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服装艺术
服装的标识性改头换面,以另一种形式保
持——品牌——通过品牌来显示身份地位。 过去那种以血统关系、世袭关系为基础的服 装标识体系结束了,现在重新建立的是一个 以金钱为基础的新秩序。即发生了“政治权 利形式”向“货币权利形式”的转移。拥有 较多的财富,可以获得较高级的品牌,而较 高级的品牌,又象征着在社会群体中的优越 地位,所以,我们称它是一个表面平等化体 系----表面上的无限制掩盖了实际生活中不同 收入对人们的制约。却是一个进步。
二、人的第二层皮肤 1.衣服同皮肤一样具有防护作用,并且效果 更好。 早期人类的着衣动机是面向外界环境和自然 条件对自身所采取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2.保护意义的服装(保护服):在人们登天 揽月,下海寻宝的活动中,服装起了重要的 保护作用,将保护人类走的更远更安全。 3.御寒、御热功能。
第四节 时尚走在时间前面
一 、只因流行而存在
1、流行是服装消费的特征,服装只因流行而
存在。 2、服装时尚的流行行为:即基于某种价值观 和审美观而存在的人们穿着上的共同样式、 风格极其传播、流动的行为,具体就是在某 地域、某时间内大量使用的服装及服饰品的 花样色彩与款式等。
表现:(1)、空间:由时髦源迅速波及四周
பைடு நூலகம்
三、衣的解放与人的解放 欧美许多国家的性意识并非想象的开放(20
世纪初的美女性衣服衣领高至下巴,下摆低 至脚面),“人被裹住了,便去炫耀衣”
1、20世纪20 年代和30 年代,对女装的性禁
忌有了松动,20 年代有齐膝的裙子,30 年 代有腰枝以上完全裸露的晚礼服。
2、20世纪60年代,此时妇女解放运动,男
第三节 有画无画皆成妙境
一 察形观色
1、服装是看出来的,服装的造型语言——视
觉语言。 2、任何事物从视知觉的角度观察都是由“形” 和“色“两部分组成。 (1)、轮廓造型:“A、H、Y、X” (2)、细部造型:领、袖、分割线(结构线、 装饰线)、种种配件等。
3、服装的千变万化就是“形”自身组织关系
的变化。 4、形的颜色:无彩色 有彩色 服装是有彩色和无彩色的搭配,黑白灰是 永远的流行色。常规色:黑白,米驼色等。 5、穿着应与肤质,嗜好有关。
二、服装是用材料来说话的 组成服装的各种面料、里料、衬垫和配件,
是“形”“色”的载体
1、材料的织物分:
天然纤维(棉、麻、毛、丝) 化学纤维(涤纶、锦纶、晴纶)
(2) 艺术家一般不订货(有可能违背他的心
愿);服装设计师一般面对的都是订货。即 使是批量生产的成衣设计,也有一群假想的 顾客,这使得他们无从潇洒起来,也高尚不 起来。 (3) 服装首先是一门手艺(是一门加入了时 髦想法的手艺),更像一座建筑:像建筑一 样讲究美的形式和用某种材料和工艺来实现。
(4)、这种标识也有通过民间道德规范和习
俗来运作的。 (5)、这种标识表现为可以穿什么或不可以 穿什么。 (6)、衣的标识发展到及至,为了标识而标 识。
二 标识与反标识 1、20世纪初,服装等级观念的外在标识 被大大淡化,以旧的世袭关系为基准的等 级秩序被瓦解了,不仅国家和法律不再像 中世纪那样去限制人们的着装,而且民间 约定俗成的穿着习惯也很少在标识性问题 上管头管脚。
高级时装设计师的作品:Mode---具有造型
夸张和艺术性浓烈的特点,并且带有先锋性 和预测性,这是流行的样板和先驱。
成衣作品:“Fashion---是靠消费者的选择
而形成的一种补给化的状态,具有普遍意义 的流行时潮。
(2)、“从街头到大师”
20世纪50、60年代,由下层先发起的时髦 范型(如嬉皮士,朋客)将它作为新的流行 之源。(牛仔裤)
三 、美已经不是用所附带的赠品 1.美是服装存在的理由之一。 服装的两种 机能“服”与“装”—不少学者认为先有 “装”后有“服”,即先有兽骨、兽齿做的 项链、手镯等,而后有围裹的兽皮。——二 者的动机都可以用一个“美”字来解释。 2.唯美的设计师 喜欢至善至美的式样和不记工本的精雕细刻, 来达到完美的艺术取向。
设计与服装艺术
教师: 任 洁
概述
艺术,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作为一种审美文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来 没有象今天这样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融入劳 动生产、科学创造的过程与结果,融入我们 的行为和思维,融入我们的时间与空间。
在信息时代,无论是通俗艺术还是高雅艺术,
无论是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艺术无论是大众艺 术还是民俗艺术,无论是中国艺术还是西方 艺术,无论是纯粹艺术还是实用艺术,无论 是展示于大庭广众之下的艺术还是珍藏在博 物馆、艺术馆中的艺术。现代人的艺术欣赏 已少受到时间、空间以及其他方面条件的限 制。
(1)、曾用衣物的有或无、长或短等覆盖面
积的多少来标识。 (2)、曾经调动了衣物的种种造型因素来标 识。(古罗马,紫色贵,白色凡。中国的观 念是“正色贵,间色贱”。装饰上中国有 “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山、龙、华 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3)、这种标识有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来运 作,在西方和中国都曾有过为穿什么衣服而 颁布的法令。
(2) 作为艺术品可以有人买,没人买,不能 以此来衡量艺术成就的高低;作为商品的一 款服装如果没人买肯定是不成功的设计,卖 的慢,甚至过季,就得打折促销。 (3) 艺术品观众或者听众可以明白或者不明 白;服装则一定要让人明白,款式和色彩是 直观的,衣料和规格也要标清楚。作为商品 的服装,它完成的终极不在设计师,不在销 售商而在于消费者。
地域,少数人走向多数人的增加。 (2)、时间:新一款式对上一款式的取代。 服装新形式对就形式的抛弃。
3、时髦的双重性:式样(流行型)和色彩(流行 色) 4、如何评价:孤立评价服装美很困难,放入流行 中评价易。 (例:喇叭裤---20世纪70、90年代美, 80年代被讥 讽为“扫地的拖把”。)
(4)、流行中真正出新的成分有限(受制于
人体,“没有时装是新的”)。 (5)、有人受流行影响大,有人受的影响 小。但没有人完全不受影响。
5、流行走势 (1)、“从大师到街头”
每年一月、七月巴黎、米兰、东京等高级时
装发布会三种人观摩: 一是新闻媒介,二是王室成员、影星等高级 顾客、三是成衣制造 商。 *真正广泛的流行只有通过成衣的批量制造和 消费者的广泛选择才能形成。
20世纪时装泰斗克里斯蒂昂· 迪奥“审美优
先”,成名作“新面貌”----奢华而充满魅力 的观赏用摆设----即“花冠线条”---“为如花的 美女做如花的美衣”,用新型弹性材料做的 紧身胸衣,和复杂的内结构裁剪来达到他对 美的追求。“我之所以喜爱服装设计,因为 那是诗样般的职业”DIOR。 在20世纪50年代高级时装晋升至艺术殿堂后 的最辉煌时期。
女平权。出现“透空风貌”、“迷你风貌”--“透空”:1966年法依夫· 洛朗,1968年大 圣· 量的薄、透、露的设计出现在他的设计里。 安德烈· 库雷热作品中,材料有绫、罗、绢纱、 细薄纱、麻纱,看到里面的身体,以往着装 习惯、礼节和道德开始崩溃。 “迷你”:英国设计师玛莉· 匡特,安德 烈· 库雷热用于高级女装中在斥责声中迅速普 及。这种从炫耀衣到炫耀人的准化建构了现 代女性新的着衣观。这种衣的解放实际是女 性心情和生活方式的解放。
(1)、流行就是要有雷同,有一批人追求共
同的审美趣味才能流行,流行“永无止境, 同中求异”,个体的特异性变化是在流行的 大范围下进行的,同时也是对流行的补充和 完善。 (2)、反流行的趋向。“与流行完全相反的 情形” (3)、流行变化的特点:只涉及到服装的 外部特征:轮廓线、色彩、肌理、装饰和其 他因素,而服装织物的组织、衣片比例、服 装尺寸规格参数,没有明显变化。
3.服装史上美、用关系时而紧密时而松散。 (1)服装史是一个美、用关系较松散的时
期。(如罗可可式样中的衬垫和精致的花饰, 中国清代妇女有“十八镶”之说的马甲镶边, 与服装的使用功能关系不大,属于实用之外 的审美铺陈。) (2)进入20世纪以来,服装美与用的关系渐 趋紧密,将二者合二为一。即有用的东西才 存在美,用是审美构思的基础;如果单从美 的角度出发,那是创作而并非设计。“机能 本身就是一种美。”所以,正因为如此,服 装的新样式对旧样式的淘汰肯定是出于审美 而并非实用的原因。
(4) 它与任何一门艺术一样与社会的变革密 切相关。 (5) 它与与任何一门艺术一样需要想象、领 悟、创造。艺术表现最本质的东西是创造, 服装设计也是如此(有关的创造十分有限--受人们是生理的、心理的条件制约),但本 质是共同的:“太空风貌”—皮尔· 卡丹; “给我褶裥”三宅一生(创造)被感染。 所以综上所述:服装是沾染了艺术气质的商 品。
2. 艺术家和设计师也是不同的 (1) 中国画家:做画犹如舞蹈,解衣磅礴,任意挥 洒,恣意放 肆,追求天人合一。西洋画家:专注 于行的准确和色彩的调配(点彩修拉)。设计师: 针头线脑,人台纸版。面队客户的赞叹或者埋怨, 不能一相情愿地陶醉于自己的主观情感或概念的 表达上,要尊重和满足客户的要求。 有少数设计师,比如巴黎的高级时装设计师, (他们有品牌形象的意见)可以引导潮流----教别 人怎么穿衣服,而更多的设计师(尤其是具体产 品的设计师),还得不折不扣地迎合时尚潮流。
2、材料是设计师的命根子
“艺术家关心的是媒介与材料的使用,工匠关心 的是材料的制造”—服装设计师是艺术家与工匠合 二为一。 高级时装店所使用的织物是“定织定染”的,还 有本身专门的面料设计部门,认为好的衣料是好设 计的前提,“没有好设计的问世,则可以归结为没 有好的面料。”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对衣料非常看重的时代。“形 的翻新已无多大的花头,而面料的翻新由于现代染 织整理技术的介入而大有文章可做。”一款面料很 新、很有看头的衣服在形的设计上可以省略许多, 因为一款衣服只需要一个视觉中心。”