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河湖水质现状及发展调查报告
——以太湖为重点实例
目 录
关键词:太湖 水环境 3
第一章 基本概况 3
1.1自然概况 3
1.1.1 地理位置 3
1.1.2 气候条件 3
1.1.3 水文环境 4
1.2社会经济状况 5
1.2.1 行政区划 5
1.2.2 经济发展及生产情况 5
第二章 调查内容与方法 5
2.1 调查目的 5
2.3 调查思路 6
第三章 调研分析和建议 6
3.1 调研分析 6
3.2 建议 7
参考文献:
[1]秦伯强,胡维平,陈伟民,等.《太湖水环境演化过程与机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7-98.
[2]郭振仁.我国湖泊污染控制不佳的根本原因及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2003.
摘要:
淡水资源对于人类来说是匮乏的,对水体的保护就显得极为重要。
但我国的水体现状却不尽如人意,许多湖泊污染严重,已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饮用,从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目前,太湖水污染已极其严重,治理已经显得刻不容缓。
下面就通过查阅文献的方式了解太湖水体污染及其影响,来说明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太湖水在太湖沿边的城市居民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其他河流的发展与治理。
关键词:太湖 水环境
第一章 基本概况
1.1自然概况
1.1.1 地理位置
无锡市位于北纬31°7′至32°2′,东经119°33′至120°38′。
地处长江三角洲江湖间的走廊部分,江苏省的东南部,沪宁铁路中段。
东邻苏州,距上海128km;南濒太湖,与浙江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km,北临长江,与泰州市所辖的靖江市隔江相望。
全市总面积为4787.61km2(市区1659 km2,其中建成区面积188.14 km2)。
1.1.2 气候条件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1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29℃左右。
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
年平均降水量在1048mm左右。
雨季较长,主要集中在夏季。
全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湿润地区。
日照时数2019.4h左右。
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风、连阴雨、干旱、寒潮、冰雹和大风等。
由于受太湖水体和宜南丘陵山区复杂地形等的影响,局部地区小气候条件多种多样,具有南北农业皆宜的特点,作物种类繁多。
1.1.3 水文环境
无锡市内河流属太湖流域区水系,河网稠密,湖泊众多,共有大小河道3100多条,总长2480km,水域面积为1277.1km2,河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0.518km里。
全市境内有著名的长江、京杭大运河。
长江位于北部江阴市,由北偏南流向东偏北方向。
京杭大运河横贯市区,锡澄
运河、锡北运河连接长江,梁溪河、洋溪河通向太湖。
太湖为江南水网中心,面积2338.1 km2里,总蓄水量为44.28亿m3,年平均吞吐量约52亿m3。
无锡地表水较丰富,外来水源补给充足。
地下水资源据不完全资料测算,市区储量为6349万m3米,年补给量为6453万m3。
因处苏南典型的河网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比降小,水流缓慢,整个河网地区的水流情况不仅与季节有关,而且与长江、大运河和河网区其他河流的水位差、流量变化有关,甚至与人为调节(如闸坝运行、引江济太)等因素有关。
河湖水位的变化与降水量年际、年内的变化基本一致,稍有滞后。
根据集水状况,北部江阴可分为三大水系:澄西新沟河水系,为江南大运河常锡段排水入江的主要水道;中部锡澄运河水系,为太湖入江的主要水道;东部张家港水系,为澄、锡、虞地区的入江骨干河道。
西部宜兴境内水系属太湖流域南溪水系和洮渭水系。
宜兴水系可分为5个部分,分别为南北溪水系、洮一涌一太水系、屋淡水系、桃浸水系、湫文水累(也称‘河水系)。
1.2社会经济状况
1.2.1 行政区划
无锡市辖两县(市)(江阴、宜兴),七个区(崇安、南长、北塘、锡山、惠山、新区、滨湖),有街道、乡、镇122个,1325个行政村,495个居委会。
1.2.2 经济发展及生产情况
2012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499.66亿元,同比增长2.9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56.90亿元,同比增长7.1%。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其他
企业增速超过9%,分别达到23.9%、9.0%、9.8%、9.4%,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领先。
2012年全年轻工业实现增加值646.90亿元,同比增长9.1%,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410.00亿元,同比增长6.6%,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2.5个百分点。
第二章 调查内容与方法
2.1 调查目的
水是生命之源,无论人还是动植物离开了水都将不会存活多久。
而太湖作为第二大淡水湖,也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是这些地区生活、生产的主要组成元素。
在地图上看,太湖呈一个近似的圆形,好像是周边这些地区的心脏,那纵横交错的河流则维系着这七座城市的“血液”的循环。
故保护太湖水成了每个热心人士的使命。
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的我们尤其应该在社会上尽我们应尽的义务,为太湖周边居民的生存和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所以,我们以宣传环保知识和实地考察太湖水受污染情况
2.2 调查方法
(1) 实地观察法
1、 利用嗅觉和视觉来观察判断水是否有异味以及清澈程度。
2、太湖不同地段的水质的情况进行比较。
(2) 问卷调查法
将预先设计好并打印好的问卷调查发放给活动现场的群众,
然后回收调查问卷,最后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
(三)根据实地观察的感想和问卷调查的统计进行总结和反省。
2.3 调查思路
本次调查以太湖水质环境的现状为基础,以此来研究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的深入调查,发掘并展示出太湖及相关河道的特色。
对居民、行人、管理者等多种社会角色进行走访,并对反馈回来的意见进行分析与总结。
第三章 调研分析和建议
3.1 调研分析
水体污染原因:
1.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了环境容量式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
入梅之前,太湖流域遭受多年不遇的持续干。
旱,降水较常年偏少
6-7成,河流水量未能及时得到有效补充,水位长期处于低值,导致水环境容量下降,纳污能力变小;由于河流水位低,水流速度慢,又导致河流自净能力的变差,污染物难以得到有效降解。
2.流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工业及生活污染排放强度大。
太湖流域经济发达、企业众多,污染无单位面积排放强度大,即使关闭了一批重污染企业,但重污染行业污染排放依然占据较大排放负荷,区域内太湖西岸多是印染、化工、造纸、电镀集中区,工业污染产量大;另一方面,该区域人口密集,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由于乡镇生污水同样占有较大污染份额,在某些区域甚至超过工业污染。
3.2 建议
3.2.1
当前,氨氮、总磷、总氮已成为整个太湖流域主要污染因子,改善河流水质的当务之急是要有效削减氨氮入河总量:
1)要加快农村污水管网铺设进度,大幅度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
2)实施氮磷拦截工程,有效降低由农业造成的污染;
3) 要开展畜禽养殖专项整治,控制养殖污染;
4)对不具备或除磷脱氮效果差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以提高处理效果。
3.2.2
切实解决尾水出路。
加大引江入湖的力度,尽快建成走马塘、新沟河等重大水利工程,切实解决尾水出路,利用已建成的工程优势,增加流域
水量,促进水体流动,改善内河支流水质,并加速水体循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避免污染滞留蓄积,改善水环境。
3.2.3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环境监测部门经常性开展入湖河流专项检查行动,采取铁腕政策治理污水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偷排直排、超标排污、超总量排污等不法排污行为,把工业污染集中处理设备、小型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有较大影响的污染源作为监管重点对象,提高达标排放率。
4.结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已遭到严重的破坏,尤为重要的水环境受到的影响更为的大,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
随着时间的推移,正逐步显现出来,保护水资源已经刻不容缓。
为了自己与后代的健康,加入到治污行列中,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