,要考虑长远的战略目标,但是更重要的是首先满足企业现在最迫切的需求。
③没有一劳永逸的信息系统,任何系统都将随着企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化,对于宏伟目标的建设,不要指望能够在一次信息系统工程中实现,采用分阶段实现的方法会更现实。
信息化的舆论将众多的企业推向信息化浪潮中,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信息系统的作用已经有些被神话了。
计算机作为信息加工的工具,对于企业的业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管理、企业内部管理、决策过程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这是其他工具无法比拟的。
但是无论如何计算机信息系统仅仅是一种工具,它对企业提供的所有支持都是在管理人员“授意”下进行的,这种授意的科学性和正确性都来源于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从信息系统的设计到使用,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都从根本上约束着信息系统。
这也可以部分的解释为什么ERP软件和一些成套引进的国外系统在国内企业中实施时总是不尽人意。
一方面是国内环境的差异如政策法规等的不同导致系统在这样的环境中水土不服;另一方面就是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系统中体现的理念不匹配,系统和企业无法融为一体。
所以企业在计划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认清这样的事实:信息系统体现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思想,而科学的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没有这样的管理基础,企业不可能建成有效的信息系统。
对于战略目标模糊、管理理念落后、规章制度不健全的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前需要做的是完善管理,使其科学化和规范化,为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希望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系统来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能力无疑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信息工程是一项和人密切相关的工程,它的成败不仅取决于设计开发人员的素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人员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素养。
很多时候你可以将系统看成是一个有机的生物,它可以体现出一个企业的体制和文化。
试想办公自动化系统,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企业追求高效、经济的工作方式和有效团队协作的体现,如果没有这样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就不会诞生这样的系1企业高层领导认识的提高和科学的决策2认真分析的真实需求,规划并控制建立信息系统的目标3管理科学化是建立信息系统的基础和保证4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应该能满足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企业赵罡樊祥伟①②(①绵阳师范学院②中信实业银行)浅谈企业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的先决条件摘要关键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个企业纷纷组建自己的信息系统。
特别是大型企业,业务数据量庞大,更加需要有效的信息化手段的管理。
而企业如果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建设信息系统,只能得到相反的效果。
所以企业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前,必须思考企业领导的作用、企业自身的真实需求、管理的科学化、企业文化与组织结构定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明确这些问题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先决条件。
企业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基础条件统。
在国内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企业文化和参与项目的员工素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项目杀手的角色,而这一点是身在其中的人很难意识到的。
软件思想家温伯格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在技术应用和构建之时对于其人文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技术就变的毫无价值,甚至是危险的了。
这句话的一重含义是指在开发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系统会对和它相关的人产生影响,如果只从经济和技术角度来设计系统,而不协调好系统和相关者的利益关系,这样的系统产生的消极作用将大于积极作用。
对于信息工程这样一项完全基于人的思维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特殊制品来讲,人决定一切,必须认真思考人在信息工程中的重要性,而企业对于人文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中。
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对于信息系统建设的意义在于能够保证参与系统建设的人员具有科学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敬业精神、善于合作和勤于务实。
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决定了人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敏感和追求;合作精神能促进客户和开发者之间在系统需求分析、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持;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系统的质量,它对系统建设生命周期中每个环节的工作成果都有很大的影响;务实精神将促进系统实际效益的产生,杜绝追求华而不实的“效果”。
在信息系统项目中,主要成本有两部分: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
前者主要是系统开发和软、硬件的购买所需要消耗的资源,后者主要是系统运行期的资金投入,这部分投入主要在于系统维护人员的薪水、主要软硬件的服务费以及设备更新的费用。
对于企业来讲,最难把握的是对开发成本的控制。
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工期长的工程,而在此过程中,实际需要的时间和资源远远超出预计的情形也经常发生,这是由于软件工程的复杂性的不易控制性远远超过传统制造业工程的缘故。
现代项目管理对于这类变化给出的建议是,把最悲观的估计结果乘以2可能比较接近实际开销,而对软件项目管理,可能需要乘以4,而这样估计的前提条件是基于科学的项目管理和规范的软件过程。
对于即将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的企业来讲,如果第一份正式的项目规划书里面的数据让你觉得比较困难或者只是有些紧张的话,那么现实的做法是对项目的实施范围进行重新考虑或者停止项目,这时候进行这样的决定比起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资源后发现成功还是遥遥无期时要好很多。
实际上有很多项目的资金、时间和技术力量都很充足,但还是在开发的过程中陷入了绝望和无谓的挣扎中,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从技术上的失策到软件过程和项目管理上的失控,从项目的错误定位到企业决策过程的草率,最后上升到企业的文化和体制,我们发现因为正在进行的信息系统项目本身就是现在的企业所无法承载的。
所以,不论在采用了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最终这些项目会以失败而告终。
在信息工程领域里,这些观点其实早已经存在,但是作为软件从业人员,在项目开发之前是否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呢?对于热心于信息化建设的国内企业来讲,是否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呢?所以在此将这些观点提出,希望能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和思考。
5企业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源来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6结语参考文献作者简介[1]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1[2]FrederickPhillipsBrooks,Jr.人月神话.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03),01[3]贝姆(BarryW.Boehm)(美).软件工程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07)01[4]DonaldC.Gause,GeraldM.Weinberg(美).探索需求设计前的质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1[5]GeraldM.Weinberg(美).系统化思维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9)1[6]罗晓沛,侯炳辉主编.系统分析师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1赵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